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有才华,并不算是好事。一个皇帝有才华了,更是如此,其中两位就因此惹来杀身之祸。 一、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南唐后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精通书法、绘画、音律、诗词歌赋,尤以词的造诣最高,被后世誉为“词中之帝”。 他当皇帝时,纵情声色,痴迷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以至荒废政事,最终被宋朝所灭,成了亡国之君。他降宋后,被宋太宗软禁。 978年七夕节,是李后主42岁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虞美人》:
这首词,强烈地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抒发了内心无法抑制的愁苦,成为千古绝唱。 文学是抒情的,政治是残酷的。 李煜的词写得绝妙,却不懂政治,竟然公开令南唐故妓咏唱这首词,以至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 宋太宗听到了李煜的《虞美人》后,理解的全是哀怨、不满的情绪,为了以绝后患,就找了借口毒死了李煜。 二、宋恭帝:赵显 宋恭帝赵显, 1274年7月4岁继帝位,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年号德佑。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陷入了瘫痪状态,岌岌可危。 德佑三年,元朝大举南下,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进攻,将临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太皇太后谢氏抱着宋恭帝投降。 投降元朝后, 宋恭帝被封为瀛国公。 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法号和尊。 1323年,53岁的宋恭帝想起往事,作诗《在燕京作》:
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了对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然而在当时统治者的眼里,这就是反诗。 元英宗读到后,担心宋恭帝东山再起,为了免除后患,他就下令赐死宋恭帝。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学是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但文学如果一旦遇到政治,如同“秀才遇到兵”,很多真实的情感却被误认为是图谋不轨。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文字狱”,把读书人列为劣等人,称作“臭老九”,皆有此来。 读书人苏轼深谙其中道理,他在《洗儿诗》里说:
还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了,明智了,也就有忧患了。 假若李煜、赵显两个皇帝逆来顺受,忍辱偷生,不会写或者不写诗词,也不会惹来杀身之祸,也许可以安度一生。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四、史籍/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