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镇宅之宝,今日……

 醉青YPS 2017-05-16


时下正值最任性的立夏节气,天气变化无常,时常出现“早上露着腰,晚上裹着貂”的情况。有时气温一升高,家里就开启空调降温,此时,一些免疫力较弱的小孩就抵挡不住“冰火两重天”的历练,发起烧来。“有时候上午刚退热,下午又烧起来,一下子飙到了39℃。”对于小孩高烧反反复复,许多新手妈妈们不知所措。

“今年的6月份就有这样一位高烧患者,数日高烧,他曾看内科打吊针、服抗生素等多种药品,他打吊针时高烧不热了,可是不一会体温又升到38℃以上,使他耽误了学习,又使身体素质下降。整日烧得他糊里糊涂的,后来他找到我要求开点中药清清热,泻泻火,我开了一种中成药给他试一试,他回家后只服了一粒,高烧就退了,后来这位患者又找到我,要求多开几盒留在家中以作急用。”

——在《中药事业报》曾经记载过北中医科大夫治疗高烧患者的这样一个案例。文中记载的这种“中成药”究竟是何种良药,具有如此惊人的功效,可以让患者信赖并且作为家中常备用药?就让我们从小儿发热讲起,一探这退热良药的“真面目”——

小儿高热需谨慎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症状。它是身体对于入侵细菌、病毒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的特殊性,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体温突变,体温在39℃以上称为高热,如不及时处理,常常诱发惊厥抽搐,损伤神经系统,影响智力,造成肢体瘫痪,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应及时就医用药。


小儿发热用药误区

1、盲目使用退热药:对于有些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导致发热,如光用退热药,虽能使体温暂时降低,但并不能杀灭细菌,必须配合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将病原菌杀灭,等原发疾病好转体温才能降至正常。

2、过量服用退热剂:常用退热剂阿司匹林、消炎痛、百服宁泰诺等,其作用大都伴有大量出汗,使体温下降。如孩子过量服用退热剂,或短时间内重复使用,由于大量出汗,可引起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严重脱水,引起血压下降,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3、静脉输液越多越好:静脉输液会增加副反应且短时间内快速补充液体会增加心脏负担。目前由于肌注药物后有引起臀肌痉挛而导致孩子走路跛行的严重情况。


如何安全有效地退热

现代医学用于退热的治疗主要是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类的药物。由于西药伴有副作用,小儿脏腑柔弱,大量或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刺激患儿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导致抵抗力下降。

在我国,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灵活辨证施治法治疗小儿发热已有悠久的历史,不仅临床疗效肯定,无反复发作,而且毒副作用低,对患儿身体无损伤,在民间已广泛应用。中医认为,发热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再加上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而导致的,中药多以清热解毒、清心开窍为原则治疗以达到退热的目的。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退热良药正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片仔癀


据走访调查显示,在我国许多地区,如闽南、广东、河南等地,老百姓家中常备1~2粒片仔癀,作为小孩突发高热急需用药。片仔癀,因其一片即可退“癀”(炎症)而得名,在清热解毒方面疗效显著,极受大众欢迎。它对于邪气入侵所致的“热”、“毒”有着良好的清“热”解“毒”的效果,对于无名高热可起到良好的退热作用。根据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检测,片仔癀急性毒理实验的剂量为正常人用量的1080倍,慢性毒性的剂量为正常人用量的40倍,均未见受试动物出现组织器官的异常改变,证实了片仔癀用药的安全性。作为纯天然药材经传统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片仔癀疗效显著又安全。

闽南地区自古将片仔癀奉为“镇宅之宝”,这一习俗也流传至今,您的家中不妨也常备1-2粒片仔癀,以备不时之需。昔日镇宅之宝,今日退热良药,家中常备片仔癀,时时刻刻保安康。

【附】片仔癀治疗高热服用方法:饭后口服,一次0.6克,八岁以下儿童一次0.15-0.3克,一日2~3次。如遇突发高热可于舌下含服,起效更快。需注意:如用药3天后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