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根本是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阴阳平衡生成万物,生成人类,把握阴阳的变化,就能掌握生命的规律。人依赖金.木.水.火.土及三阴三阳之气而生存,如经常违反,则邪气伤身,这就是寿命减损的原则。 2.养生之道是五味调和。 《黄帝内经》认为“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过饱或者偏于某味,就会伤害五脏。五味摄入过甚则伤及五脏,过食酸味,则伤脾;过食咸味,则伤心;过食甘味,则伤肾;过食苦味,则伤胃;过食辛味,则伤筋脉。我们要遵循五行相克之道,调和五味。 3.养生原则是顺时而变。 四季养生原则:春季养生应养阳防风邪。 夏季养生应从养心开始;长夏季(夏至至立秋)养生应从养脾开始。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 冬季养生应养肾防寒。 时辰养生原则:卯时(5-7时)要起床排便;辰时(7-9时)要吃早点;巳时(9-11时)要调理脾经;午时(11-13时)要吃午餐,并稍作休息。未时(13-15时)吸收营养物质;申时(15-17时)工作和学习;酉时(17-19时)要吃晚餐;虚饰(19-21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亥时(21-23时)要做好睡觉准备;子时(23-1时)一定要睡觉。丑时(1-3时)睡眠要熟;寅时(3-5时)睡眠要深。 身体的健康在于保养,规律作息,瞬时养生,坚持一段时间,您就会感到身体及心理的变化,每一天必将是精神百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