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词竟也写得这么好!唐词宋诗经典7首,不逊唐诗宋词!

 刀光剑影wjg 2017-05-16

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史上,唐诗和宋词并称双绝,都代表着当时最高的文学成就,直到如今,人们都为其沉醉。世人皆知唐诗宋词,殊不知唐词宋诗同样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其精华作品丝毫不逊于唐诗宋词。


《忆秦娥·箫声咽》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是个爱喝酒的纯爷们儿。但你可能不知道,李白写起闺怨类的诗词,丝毫不亚于那些知名的婉约派。

《忆秦娥》词牌的顶真叠咏非常有特色,而这个词牌就是源于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

对于这首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唐玄宗开元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

上片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凄凉的残月,伤感的辞别。下片却笔锋一转,李白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

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只留下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兴哀之感尽寓其中。


《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是不幸的,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就被贬官了。但他也是幸运的,可以外放到苏杭一代为官。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

这三首词的妙,不在于前边把江南、把杭州、把苏州描绘得多么美,而在于每一首结尾的感叹。细想来,这三句感叹是有内在联系的。江南好,所以,忍不住回忆;江南忆,所以,期盼重游;越是期盼,越是忍不住回忆,所以,下定决心要复相逢。这三句里,除了“更”和“复”有一些诗歌语言的特性之外,其他都非常直白浅显,但读来就是那么沁人心脾。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这一首词,与前面李白的《忆秦娥》被南宋黄昇并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的词牌是这样来的。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虽后来有无数高人填过《菩萨蛮》,比如辛弃疾用一片赤诚写下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也终究超不过李白的这首词。

短短的一首词中,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尤其是尾句的“长亭连短亭”,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臻于绝妙。人这一生,都在寻觅一个归宿,然而归宿在哪?跟行程上的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样,都只是驿站而已,引发读者无限思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喜爱杭州,而他对杭州的爱并不是写几首诗词来歌颂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是一个男人的气魄,一位官员的担当。

宋神宗朝,苏轼任杭州通判,当时的西湖都快被淤泥侵占成了死水。他上任没多久便开始治理西湖,那不是随便下个令就能轻易解决的任务,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精力与体力,而今天美丽的苏堤春晓定然承载着苏轼那穿越千年的深情。

以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然而,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苏轼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

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中的感情。在苏轼眼里,西湖之美堪比绝色佳人西施,无论淡妆浓抹,总让人百看不厌。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陆游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爱国情怀。

杨慎说:“陆游的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朱熹评价:“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杨万里也说:“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1206年,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但是,北伐最终失败。陆游得知悲痛万分。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病情日重,卧床不起。

85岁的诗作者终于没能熬过那个冬天,公元1210年1月26日,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带着国家不能统一的深深悲愤和遗憾,撒手人寰。临终之际,留下了一首《示儿》,既是陆游的遗嘱,也是陆游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短短几十个字,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无比光明磊落,撼动人心!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煮茶赌字,红袖添香,让人很是羡慕。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平淡下去,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可能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她最多也只是一个有才女而已。可正因为国破家亡,颠破流离,可能也就是因为朝不保夕的生活,巨大的人生反差,使人的本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1127年,金国大举进攻北宋,攻下首都汴梁,并将北宋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等全部俘虏到金国,北宋灭亡。

国家灭亡了,百姓只能仓皇南逃,赵明诚和李清照,就是这些人员中的一员。跑到南方,南宋王朝缺乏干部,很器重他。让他任今天相当于南京市市长。也就是给予他重任。赵明诚没多少从政经验。当时,内部发生了叛乱,赵明诚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逃跑保命。对赵明诚的懦弱,李清照情感很是复杂。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李清照有感而作《绝句》。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李清照是一个孱弱女子,写许多闺中愁怨的词句。其实,伴随着国运的变动,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不幸, 她的文字也见证着一个时代的侧影,在山河易主时,在碧简灰飞时,她是一个伟大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上学时最怕看到的几个字也许就是“朗读并背诵全文”,后来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是很多背过的诗句却记得住,似乎都溶进了一生的记忆里,其中就有文天祥的这首千古名诗。

面对摇摇欲坠的江山,面对生灵涂炭的国土,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真正的英雄会怎样做?文天祥给出了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回答流传千古,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囚禁在会同馆。元世祖忽必烈决心劝降文天祥,使他能为自己所用。为了说服文天祥,忽必烈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来劝降。谁知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斥他的卖国行径,留梦炎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忽必烈又生一计,再派投降的宋恭帝去劝文天祥,没想到文天祥见到前皇帝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只说:“圣驾请回!”宋恭帝见此也只能怏怏离去。

忽必烈将文天祥关押了三年,使出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文天祥始终不肯降元。无计可施的忽必烈恼羞成怒,下令处死文天祥。文天祥临死之前毫无惧色,只是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清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道:“我的事情已经完结,心中无愧了!”随即慷慨就义。

诗格与人格交融一体,浩然正气贯长虹,此千秋绝唱动天地、泣鬼神。

本文系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编撰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