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所以你再不陪我,我就不要你陪了

 鴥风 2017-05-17


我是鴥风(yufeng), 等风也等你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1

妈妈,慢点吃,小心刺儿!


一大家子人外出聚餐,小女儿上来就点了一份糖醋鲤鱼。当鱼端上桌的时候,感觉整个房间里都弥漫开了酸甜开胃的气息,大家都高兴地举起筷子,准备品尝。

“妈妈,慢点吃,小心刺儿!”

“妈妈,慢点吃,小心刺儿!”

两句一模一样的话,几乎在同时说出。只不过,一句是我对孩子奶奶说的,另一句,是女儿对我说的。

孩子永远是父母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们责备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乖的时候,孩子心里其实也在犯嘀咕:“我的妈妈怎么不如别人妈妈好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你就该做到那样。


2

边玩手机边带娃,这算陪伴吗?


在最近热播的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二季,包贝尔的老婆包文婧被很多人吐槽为“巨婴妈妈”。

女儿饺子在一旁看动画片,包文婧一直在旁边看手机,头也不抬一下,没有任何互动。饺子已经长到两岁了,她自曝:孩子跟姥姥和保姆更亲。

孩子的内心非常简单,谁对她更用心,她就会更亲近谁。

很多父母自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在他们面前常常闹脾气、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渴望,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放下手机,陪我玩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


3

爱,就是身体力行的陪伴


李亚鹏说:从李嫣一岁多,他就开始带着她爬山。当时下雪,她的身高就和山上的茅草差不多高。等到她四五岁,她已经可以独立完成10几公里的山路。

你想教孩子独立、自信、乐观,讲再多道理,不如带她去爬山。

你想让孩子有审美力、有创意力、有感受力,看再多名画,不如去看真实的自然。


没见过田野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每日三餐从何而来,又怎么可能知道爱惜粮食。

一个成功的父母,不是能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物质条件,而是真的身体力行,陪伴他们去体验、认识这个世界,让他们从自然中成长。


4

心理学家关于孩子的成长阶段论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观点:儿童的思维一般来讲没有成人抽像。他们倾向于理解基于特定的事例、当时的感觉和能看或能摸到的物体上。同时,儿童也很少使用概括、归类或法则。儿童的心智发展都是按照一系列明显的阶段逐步成熟的。



感觉运动阶段(0-2岁)智力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感觉输入和运动反应变得协调起来。儿童明白了一点:即使看不见的物体,它们依旧存在,有了客体恒常性的概念。


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智力发展阶段中,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思维,但仍有直觉和自我中心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段时间的重要发展出现了逆向思维或心理运算的能力。掌握守恒的概念。开始使用关于时间、空间和数的概念。可以根据具体的物体、情境、类别或原则进行逻辑思考。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儿童思维开始脱离开具为时过晚本的物体和特定的事例。思维基于更加抽象的规则。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而且变得不那么自我中心了。儿童的心智在形式运算阶段充分发展,达到成人水平。



总之,从青春期开始,心智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知识、经验和学识的增长,而不再与先天的潜能有多大关系。


皮亚杰的理论在理解儿童如可思考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广泛意义上讲,皮亚杰的许多观点仍然屹立不倒。



按照学习理论专家的观点,儿童获得各种特殊知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并不是每进入一个年龄阶段就有一个突破。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把皮亚杰的阶段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结合起来,最终找到真理。另外,现在人们普遍同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早于皮亚杰的观点。例如3个月在的婴儿就知道,物体是一直存在的,即使看不见或消失。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