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雨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江山携手 2017-05-16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自然,风雨,喜雨

 

【名句】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出处】

宋·曾几《苏秀道中》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译注】

(我)不愁屋漏,大雨淋湿了床被,乐意看到的却是溪水涨满,每一条河流都是深深的雨水。

 

【说明】

  《苏秀道中》是曾几的一首七律,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赏析】

  秋日久旱,忽然天降甘霖,作者的欣喜之情可以想见,他说:“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他欢喜不已,甚至认为即使是自己的房屋破旧,大雨淋湿了床,淋湿了被子、衣服,他都是高兴的,他更加希望看到的是溪中的水都是满满的、深深的。这两句分别化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床头屋漏无干处”,《春日江村》之“溪流岸岸深”句,一联之内,两用杜诗,表情达意尤为自然贴切,极写诗人的欢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秋雨、梧桐,是代表愁苦的典型意象,作者却说雨落梧桐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更多有关雨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曾几诗的特点是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诗中没有奇字,也没有僻韵,文从字顺,明快畅达,化用前人诗句,不仅化其句意,还承袭其爱国爱民的情感,十分难得。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