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老刘tdrhg 2016-07-31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王群

今天聊聊宋诗。

毫无疑问,跟唐诗宋词的绝代风华相比,宋诗的地位一直很尴尬。说它尴尬,是因为它很优秀,但是在唐诗和宋词的夹击之下,它显得有些黯然。

比如我,从小就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里徜徉,深深感受到到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沧桑、王维的脱俗、李商隐的伤感。在接触宋词之后,又立刻被长短句那种千姿百态的神韵所征服,仅仅一句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已经让我如醉如痴。

应该说,宋诗的地位赶不上它之前的唐诗和它同时代的宋词。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优秀,事实上,如果当我们走进宋诗的天地,你会感受到另一种震撼,跟唐诗的瑰丽雄奇相比,宋诗更多了一种富于创新、饱经忧患的意味。

不可否认,诗歌绝对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民生的综合反映,所以有宋一朝,偃武修文,富而不强,使得宋朝的诗人沉郁悲愤的居多,他们的笔下不光是水墨丹青、花团锦簇,还有纠结、呐喊、呼唤和绝望。

弱水三千,暂取几瓢,《全宋诗》传世几十万首,我们仅摘几朵,便可闻香知趣。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首先出场的是林逋。

这位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为我们献上了一首《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不用再过多解释这首诗写的多好,你知道一点就行了,在中国古代所有写梅花的诗歌当中,它最牛逼。

尤其是第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千古名句,后来的欧阳修、司马光、明代的王世贞、李东阳包括清朝的纪晓岚,都对这句激赏有加,赞不绝口。

但是我个人却更加喜欢第一句,当众芳摇落的时候,唯有梅花能占尽风情,每当读此,便有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油然升腾,梅花的形象以及诗歌的位置也在我的心中瞬间定格。

林逋是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或多或少承袭了晚唐派的特点,这也是由于他所处时代的原因。在他之后的诗坛,便是王安石等人的天下了。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其次出场的就是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同志,由他倡导组织的“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改革事件,不过我们今天不谈改革,只谈诗歌。

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是《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脍炙人口,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绿”字,选词之精巧入神,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相传王安石在船上将这首诗一挥而就的时候,最初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觉得“到”字不妥,又改为“过”,又觉不好,再改为“入”,仍嫌不足,后改为“满”,改来改去,总是觉得不满意。

他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碧绿,生机勃勃,景色如画。诗人灵光一闪,一个“绿”字跃然纸上,成为了全诗的诗眼,后来许多谈遣词造句的文章,都会以这个故事为例。

我不是学中文专业的,但是我多少懂一点,诗人原来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这就是中文语法中有名的“形容词动用”,虽是一字之差,整个诗都活了。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随后要说的这位哥们,叫苏轼,也叫苏东坡。以后我要写几篇专门写他的文字,因为他太狠了。

普通人要是有一项过人的本领就了不得了,他有五绝。书、画、诗、词、文都是行业内翘楚。就他的综合实力要是穿越到盛唐,估计李白都得掂量掂量。别问我为什么,神的世界我也不懂。

他的各种作品太多了,也都太经典了,在此只能选一个。来吧,《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才叫诗,一看就明白,一点也不晦涩,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凡是经典,必是通俗。

虽然通俗易懂,但是你会发现,越读越想,意境越深,到后来,你就能猛然意识到,这哪是写庐山风景啊?这完全就是哲学思维,闪烁着伟大的理性光辉。

在这首诗里,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那就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能一睹庐山真面目。

语浅意深,因物寓理,淡泊中包藏神奇。《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谈宋诗,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它。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刚才三位都是北宋的诗人,接下来说说南宋的。

这个诗人不太有名,叫林升,生平不详。不是学文史专业的可能不会知道他,但是他写的一首诗,全中国都听过,那就是《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做汴州。

这是南宋时代的代表性名作,它早已超越了诗歌的形式和技巧,而成为了有志之士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甚至是一首哀歌。

读者们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但是他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用反问的语句调侃,虽已愤慨已极,却不作一丝谩骂之语。确实是一首经得起千年推敲的讽喻杰作。

我们现在只知道,这是林升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原来并没有题目,《题临安邸》为后人所加。

我们可以断定,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却怀有一颗可贵的士子之心,他虽然一生中只留下这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仍然值得为我们所怀念。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优秀的作品,诗中有家国,心中有你我,必能口口相传,不能湮灭。

所以,当你现在漫步在西湖湖畔,会赫然看见一座历史老店,上书三个大字:楼外楼。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下面出场的是杨万里。我很喜欢的一个南宋诗人。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我之所以对他情有独钟,是因为他有一首诗我特别喜欢,小时候经常朗朗上口的大声背诵。

对了,就是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很有名,但的确算不上宋诗之中最上乘的代表作,因为立意的原因,它只是一首送行诗,描写荷花。并未有哲理、忧患、沧桑之类的人文东西。但我之所以把它列出来,完全是因为我个人的喜好问题。

记得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考试,有一道造句题,让用“毕竟”一词造个句子。12岁的我抓耳挠腮,满头大汗想了半天,先在草纸写了一句:我现在也没饿,因为我早上毕竟吃了4个煮鸡蛋。

我目光发直,觉得不好,这叫什么话,父亲一再告诉我:遣词造句不但要通顺,而且一定要精彩。

突然灵光一闪,我没有丝毫犹豫,挥起小钢笔,在卷子上龙飞凤舞写下了这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然后,呈上卷纸,咽下口水,扬长而去。

满分。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最后出场的这位,叫陆游。

如果给他身上加一个关键词的话,那肯定是:爱国诗人。

因为提到陆游,谁也忘不了他临死之前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国的信念。

诗的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当一个人在临死之前还能有此忧国忧民之心,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不光是宋诗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面对唐诗和宋词的夹击,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绽放

这些作品在宋诗中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挂一漏万,不可能将宋诗的精彩、风格、韵味以及影响全都表现出来,那需要太多的文字。

我只想说,在文学世界徜徉,应该有一个阅读原则,那就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唐诗我所欲也,宋词我所欲也,宋诗,亦我所欲也!

就我个人而言,唐诗让我热爱生活,宋词让我享受生活,而宋诗,则让我感动生活。

读诗让你感动,多好。(完)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激扬文字):jiyangwenzi0706,那里有我的更多原创文章,您的关注将是我进行原创的不竭动力,谢谢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