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宋词比唐诗造诣高那么多?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7-27

唐诗与宋诗 唐诗与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瑰宝。所以,拿唐诗与宋诗相比,我本人就觉得不公平,但关于唐诗与宋诗的比较却不绝于耳。

唐诗流传下来的大约有5万首,作者有近2900人,其中很多位我们熟悉。两宋有11万余位诗人,20余万诗作,从数量上看,宋诗远远大于唐诗。但是,很多人我们虽然熟悉,但是是以其词儿闻名的。比如柳永,晏殊,晏几道,辛弃疾,甚至岳飞。甚至给我们的印象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诗。当然,我们最熟悉的是陆游,写了近万首诗。当然我认为这与陆游的生活经历有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年轻时就与其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并喜结良缘。奈何唐婉久无生育,且由于新婚燕尔,陆游痴迷于两人世界,耽误了科举。故陆母棒打鸳鸯,所以,陆游有了甜蜜到失恋的经历,并就这段感情写了大量诗词。受其母亲爱国熏陶,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此后几年,陆游主张北伐,官场几起几落。这又是其人生经历。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躬耕种田近20年。所以后期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陆游活了近85岁,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所以为其写诗提供了大量素材。(对于陆游的爱情生活,他一生怀念唐婉,但对于为他生儿育女的王氏却很冷淡,这是否对于王氏不公平呢?哈哈,又跑题了)

所以,唐诗是一个高度,一座山峰。宋诗在唐诗之后是一种辛也是不幸。辛在于唐诗为宋诗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题材。描写边塞、叹息闺怨,表达亲情,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 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所以宋诗面临两条路,要么沿着唐诗的路继续往下走,要么另辟蹊径,开创新的天地。而在唐诗压抑下的宋朝诗人,在唐诗的空间里,艰难的转身,并达到了另一个高度,毕竟后来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超过了宋诗。

唐诗美丽,唐诗的最大特点是生机勃然,气象峥嵘,异彩纷呈,犹如春天,万木竞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就是唐代的生气。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鸟语花香,清芳扑鼻。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闪灼着自由和欢乐。唐诗有着生龙活虎腾踔的节奏,在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是感叹人生孤独、描写边关征战的诗歌也是流畅、优美、轻快。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

宋诗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诗更加议论化、散文化。诗中更多寄寓了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而是佛门的禅机。

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王安石的禅诗《梦》: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甚至我认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句句暗含哲理。宋诗既异于唐,褒扬者可以说她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贬低者可以说它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宋诗取唐人不齿入诗之物如笔墨纸砚之类入诗,长于说理而短于抒情,只能说是剑走偏锋。纯粹之宋诗如陈师道之“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然而宋诗中亦不乏纯言风情而以情韵胜者,《淮》即其中之一,其余如苏轼之“梨花淡白柳深青”之类。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总体来说,宋诗的文学技巧比唐诗要进步。不过文学技巧越是进步,天籁自然越失,难免露出斧凿之痕,失却雍容浑厚之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而与此同时,若一味求新求变、求深求险,一但无新意所得,只好留意于字句之间,舍本逐末,便有损诗境,因辞害意。而宋诗不及唐诗之处也正在于此。

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似乎说的很乱,也看了很多观点,但个人最主要的印象是,唐诗多名句,文字清新华丽,豪迈大气者多。

宋诗句新奇,比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如此千古名句,有淡雅幽香,有奇秀险峻,有华丽璀璨,有豪气万丈,有怨意悠悠,有忠义肝胆。但大多数诗意不深远,乍观有效而久诵乏味。所以宋诗给人以陌生,遥远的感觉。撑起宋诗一片天地的,我觉得是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为数不多的人。比其唐诗群星闪耀,百花齐放显得有些落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