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令权臣周勃胆战心惊的皇帝—汉文帝刘恒

 liuhuirong 2017-05-16

 

    天威难测天威难测啊。当周勃僵坐在天牢昏暗的监房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感叹。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作为铲除吕氏势力、倡议迎立当年的代王,现在的汉皇帝—刘恒即位登上皇位的功臣,昨天还是前丞相和绛侯身份,今天竟然身陷牢狱之中,成为阶下囚。

想当初,自己跟随高祖东征西讨,浴血奋战,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想起当年,周勃不禁陷入自我沉思之中。

那时,刘邦刚刚起兵反叛秦朝的时候,周勃是以侍卫人员的身份跟随着征战,地位并不高。在攻打下邑的时候,周勃奋勇冲在前面,最先登上城墙。为此,刘邦赐给他五大的爵位。爵位虽低,但好歹是有了官爵,也就是有社会地位了。如果不是跟着这个日常游手好闲、但喜欢结交狐朋狗友的刘二起事,自己还不是在家以编织竹器和帮人办丧事时吹奏挽歌过日子?说实在的,周勃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所从事的营生,这种不入流的职业,走在哪里都不被人正眼瞧。周勃是做梦都想出人头地,可家里贫穷打小读不起书,只好利用空闲时间拼命地练武艺,十几年下来,拳棍弓剑、马上马下功夫都练得出神入化,加上天生的神力,拳脚刀棍施展开来,几十人都近不了身。

但天下太平,自己空有一身功夫,又无用武之地,建功立业何从谈起?周勃常常为此苦闷。

刘二待自己不错,他身为亭长,在乡村也算是个不小的“官”了,但他从没有看不起自己,经常带他出去喝酒,但从没让他买过单。从那时开始,周勃就认定了刘二这个朋友,暗暗告诫自己,只要是刘二的事,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也算是报刘邦的知遇之恩吧,在攻打秦军的多次战役中,周勃都是奋勇当先,多次是第一个登上城墙,击溃守军,也因此多次晋升爵位,在进入秦朝都城咸阳后,周勃的爵位已晋升为威武侯。随着爵位的提升,周勃更是铁了心跟随刘邦,他心里清楚,跟着刘邦,自己的命运将一路走好。

事实也证明了周勃的判断和选择是对的,他对刘邦所表现出来的忠心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当时许多随汉王入贫瘠汉中的将士,因看不到前途,加上思念故乡,不少偷偷开溜,但周勃死心堒地跟着,刘邦对他很为信任和器重,提升他做了将军。

楚汉相争之期,周勃在平定三秦,与楚王项羽各大主力决战中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之后又在征讨反叛汉朝的燕王臧荼的战斗中,所立战功最多,被已是汉皇帝的刘邦封赐为绛侯,并分剖符信保证周勃的爵位代代相传,永不断绝。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荣耀。

周勃又先后率兵征讨平定了反叛汉朝的韩王信,以及陈豨,卢绾的叛乱。在平定燕地之乱后回朝时,对自己信任有高的汉高祖刘邦却已经去世,但刘邦在去世前的遗言让周勃感动的热泪横流。刘邦弥留之中,吕后问他死后人事如何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继承皇位的惠帝刘盈于是拜周勃为太尉,至此时,周勃已执掌天下兵马大权,已然成为汉朝位高权重之人。但在吕后把政时,她的兄弟吕台、吕产、吕禄都被封为将军,掌握实际兵权,周勃虽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军营之门,纯属一个摆设。

周勃虽然不忿,但吕氏是刘邦的结发妻,按照民间的说法,是自己的大嫂,大嫂的话岂能不听从?所以在吕后打算立诸吕为王而以丞相王陵为首的许多大臣都以“高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果封吕氏为王,是违背誓约的。”话反对时,便按照陈平事先教他的话回答: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讨得吕后的欢心。

丞相王陵在退朝时气愤不已地斥责陈平和周勃:当初跟高帝歃血盟誓时,你们难道不在吗?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是临朝执政的女主,却要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竟然纵容她的私欲,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呢?周勃心里也很惭愧,只好以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搪塞王陵。

私下里,周勃也问自己,自己如此迎逢吕后,是否对得起高祖刘邦,自己可是高祖的托孤之臣啊。但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呢?吕后太强势利害了,连韩信那么足智多谋之士也被吕后设计铲除,刘邦三个儿子也先后被吕后杀害和逼迫而死,你周勃不如此,不但保不住现有的一切,可能性命也难保,再说,这也是老刘家的家事,装糊涂也不为过,周勃最后以此安慰自己。

吕后去世不久,吕产、吕禄想要推翻刘氏天下,是周勃和陈平等人谋划,在朱虚侯刘章的大办协助下,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

吕氏家族已灭,但由谁来当皇帝,这时当时摆在诸大臣面前的当务之急,因为现在的少皇帝是由吕后和吕氏家族所拥立,谁能保证他将来长大后不以谋逆之罪诛灭这群参与诛灭吕氏家族的大臣?所以一定要废掉,重新立一个新皇帝。这个新皇帝除了是高祖的子孙外,最好要仁慈,说白了,就是能听话,否则找一个精明能干的当上皇帝,岂不是凭空给大家找一份不自在?而且这个人选的亲戚也不能强势,否则会步吕氏家族后尘,大臣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一一否决了刘襄和刘长为继位者的提议,最后大家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就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理由是:代王刘恒是现今高帝儿子中最大的了,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夫人娘家谨慎善良。再说,拥立最大的儿子本来就名正言顺,而且代王又以仁爱孝顺闻名天下,立他为帝合适。”

刘恒继位皇位的方案就这么定了下来,几位当权大佬当即就派出使者秘密到代国去迎接代王刘恒前来京都就位。

之所以选择刘恒,其实大臣们有一句话没有明说出来,那就是刘恒从小就做事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人畏缩软弱的印象,在代地就藩为王的十几时间里,也是小心谨慎,不是个大有作为之人,这样的人好控制。

周勃心里也承认,自己倡议迎立代王刘恒继任皇位,确实有自己的小算盘。按他的想法,一个人如果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收获,会对给予者感激涕零,何况这给予的是一个皇位,自己今后就是刘恒的大恩人了,对大恩人,刘恒岂不要对自己另眼相待?另外,刘恒是个懦弱之人,今后还不得唯我等是尊?

正是抱着这些想法,为让刘恒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推拥者印象,周勃玩了个小心眼。那天代王刘恒的车队到了长安城门外,周勃、陈平等一帮大臣早早就到城外迎接,在见过礼后,周勃就悄悄故带神秘地对刘恒说:“代王能否借一步说句话?”谁知刘恒竟然回答:天子不能有私语,公事可以在朝堂上说。将本欲向刘恒谈条件的周勃挡了回去,这句话太高明了,字字句句无可挑剔,那时,周勃就已经略微感觉到了这刘恒决不是可以任人摆布的玩偶。

刘恒确实是个厉害的角色,即位之后,在对灭吕论功行赏的时候,故意找出刘襄、刘章兄弟在起事过程中一些不合法度的行为,贬低他们在灭吕中的功劳,把灭吕的头功给了周勃,赏赐黄金万斤并晋升为右丞相,位置排在陈平之前,让周勃很是洋洋自得。

其实,周勃并不知晓刘恒的意图。周勃、陈平等功臣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还不至于有取代刘氏的野心,顶多是想通过自己捞点好处,在这个时候他们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力量。而刘襄、刘章可不一样,刘襄是刘邦的长孙,是可以被立为皇帝的。朱虚侯刘章,亲手杀了手握兵权的吕产,在灭吕氏时候他立功应该最大,只有把齐王刘襄和朱虚侯排除在外,皇位才能稳坐。对于周勃,也只是来了个明升暗降,由太尉升为丞相,实际上是夺取了他手中的兵权,但只会攻城略地的周勃又岂懂得这些?

虽有拥立之功,但刘恒坐上皇位后之后,周勃的日子并不好过。原先认为当丞相是很风光的事,却不知这个职位是个烫手山芋,让自己颜面大失的事情接偅而来,让本少文寡知的周勃目不睱接。

在一次朝会上,刘恒突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这让毫无准备的周勃既紧张又惭愧,汗流浃背,只能谢罪说不知道。刘恒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务都由专人主管,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问廷尉;想了解钱谷收支情况,应该问治粟内吏。”刘恒不悦地问:“假如各事都有主管官吏,那么您负责些什么事呢?”陈平回答:“丞相的职责,对上是辅佐天子,理顺阴阳,顺应四时变化;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使公卿大夫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刘恒点头表示赞同,但之后再没有看一眼周勃,让周勃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以钻进去。

一个多月的时间,朝会上刘恒再也没有问周勃任何问题,都是征询陈平等人的意见,君臣之间有问有答,相得甚欢,他这个右丞相似乎成了空气,每次都是象根木头立在朝会上,却没有人去碰一下,那种成为多余人的尴尬让周勃无地自容。

见周勃闷闷不乐,心神不宁,有心人上前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庭,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一听,如梦方醒,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以有病不便参与朝会的理由,提出辞去丞相之职。

周勃原以为刘恒会念及自己的功劳挽留一番,当然自己还是会极力要求辞职,未想到刘恒竟然没有任何挽留之意,痛快地答应了周勃的辞职请求,宣布左右丞相由陈平一人担任。此时此刻,那种被人如弃物抛弃的感觉,让周勃如掉入冰窖剌骨般寒冷。

罢了丞相官职也罢,本来自己也做不好这差事,坐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活受罪,无官一身轻,就悠哉地过自己的侯爷生活吧。周勃自从辞去丞相职务以后,就天天呼朋唤友,听歌看戏,饮酒狂欢,高兴的时候还带着一帮家丁外出打猎,日子就在这种欢快中度过。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平一人身兼左右丞相职务,可能是劳累过度,在位一年多的时间就去世了。陈平的去世,周勃并不在意,想当初,就是陈平这老小子,让自己在那次刘恒问询刑案钱粮朝会上让自己大掉身份价。更可恨的是,那老小子在退朝的时候,面对自己的不满责问,竟以:“作为宰相,你应当知道宰相的职责”讥讽自己,那不是明摆着说你周勃无能吗?但问题是刘恒不知是那根筋搭错了,陈平一死,却又点名让周勃出任丞相职位。

这那跟那啊,自己可是因为不能履行丞相职责才罢免,现在怎么又让自己当丞相?但尽管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乐意,并找了无数个理由推辞,可刘恒非执意要周勃当这个丞相。什么叫君命难违?让你当丞相,是高抬你,再不受命,那就是你作了,再作就是违抗皇命,违抗皇命是什么下场?周勃只好战战兢兢地受命。

让周勃当丞相可以说是刘恒不忘旧恩啊,满朝文武大臣都是这样认同,这可是皇恩浩荡啊,但周勃只觉得如坐针毯。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应该发生事情总要发生,在丞相位上无所事事的一年后,有一天,刘恒召见周勃,和颜悦色地说: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可有些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希望您带头先去吧!话说到这个程度,周勃于是赶紧提出辞去丞相职位报告,过夜打好行装回到封地绛县。

这一切的经历和变幻,让周勃的神经变得异常敏感、脆弱,总感觉有人会突然伤害自己的性命,回到封地绛县后,连夜晚睡觉都要披挂铠甲,预防突发情况。

问题就出在周勃的紧张过度,每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的达绛县的时候,周勃不仅自己披挂铠甲,还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自然惹得有人上书告发他要反叛。

这不,现在一代功臣周勃自然就身陷牢狱之中。悲乎?惨乎?后人自有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