分享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金色年华554 2017-05-16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83位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战争概述: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相诸葛亮为了完成“恢复汉室、一统中原”的理想,先后六次率兵在祁山一带与魏国发生激烈的战事,史称“六出祁山”,祁山攻防战最后以诸葛亮身卒五丈原而拉下帷幕,也使得三国鼎立的格局开始改变。诸葛孔明与曹魏之间的祁山攻防战,给后世留下了“出师表”,“空城计”,“失街亭”,“木牛流马”众多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

将星指数★★★★★★★★诸葛亮 司马懿 赵云 张郃 魏延 姜维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诸葛亮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司马懿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赵云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张郃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魏延

精彩指数:★★★

政治影响指数:★★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西城,显得空荡而安静,城门大开,几个老军卒悠闲的在城门口扫地。香,阵阵扑鼻。风,拂动纶巾。是风动还是心动?诸葛亮弹指而奏,琴声幽幽,在楼城上随香飘散。

随身的二童子左捧剑、右执拂,目半闭半睁,沉醉于音乐的美好中。

镜头拉长切换场景,你竟发现,这一幕的对面,是杀气腾腾的魏国十五万大军。

率军的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诸葛意欲何为?

司马懿心里打出了很多问号?

但最后,他笑了笔,嘴里还是只说出了一个字,“撒”。

十五万大军顿时消失得无踪无影。

剧终,历史的舞台下响起了N久的掌声,伴随的是诸葛粉丝们疯狂的叫声----“诸葛诸葛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久久不绝。

这就是史上最出名的一出经典----空城计。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抛去传奇浪漫而神奇的面纱,建兴六年至十二年发生在祁山地区的战事,是一个怎么的面目呢?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63岁),伐吴失败的刘备逝世于白帝城,临终托孤,给蜀相诸葛亮留下了一句“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不才,君可自取”的授权。

诸葛亮扶立无能的阿斗刘禅即位,开始了十一年独揽蜀政的政治生涯。

诸葛亮揽政后一是恢复被刘备破坏的蜀吴联盟,二是平定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叛乱,在治国上,诸葛亮采取严厉法治的同时以身作则,推行德化,成功笼络土著豪强大族、缓解主客矛盾的同时,又坚持以外来人掌握领导权,成功的排挤了另一位受遗诏辅政的重臣李严,将蜀政权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在经济上,诸葛亮重视农业,发展军屯,重视水利,防止土地兼并,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发展,盐铁业、纺织业成为了军事经济的经济支柱。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武候祠的这幅对联是对诸葛亮生平最好的评价

经过四五年时间的息兵与治理,蜀国一片生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军事上,诸葛亮反其道行之,以三国中最弱小的身份向魏国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国迎来了第三代领导人曹睿,当年的对手孙子都当家了,四十六岁的诸葛亮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

建兴六年(227年),挥笔写下那篇千古传颂的《出师表》后,诸葛亮开始了他的北伐征程,在建兴七年(228年)春,一出祁山。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出师表》

诸葛亮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事先扬言走斜谷道取郿,派赵云邓芝设疑兵,据守箕谷,吸引魏军大将曹真部重兵,自己则亲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

战争的形势最初对蜀军很有利,初战屡胜,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魏国上下震惊,魏明帝亲自西征,镇守长安。另一方面,蜀国出征的同时,吴国在东线也出手了,派鄱阳太守周鲂假降魏,以此引诱曹休的十万大军进入自己的包围圈企图予以歼灭,引魏国陷入双面作战的危险。

然而战争形势因为诸葛亮在任人上的失误而急转直下,在最重要的战略位置,诸葛亮没有任用魏延、吴懿等名将,而启用了好谈而无实战经验的马稷,被魏名将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与此同时兵力不足的赵云邓芝部也箕谷失守,无奈下,诸葛亮搬师回朝,这是第一次出祁山,传说中的空城计就发生在此战。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失街亭诸葛亮有用人之失

如果一出祁山有什么收获的话,就是诸葛亮收降了天水姜维,为自己找到了接班人,并俘掠了近千户百姓回汉中(百姓就是生产力)。

为了以示公正,诸葛亮挥泪斩了马稷,赵云等人亦受降职处分,诸葛本人则自贬三级为右将军,代理丞相职(注意后一句,大家好像不陌生,《亮剑》里李云龙经常的待遇,估计哪个新兵蛋子不知趣敢叫诸葛亮一声诸葛右将军,马上有人跳出来扇几耳光,诸葛右将军是随便能叫的吗?丞相永远是丞相)。

建兴七年(228年)冬,吴国陆逊在石亭大破魏国大将曹休,诸葛亮在西线再次出兵,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魏大将曹真率兵防御,诸葛亮粮食用尽,不得不撤兵,魏将王双追击,被斩于马下,这是二出祁山。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陆逊石亭大破曹休,诸葛亮执政期间,蜀吴联盟很巩固

建兴八年(229年),东线吴国陆逊在夹石(今安徽桐城北)大败魏大将曹休,损魏兵数万,曹休败还身亡,西线,诸葛亮派陈式攻占了魏武都、郡平二郡。(是为三出“祁山”)。此战后,诸葛亮为自己官复原职。

蜀国屡屡来犯,魏明帝也觉得如果自己不还击一下的话,那也太没面子了,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葛葛亮驻军城固(陕西省固县东)防御。

魏军的此次出征阵容强大,但天公却不作美。时三十余地处处大雨,只得退兵。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雨季阻止魏军的进攻

此战双方未作过多正面交锋。

建兴十年(231)年,诸葛亮又再次率领十万大军进攻祁山,此时曹真病重,魏

明帝派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在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与诸葛亮打起持久消耗战,后来诸葛亮粮草不济,只得退兵。

这战比较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在于诸葛亮大量启用了一种新型的运粮工具——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和诸葛亮本人一样具有传奇色彩,到今天依然有人企图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描述做出当年的传说中的木牛流马,但是更多的史家认为,诸葛亮所用的木牛流马类似后世常用的一种独轮推车。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木牛流马在当时是高科技

此战中诸葛亮的发明家天赋得到充分的展示,他新设计的“损益连弩”(能六秒内连发十支箭矢)在此战中登场,威示出了惊人的威力,射杀了追击蜀兵的魏国第一名将张郃,这是诸葛亮在祁山攻防战中获得的仅次于获取武都、郡平二郡的第二大战绩。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张郃被射杀

诸葛亮回师成都后,以督运粮草不力为名,罢免了另一位辅政大臣李严,加强了对蜀国政权的控制。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作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东线吴国五月也出兵10万三路攻击魏,两线合击曹魏。

曹魏方面,魏明帝亲率大军迎击吴军,而对抗蜀军的依然是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

而司马懿的对策依然是的据守不出,待蜀军粮尽自退,《三国演义》这段故事讲得很精彩,诸葛亮派人送司马懿女人衣服,以激司马懿开战,司马故作愤怒,向魏明帝请战,诸葛亮听后叹了口气,他知道司马懿这老家伙是不会上他的当了,要战!司马懿又何需请旨。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图:司马懿穿上诸葛亮的妇人服,很开心

而《晋书》载诸葛亮派人到魏营请战,司马懿好酒好肉招待,其间很不经意的向使者关心起了老对手诸葛亮,从使者的言谈间得知诸葛亮食 “三四升”,事则“二十罚上则皆自省览”,司马懿大胆的判断,诸葛亮“玩”不了多久了,加强了坚守的决心。

八月,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三国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终于彻底失去了他的光茫,给后世留下了“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虚唏感叹。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历时七年的“祁山”攻防战拉下帷幕,(注:诸葛出兵祁山其中只有两次,七出祁山,是对蜀魏攻防战一种广义上的称呼),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因诸葛亮的逝世,开始发生了转变。

诸葛亮生平的夙愿就是恢复汉室、一统中原(前一句估计是口号,后一句恐怕才是真的),诸葛亮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北伐征程,有意无意让另一个家族替他完成了夙愿,那就是司马氏。

从曹操开始就非常防范司马懿这个非常有才能的部属,很注意限制司马势力的发展;魏文帝曹丕虽然重用司马懿,但曹丕时代皇帝对国家的控制力依然强大,司马氏发展依然有限。而魏明帝上台后,司马氏开始坐大,很大原因,不得不说是因为明帝上台后,蜀吴两国开始向曹魏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而曹魏当时曹休战死,曹真病死,真正能独挡一方的军事家,就只有司马懿了,于是在一次次的魏蜀吴之间攻防战中,权力和威望都开始向司马家族偷偷滑移。

不知道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最终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的时候,功劳簿上有没有记下蜀相诸葛亮的一笔呢?

关于空城计这一千古绝唱的真实性,后世史家大多认为空城计是罗贯中美化诸葛亮而编造的谎言,一来以诸葛亮用兵历来谨慎,不可能犯兵家大忌,在要塞不留兵驻守;二来曹魏已取得街亭大捷,用兵老道的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即使怀疑西城有疑兵,只需派小股人马进行试探即可知虚实,而不必闹出全军撤退这么笨拙的笑话。

所以有一种新的观点,司马懿当初让诸葛亮出尽风头上演空城计,是故意的,并非司马懿不知道诸葛已无兵,而是司马故意放诸葛一马,作为政坛老狐狸,司马懿深知“狡兔死、走狗烹”这一不变的游戏规则,没有诸葛亮后来的“六出祁山”,他司马氏又怎么能通过战争,慢慢的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呢?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终极暗战:祁山攻防战(百战第83位)

那千古绝唱的空城计,谁是最后的赢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