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以一首诗毒死南唐后主,宋恭帝因一首诗被元英宗赐死

 昵称VChmUhmv 2017-05-16

人太有才华,并不算是好事。一个皇帝有才华了,更是如此,其中两位就因此惹来杀身之祸。

一、南唐后主:李煜

赵匡胤以一首诗毒死南唐后主,宋恭帝因一首诗被元英宗赐死

李煜,南唐后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精通书法、绘画、音律、诗词歌赋,尤以词的造诣最高,被后世誉为“词中之帝”。

他当皇帝时,纵情声色,痴迷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以至荒废政事,最终被宋朝所灭,成了亡国之君。他降宋后,被宋太宗软禁。

978年七夕节,是李后主42岁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强烈地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抒发了内心无法抑制的愁苦,成为千古绝唱。

文学是抒情的,政治是残酷的。

李煜的词写得绝妙,却不懂政治,竟然公开令南唐故妓咏唱这首词,以至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

宋太宗听到了李煜的《虞美人》后,理解的全是哀怨、不满的情绪,为了以绝后患,就找了借口毒死了李煜。

二、宋恭帝:赵显

赵匡胤以一首诗毒死南唐后主,宋恭帝因一首诗被元英宗赐死

宋恭帝赵显, 1274年7月4岁继帝位,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年号德佑。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陷入了瘫痪状态,岌岌可危。

德佑三年,元朝大举南下,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进攻,将临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太皇太后谢氏抱着宋恭帝投降。 投降元朝后, 宋恭帝被封为瀛国公。

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法号和尊。

1323年,53岁的宋恭帝想起往事,作诗《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了对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然而在当时统治者的眼里,这就是反诗。

元英宗读到后,担心宋恭帝东山再起,为了免除后患,他就下令赐死宋恭帝。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学是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但文学如果一旦遇到政治,如同“秀才遇到兵”,很多真实的情感却被误认为是图谋不轨。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文字狱”,把读书人列为劣等人,称作“臭老九”,皆有此来。

读书人苏轼深谙其中道理,他在《洗儿诗》里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还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了,明智了,也就有忧患了。

假若李煜、赵显两个皇帝逆来顺受,忍辱偷生,不会写或者不写诗词,也不会惹来杀身之祸,也许可以安度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