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学通史》结语

 pengxq书斋 2017-05-16

结  语

(2011-08-15 22:50:16)

 陈维昭《红学通史》结语

 

当我把红学200多年的历史叙述至当下时刻,正是2004年,据说,曹雪芹正是逝世于240年前,而脂砚斋的评点则起码开始于250年前。虽然历史的真相至今尚未有直接证据可以确认,但是,铭记历史总是我们理性的召唤。往事如烟,人们却不愿看着那些伟大的名字随烟而逝;历史如雾,人们却执着于拨开迷雾,重现真相。250年的红学史,是一部不懈努力于揭示、重现历史真相的历史。

往事如烟,历史如雾,伟大的心灵却真切地跳动在《红楼梦》之中,只要打开这部小说,我们的心就会与作者的心一起跳动,我们与他一起迷恋、沉溺,一起彷徨、怅惘,历史的距离顿时消失,我们与《红楼梦》的世界相遇于同一历史时刻。这250年的阅读便是无数心灵的交汇,读者与作品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他们抒发着、回应着。250年的红学史是一部心灵交汇的历史。

历史,是叙述出来的,真正的历史本身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自在。重现历史真相的努力存在于研究者的执着之中;历史的叙述需要选择,更需要解释,历史的意义同样令研究者梦绕魂牵。还原历史与解释历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以史为鉴,在对250年的红学史作了一番叙述之后,人们也许会问:你对红学史有诸多评述,那么请你说说看,红学的未来又将如何?敢问路在何方?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为红学的前途而感到担忧,又往往喜欢为未来的红学指明方向,但是,这其实是杞人忧天。关于《红楼梦》的事实还原(实证)领域的研究,是一种常规性的研究,如果有新的材料出现,这一类研究将会有明显的进展。至于意义阐释领域,其研究方向将是如何的,这却不是《红楼梦》本身所能决定的。意义阐释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视界融合,《红楼梦》的意义永远处于“待释”(等待阐释)的状态之中,它等待着另一个视界的出现。至于这另一视界能否出现,另一视界的价值如何,则不是任何人所能够预知的。但我们可以预料的则是,《红楼梦》的意义阐释所等待的将是未来时代的主潮。时代主潮永远引导着《红楼梦》意义阐释的方向。《红楼梦》意义阐释的命运永远掌握在时代主潮的手中。当《红楼梦》意义阐释未能很好与时代主潮(譬如后现代主义思潮)相融合时,它也就只好让“新红学”与索隐红学独领风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