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作文结构及条理细讲

 终归一梦 2017-05-17
 本帖最后由 381312 于 2012-3-23 11:21 编辑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条理,指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也指生活、工作的顺序。文章有条理,是指文章的内容有合理的层次,合适的顺序。文章有条理,脉络才会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清晰地表达出来。

怎样使文章有条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以时间为序安排层次。以时间为序安排层次,就是要依据时间的推移安排内容的顺序。这样,线索清晰,时间感强,文章的条理清楚。《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

章,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的。它在开头先交待了战斗任务——夺取“三九一”高地,随后就以时间为线索一步步展开:

这篇文章,时间的标志十分明显,内容的层次非常清楚。

(2)

以空间为序安排层次。以空间为序安排层次,就是依据地点的变化安排内容的顺序。文章的内容随地点的转移而变化。一个地点,对应一个内容;几个地点,就相应

地写出几个内容。这样的文章,空间的线索清楚,内容的层次清晰。《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就是按地点的变化安排层次的。

作者以地点的变化为线索,分四个空间的位置,写了四个参观的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3)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安排层次。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安排层次,就是依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阶段安排内容的顺序。事情本身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文章就分几个层次。《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安排层次的。

作者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吸引敌人,走上绝路——引上顶峰,英勇歼敌——临危不惧,跳下悬崖,文章也自然分成了五个部分,层次感强,多而不乱。

(4)以材料性质为序安排层次。以材料的性质为序安排层次,就是依据作文内容的不同类别来安排内容的顺序。作文内容有几个类别,就写几个部分,让它们并列排列,不重复,不交叉,各自独立。老舍先生写的《猫》,就是这样安排层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