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藤书屋

 圆角望 2017-05-16

  [浙江]阿果

  笔记

  走进书屋咫尺小院,两棵斑疤虬曲的石榴树,罩于屋顶,清寂中尤显盛大。大街上扰攘热闹,此间几乎不闻。

  在绍兴,青藤书屋隐匿于不足两米宽的大乘弄。仿佛主人徐渭当年的风骨,狂傲清高、遗世独立。

  徐渭,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是我国画坛大写意派开山始祖。小时看《聪明少年徐文长》,知他机智过人,从小就能笞恶助贫。先生六岁入学,八岁跟老师陆如岗学习经义时文,十六岁模仿汉杨雄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轰动一时,被同乡沈炼称为在绍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等长大读了点文史,才知先生还有热血一面。当年沿海倭寇作乱频繁,他投身抗倭英雄胡宗宪手下做幕僚,转战浙江、福建、江苏等地追剿倭寇,献奇谋异策,在军事上颇多建树。后宗宪因涉严嵩案死于狱中,先生受牵连。一度致狂,九次自杀,再未入仕。

  劫后的先生,痛恶官场,面对县令造访,竟以“恐因车马乱苍苔”拒之。他浪迹金陵等地,又抵宣辽诸阨塞,纵观诸边形胜及风光。作《杂花卷》、《花卉十六种》,完成了《四声猿》等剧本。58岁返乡后,再未离开过绍兴。后创作《墨花图》、《杂画卷》、《花卉图卷》、《花卉卷》,临终那年,留下《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被后人称为“疯狂巨匠”的先生,一腔气势都化育在诗文书画中,作品获得了一种大格局。后世书画巨擘郑板桥、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等无不对他尊崇有加,郑板桥就曾刻过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明末大画家陈洪绶,还慕名到先生长于斯殁于斯的青藤书屋寓居多年,给书屋又增添了厚重的人文烙印。

  走进书屋咫尺小院,两棵斑疤虬曲的石榴树,罩于屋顶,清寂中尤显盛大。大街上扰攘热闹,此间几乎不闻。院中,有石桌石凳供人稍憩,小块竹,伴于旁。鹅卵石径,蜿蜒至屋门。粉墙斑斑驳驳,如有墨汁洇入。围环高墙上野草滋长,不知兴衰走过几轮?

  入内,乌瓦青砖的一楹三间平房,中隔一墙,分为前后两室。前室正中悬挂着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先生画像。画像两旁是主人自照名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南窗上方挂着一块“一尘不到”木匾,字体奔放疏狂,亦是先生亲笔。匾下为简洁古雅的明式桌椅,上列文房四宝。

  后为陈列室,柜窗内有《徐文长文集》、戏曲名著《南词叙录》、《四声猿》等,还挂有《驴背吟诗图》、《墨葡萄图》等书画作品,详细介绍了先生在书画、文学戏曲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看苍劲激越的草书,仿佛化外的不羁、恣肆、孤愤与桀骜,皆在墨迹打捆的丛生中。而先生的画,浓淡徐疾,也只一种墨色,残菊败荷,瀑布断崖……一幅幅,皆是纵横淋漓的一滩墨,全无妩媚粉饰。

  斯是陋室,因满目琅嬛,竟有堂庑深邃之感。

  退出屋子,走入照壁左侧月洞门。靠墙角,碗口粗的青藤,老干蚩苍于砾石中,遒劲如乱蟒。此当是先生及书屋的名号之由来。其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