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法、瑞、意欧洲14日精华游之2 伦敦篇(下)

 钱平久 2017-05-17

英、法、瑞、意欧洲14日精华游之2  伦敦篇(下)

   至伦敦的第二天游程,原本是一天自由活动时间,打算继续在伦敦市区主要商业街和一些知名的博物馆漫步闲拍,但早晨起来后,发觉天气不好,而且旅行社又有安排去伦敦北部的剑桥大学参观,同时下午游览格林威治天文台后,还能坐游船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两岸观光,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和大部分团友一道,早餐后跟着马导坐大巴赶往距伦敦约90公里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游览。


高速公路两旁,英国乡村的景色美如仙境,就像满铺的一张鲜绿地毯
 
 
     剑桥大学位于伦敦北面50哩里以外的剑桥郡。剑桥郡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剑河”(River Cam 又译“康河”)是当地一条环城河流,小镇徜徉在剑河岸边。剑桥以其卓越的自然科学成就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城之一,是“城市中有大学”,这里虽然充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但依然是一座商业繁华、生活节奏明快和现代化的城市。


但凡到伦敦旅游的人群,很多都会慕名到这一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到此一游的。


曲折蜿蜒的小河,两岸杨柳垂丝、芳草萋萋,有众多游船在河上泛舟,观赏两岸的校园风光。



    “剑河上架设着许多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数学桥这是剑桥最有名的一座桥,已有几百年历史,位于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后门剑河上。此桥全木结构,相传为牛顿所造,原为全木搭建不用一钉。后来维修后不可复原,就用了很多钉子固它。

   
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指定的校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



干净、古朴的小镇,感觉既现代又古老。



古意盎然的中世纪建筑。



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镇的剑河两岸,以及镇内的不同地点。



    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剑桥大学内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


 为了显示国王的雄厚财力,学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伟壮观的建筑,处入口是雄伟的19世纪哥特式门楼。



    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当属国王学院礼拜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


    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最中心,最醒目的学院。培养了包括中国的徐志摩等大批名人。1922年,青年诗人徐志摩即将离开英国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就在返国前夕,他写下了《康桥再会吧》这首诗,其中“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两句最为经典。

    学院最初创立时只有1名院长和70名学生,全部来自伊顿公学。当时国王学院是专门为亨利六世所创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学生。国王学院最引以为傲的历史是1689年,学院的师生们成功抵制国王任命来自三一学院的牛顿作国王学院院长的命令。显示了国王学院的尊严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上图是每年毕业季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大草坪。



     国王学院的斜对面是大圣玛丽教堂,这座大学教堂很早就是剑桥的市教堂了。直到15世纪创建老学堂 (Old School),院长和院士们都是在这座教堂开会,大学将它的资料保存在这里,可以说,那时候这里是执政中心。


    教堂位于剑桥市中心的核心位置。背后是露天市场。



一直到1730年,辩论、授予头衔和大学的其它活动都在这所教堂里举行。






    登楼可俯瞰整个剑桥小镇,俯视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高大精美的校舍、庄严肃穆的教堂,,真是一处绝佳美景。
对面是剑桥大学的行政楼(Senate House)和音乐厅。
 



   中午在小镇的唯一一家麦当劳餐厅用了午餐。


小镇中心的露天市场,各种商品还是以食品为主。



毕竟是大学城,旧书摊也有一席之地。







     这里不知是一所什么学院,整个剑桥的31所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这些学院建于不同的时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就像它们的建筑一样各具特色。
 


几百年前街道格局,好像穿越了几个时代。



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时尚商店相得益彰。
     


街道上充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
  



由贝特曼主教创立于1350年,是剑桥大学31个学院中,第五古老的学院。
 


它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这些建筑让人有一种穿越时光、回到过去的感觉。





它有着整个剑桥大学中最优美庭院。

 徜徉在剑河岸边,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和经典建筑俯仰皆是。

 
风雨中尽心尽责的马导,不愧是一名超一流的导游。



     剑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下午,雨过天晴。大巴把我们送的了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威治公园
 


好一片绿地,美的让人心醉。
 


开放式的公园大门,人不多,不过如果是在公众假期,这里可是游人如织的。
 


    这里以整个格林威治公园为主体,包含旧皇家天文台、航海博物馆、格林威治码头在内的整片区域, 1997年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珍贵遗产,更增添格林威治的可看性。 
 




公园就像一个大花园,有数千顷的大草坪、美丽的花坛和茂密的树林。
 


早春的伦敦,绿草如茵,碧草连天。


从远处看,好似绣着花纹的绿地毯。
 


真是风景如画,绿意盎然,忍不住多上几张美图。
 


这样的公园座椅,似曾相识,好像在上海市区的西式公园里比比皆是。
 


15世纪初,英国王室就将其作为防守伦敦的要塞,在这里设置炮台和了望塔,用来监视泰晤士河上的舰船。

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决定在格林威治山顶的此处望塔,建立英国皇家天文台。
 


    那时英国正在跨越大洋扩张势力,但海上航行只能凭借日月星辰来判断船只所处的纬度,而无法确定其经度。英王相信研究星象能为远洋航海提供保障,因此规定皇家天文台的任务是寻求确定经度的办法,改善航海与天文学。
 
     到公元1767年,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学家们摸清了主要天体的准确位置和运行规律,制成世界上第一张海图。英国的海员可以根据星星的位置确定船的方位。
 


    公元1884年6月26日,国际经度会议通过决议,以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以此计算地球上的经度;以格林威治为世界时区的起点;以格林威治的天文台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从此格林威治因其天文台而闻名于世。
 


旧天文台内的展示品多为各种度量、计时器,以及天文、星象相关资料的仪器。


 

在旧皇家天文台中庭庭院,可以看到一条铜线,就是子午线的象征。
 


    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大门旁的墙上,镶着一台公元1851年安装的24小时走字的大型标准钟,报告各国通用的世界标准时,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




从天文台高地走下来就是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


                  与航海博物馆一街之隔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旧址



    航海博物馆建立于19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以航海为主题的博物馆,它追溯了大不列颠与海洋的历史,同时也是整个英国最棒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屋顶庭院有一幅巨大的地球海洋图
 
 
一张不列颠帝国扩张领域的全球地图。



欧洲和亚洲的碰撞
 


  博物馆内展出的有关中国古代航海资料和中英战争(鸦片战争)的情况,当时珠江口,停泊着的进行鸦片交易各国商船。
 


林则徐颁布的禁止鸦片贸易的图片
 
 
    馆中介绍说:1700年喝茶逐渐成为全英国的时尚。由于清朝政府控制茶叶出口,茶叶供不应求。东印度公司和商人绕过中国政府,把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运到中国,从中国赚了很多钱,买茶叶。运鸦片在中国是违法的,这就导致清朝大臣林则徐销毁鸦片,发生了1839-1842和1856-1860两次中英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时期当政的,英国最著名君主在位64年的维多利亚女皇。
 


     当时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懿律,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在英国海洋扩张时期,全体国民的精神状态在这张巨幅图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画中的一名妇女说:“你必须返回海洋,我们需要钱来养活六个孩子。"



十九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世界各国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
 


    十九世纪英国人发明的最先进马克沁机关枪,它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英国军舰的模型。



                         船用发动机                                  
 


 螺旋桨推进器





出了博物馆,再次观赏一下博物馆的主楼外立面,其上面左右对称的帆船划桨雕塑还是极具有海洋特色的



     街对面的皇家海军学院旧址,创建于1635年。学员都是现役海军军官中优秀而有培养前途的初级和中级军官。原为国王行宫,英法战争期间改为伤兵养病院,1871年改建为海军学院,每年所需经费约2万5千余英镑。现该学院仍用于培训海军军官。


   该院培养高、中级指挥军官及技术军官,主要负责海军参谋业务训练和核技术训练。  中国政府早期派遣的海军留学生大都就学于此,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萨镇冰、严复、林泰曾、刘步蟾、林永升等人,都曾在此学习军舰驾驶和学习海军战役战术。英国的王储查里斯王子也曾经在这儿就读过。



旧皇家海军学院原址,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定为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 Site)。
 




    “卡蒂萨克”号是世界帆船史上航行速度最快的一艘船,被称做“顺风威士忌”,代表着帆船建造技术的顶峰,1869年在苏格兰建成,已经有138年历史。现在它是伦敦一个旅游景点,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重温历史上的巨型帆船时代。帆船和战舰让人依稀闪现当年英国海军的辉煌。



这个古堡样的园顶建筑,从这里下去,就可以从深埋在河底下面的隧道步行到泰晤士河的北岸。



     1902年正式启用的河底步道由Alexander Binnie爵士设计,最初曾是为方便在泰晤士河北岸船务工作人员的通勤而修建,在二战期间河底步道被德军炸毁,重建后的河底步道位于泰晤士河下方15米深处,全长大约370米,





     隧道里面灯光略显昏黄,因为其呈U字型,所以从一边开始走根本看不到另一断的景象,脚步的回声、会让有些人感到不适的



    格林威治码头建造完成于1837年,以因应当时繁忙的河上运输,现如今仍是泰晤士河观光渡轮的主要停靠码头之一。    就在我们上船前不久,马导突然告诉我们,由于刚才在威斯敏斯特大桥上和英国议会旁发生恐怖袭击,那个地区已经封锁,泰晤士游船只能开行到伦敦塔桥附近码头,不能行进到原定的威斯敏斯特大桥码头了,是啊,近些年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案已使人们的出行受到的影响越来越频繁了



    从格林威治西上至泰晤士河第一座桥梁——塔桥,原本沿河两岸船坞、码头、仓库非常密集。



      但和英国的其他河流与运河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商业的水路交通持续衰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接近于消亡。伦敦泰晤士河的海运可能稍微好一点,但也日益衰微。



     伦敦河边地区和船埠虽然仍起作用的工业景色,但从在1980年代开始又有了急剧的变化,码头与加工厂变成了公寓、办公楼、散步场所和公园。泰晤士河在1950年代濒临生物灭绝,但后来土地使用的改变和污染控制的改进,使水质有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鱼类得以重生。现在泛舟河上,观赏两岸风景顿升一丝惬意。



     这座举世闻名的伦敦塔桥,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了整体。



游船从塔桥穿过。


    我们在伦敦塔桥附近的游船码头下了船,由于时间尚早,导游给我们四十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在塔桥附近自由活动。
 


    游船码头对面的英国皇家皇家退役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1938年下水,参加了二次世界大战,1963年退役,1971年被拖到伦敦塔桥附近供公众参观,是英国第二艘以国家名义保留下来的战舰。
 
 

    离船上岸后,首先看到是一座城堡式建筑伦敦塔,也是伦敦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198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伦敦塔的角色很复杂,曾经是罗马帝国设在英格兰的堡垒和军事要塞,后来又做过英国皇家宫殿(1625年前),很长时间也是关押上层阶级囚犯的监狱,也做过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和天文台。
 
 
    “伦敦塔”,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义上它至今仍是英国王室宫殿。白塔(建成当时,整体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楼的组合体中间。
 
伦敦塔向参观者传递英国十一世纪起的历史文脉,延续人文精神。
 
 

往前面是伦敦北岸的金融中心,照片中间的那个建筑就是被称为“小黄瓜”的瑞士再保险大厦。


一座古老的哥特式教堂。
 

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典建筑是伦敦港口管理局大楼


   港口管理局大楼边的三一广场花园,有一座塔希尔纪念碑,纪念那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商船上牺牲的,没有留下坟墓的人们。


塔桥的引桥和伦敦塔围墙并向前行。
 





走上伦敦塔桥,桥上车流不息,1894年完成通车伦敦塔桥,至今仍发挥相当作用。
 
 

    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35米,方正厚重,风格古朴,远望如两顶皇冠,雄奇壮伟。大桥使用了更有修饰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哥特式的装饰。
 
 
两个辅塔也厚重、坚固。


    伦敦塔桥的设计在世界桥梁建筑业  中有一定地位。两岸两座用花岗石和钢铁建成的高塔,分上下两层。上层支撑着两岸的塔,下层桥面可让行人通过,也可供车辆穿行。如果巨轮鸣笛而来,下层桥面能够自动往两边翘起,此时行人可改道从上层通过。桥内设有商店、酒吧,即使在雨雪天,行人也能在桥中购物、聊天或凭栏眺望两岸风光。



桥面能够自动往两边翘起的地方
 


桥面本身也留有两个半圆形的观景平台,团友杨阿姨夫妇正在那里尽情拍摄。
 
 

桥上还有一处观景介绍提示牌。
 
 站在这里泰晤士河的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一目了然。
 
 

两座坚固的桥墩共使用了七万吨水泥,桥塔和桥身用了1.1万吨钢铁。
 
 


桥塔和桥身的钢铁骨架外铺设花岗岩和波特兰石来保护骨架和增加美观。



 塔桥涵洞另一边就是伦敦知名的 圣凯瑟琳码头。
 


从图上看像是一个有趣的船坞,有大大小小所有种类的船。可惜时间关系,而未能前去。


从桥岸的小楼梯下到河边,一百多年建造的桥洞以及面包石铺就的小路显得那样的古朴。



   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夕阳下的伦敦塔显得更加凝重和沧桑。



在伦敦塔桥上的这次漫步,其中的感受想必会让我终生难忘的。
 

     逛完伦敦塔桥,坐大巴返回酒店途中,导游让我们见识到了夜幕下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它是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这座宏伟建筑设计优幽完美,内部静谧安详,1981年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可惜这次伦敦之行已无缘它的庐山真面貌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