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弦情雅意 | 《广陵散》之谜

 圆角望 2017-05-17


“戈矛纵横”的“激烈”的弹法,只有到了宋代,有了桌子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事情。今之《广陵散》实非嵇康之《广陵散》,明矣。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宋元时人认为,此曲是取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之事;明人刊行的曲谱保存了至少是元代流传的说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解题也是源于这个故事。明以后以至今人,如杨时百《琴学丛书》的《琴镜》就说:“《广陵散》……其为《聂政刺韩王曲》毫无疑义。”


那么,这个演绎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之事的《广陵散》是否就是嵇康曾经弹奏成绝响的《广陵散》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一、与嵇康差不多同时的应璩在《与刘孔才书》中提到《广陵散》,“听《广陵》之清散”一句,却分明用一个“清”字,概括了他所听到的《广陵散》曲风。这个“清”,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后世所谓的《广陵散》联系上的。隋唐以降,人们论及《广陵散》,多用其“声最不平和”(宋朱熹),“其声忿怒躁急”(明宋濓)来形容。北宋《琴书》说:“其怨恨凄恻,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泠;及其怫郁慷慨,又亦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残暴,戈矛纵横。”以至于楼钥(南宋)弹奏此曲时,“激烈至流涕”。


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记载:“其《广陵散》一曲,今不传。”《广陵散》作为世人关注的名曲,专业而集大成的《乐府诗集》明确说“今不传”,应该是审慎而严谨的结论。


三、嵇康之后,关于《广陵散》的流传并无信史可证。嵇康之后,关于此曲在世间流传的记载,多“志怪者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写《世说新语》的刘义庆在他的《幽明录》里写到嵇康死后,在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传授《广陵散》给会稽人贺令思的故事。再如,唐代顾况《王氏广陵散记》也说:“《广陵散》曲之师长也。琅邪王淹兄女未笄,忽弹此曲,不从地出,不从天降,如有宗师存焉。”种种说法,已类乎“小说家言”,不为学人采信。


四、传世的《广陵散》与嵇康的行事风格、人生哲学,特别是与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相悖。嵇康狂放、好老庄,一方面他“学养生之术”,“思长林而志在丰草”,“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另一方面因此而“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纵逸来久,情意傲散”。同时,嵇康以为“自然”是一和谐之整体,常以音乐之和谐说明自然之和谐。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说:“音声之作……在乎天地之间……其体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而传世的《广陵散》用“慢商调”弹奏,使二弦音高与一弦音高相同,乐曲呈现出“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特点,不恰恰是嵇康所反对的“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的琴风、乐风吗?


此外,从宋以后流传的《广陵散》的弹奏来看,“其声忿怒躁急”、“纷披残暴,戈矛纵横”,以及“激烈至流涕”等,断非琴桌产生以前所能为之。唐以前弹琴,大多是盘腿,席地而坐,把琴置于腿上,或是琴首置于腿上、又将琴尾置于地抚琴。因此,“戈矛纵横”的“激烈”的弹法,只有到了宋代,有了桌子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事情。


以是观之,则今之《广陵散》实非嵇康之《广陵散》,明矣。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