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

 我是正大黄 2017-05-16


1.分级转运原则

降阶梯预案

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充分评估

转运评估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充分评估有利于:

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

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

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院内转运评估包括患者、转运人员、仪器、药品及转运环境和时间,并告知转运风险;管理者应对所有转运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医护人员要充分评估转运路途是否顺畅及转运所需时间。

优化分级

依据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循环支持等内容进行综合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并依据分级标准配备相应转运人员及装备。

Ⅰ级患者具有随时危及生命的临床问题,采取相应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仍不平稳,GCS评分<>2O (1cmH2O=0.098kPa)、FiO2≥60%],应用2种及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Ⅱ级患者具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问题,采取相应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GCS评分9~12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2O、FiO2 <>

Ⅲ级患者呈慢性病程,生命体征尚平稳,GCS评分>12分,无人工气道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最佳路径

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有效沟通、按分级标准安排相应的人、材、物

转运中,实时评估与监测,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为保证转运路径顺畅可以设置转运专梯及一卡通等设备

转运后,医务人员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措施,并进行评价,确保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及持续质量改进。

动态评估

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应将动态评估贯穿整个转运过程,将转运方案形成闭合回路,将“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注重转运流程每个阶段的持续、动态、全面评估。

2 分级标准

 具体转运分级标准、转运人员配备标准、转运装备配备标准见表1~3

3 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

评估分级(assessment&classification)

评估分级由转运决策者(抢救室主班及以上医生) 负责,从患者病情(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五项) 和预计转运时间进行评估,确定转运分级。

沟通解释(communication&explanation)

根据转运分级等级进行有效沟通

 ①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转运风险,获取家属的知情同意及配合

 ②与团队内部沟通:明确职责,相互配合

 ③与接收部门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及预计转运时间,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充分准备(preparation)

   ①转运人员准备。一是按照转运分级人员配备标准要求选定相应的医护人员;二是做好转运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根据急诊的特殊性,护士群体相对固定,熟悉工作流程以及应急方案,由转运护士来担当领队,负责转运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

    ②转运装备准备。一是按照转运分级装备配备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药品;二是转运仪器设备调试并试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③患者准备。出发前按照转运分级再次评估病情,并检查各种管路及引流固定妥当,确保通畅。

     ④接收方准备。告知接收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况及到达时间等,使其做好充分接收患者的准备。

正常转运(transportation)

正常转运要确保患者安全及医护人员安全。

 ①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移动患者过程要注意各种管路连接的有效性,避免牵拉松脱;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完成转运工作。

 ②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转运仪器须规范放置,防止被仪器砸伤;同时,在转运途中也要特别注意行人,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件。

应对管理标准化(administration& normalization)  

主要是转运过程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控制。

 ①患者病情加重,根据不同转运级别,按如下原则处理:

 转运Ⅰ级的患者就地抢救

 转运Ⅱ级的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如病情平稳可继续转运,否则须尽快返回病室抢救

 转运Ⅲ级的患者须尽快返回病室处理。

 ②未能检查需要等待的患者,一般处理原则如下

 转运Ⅰ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5min

 转运Ⅱ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10min

 转运Ⅲ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20min。

总结评价(conclusion& evaluation)

再次评价患者转运的获益与风险,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并对转运人员组成的合理性、计划措施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沟通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4 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图

编者:徐艳朵 河南宏力医院 )

 

参考文献:

[1]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5):512-516.

[2]刘瑛.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40-42.

[3]曹军晔,李天雅,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6):66-67.


精彩内容推荐:

1.重症患者转运——SBAR转运模式

2.“洪涝灾害”之后传染病的识别与防治

3.城市渍涝灾害,交通瘫痪,紧急救护直升机可发挥神威

4.高效心肺复苏团队

5.发挥护理人员在空中救援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微信平台上所有资信、视频及PPT资料均可到中卫护研院官方网站上获取:www.zwini.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