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江南 ?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江山携手 2017-05-16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抒情,离情,江南,别恨,追忆

 

【名句】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出处】

宋·高观国《少年游·草》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译注】

茂盛翠绿的春草引发了我多少江南遗恨,它使我追忆起了那个穿着绿罗裙的江南女子。

 

【说明】

  《少年游·草》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词作,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阕虚写梦境,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可惜只是一场幻境,美人的踪迹被无边的芳草隔断了。下阙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仍是从草字生发,通过绿色罗裙这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未三句,“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以“烟雨”结笔,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咏草以抒发离愁别恨。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之景。碧草如茵,在白云的映衬下越发青翠可爱。像裀褥一样的草地上,落满了花瓣,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十分迷人。

  下片转写实境,抒发醒后惆怅。换头“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依旧不离草字,抒写由春草生发的离恨。“萋萋”,本指芳草美盛之貌;《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白居易亦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之句,作者在这里只借用“萋萋别情”之意,表达相思怀恋之深切。“萋萋多少江南恨”,即“江南萋萋多少恨”,作者故意将“江南”与“恨”字相连,可见作者所怀之人可能是江南女子,相思相望而不能相亲,故曰“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句化用自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说,我记得分别时你穿的绿罗裙,以后,每次看到芳草时,我就想起了你,因为你而倍加怜惜那萋萋芳草。作者在“翠罗裙”前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

  最后几句,句句切草,扣情。其中,“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而为一,作者的心情可以想见。而“烟雨正愁人”之句,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极致。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