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解读 | 温尼科特《健康和危机状态中儿童的供养》之(一)

 tuzididie 2017-05-17

健康和危机状态中儿童的供养

赵小蓁 译 赵丞智 主讲

初虹 董丽娜 齐俊杰 整理 赵丞智  魏晨曦 审校




文献背景

  这篇文章是温尼科特1962年在美国旧金山精神分析研究院一个工作坊上宣读的,收录在《成熟过程和促进性环境的研究》一书中。


文献简介

  “供养”(providing)——供:有提供的含义;养:指养育性环境。供养就是“提供养育性环境”。

  人类健康的成长对环境的需要其实比较简单,只需要环境提供一个供养性的环境,以便促进与生俱来的整合倾向,个体自己就能成长和成熟,而且能成长发育得非常好,并且能按照人类本来的意愿成长。

  而所有心理障碍问题和精神问题的出现,都在于提供的养育性环境出现了问题或失败了,即“供养出现了问题或失败了”。

  这篇文献的主题包括两方面。温尼科特首先讨论了健康儿童和不健康儿童的含义和区分,而标题中的“危机”(crisis)指的是不健康和不成熟状态;接下来讨论了如何为这些处于不健康和不成熟状态的儿童重新提供“供养”,即养育性环境,以促使他们拥有第二次成熟的机会。

  文章中所描述的“危机状态”是指:儿童在人格和心理发展的早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和不成熟的状态,或者是出现了一些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状态。大家通常所说的“危机干预状态”则是指:需要进行干预的具有高危自杀倾向或伤人冲动的人的状态。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危机”概念。

  本文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健康的儿童和危机的儿童都需要供养?

  全文的结构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至六部分——温尼科特的概念准备;

  第七部分——提出了情绪成熟理论,并从供养角度阐释情绪成熟理论,这与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理论(力比多发展理论)有着范式上的不同;

  第八部分——提出了“一个足够好的”供养者(母亲、父亲、父母代理人、治疗师)需要具备的特质:健康儿童的供养者是母亲、父亲;危机儿童的供养者是治疗师。





文献解读

(一)



“健康”指的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指的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温尼科特在本文中所说的“健康”主要指的是心理健康。为健康提供养育性环境,实际上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吃喝和保暖(当然提供吃喝等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为心理健康提供养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儿童有很好的情绪发展,并发展出完整统一的人格。

  半个世纪前,在1962年的英国,儿科医学已非常发达,也就是说儿童身体的研究、食物、温饱等已经不是问题了。温尼科特认为身体的发育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是干预不了的。如果有一个好的基因,然后有好的食物,居有定所(有吃的,没有战乱、战争),身体的健康发育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其它环境的影响不大,所以温尼科特说,现阶段在英国营养缺乏的疾病几乎看不见了。

温尼科特在文章(1962年)中指出,现在的躯体预防和治疗的医学,能够保证儿童的躯体健康。儿童有了躯体疾病是可以被治疗医学控制的,所以说身体健康已不是问题。现阶段(1962年)英国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是心理健康和情绪成熟问题。

  类似地,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因为营养缺乏的疾病也不多见了,以及传染性疾病几乎也不多见了(贫困地区温饱有问题的儿童除外),而所谓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现阶段的中国,其实儿童包括成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都是心理健康和情绪成熟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母亲所担心的仍然是孩子的躯体健康问题。

  父母担心孩子身体不健康,这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温尼科特举例提出了他对此的思考。

  例一:父母对儿童身体问题的焦虑和担心,其实不是因为孩子身体会出现什么疾病和问题,而是父母人格中焦虑成分的外在表现。

  例二:富裕家庭中,在父母对孩子身体的照顾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孩子却患有了神经性厌食症或其他以人际沟通障碍为表现的心理问题,儿童与父母感受照顾和情感交流的能力有问题,他们不能感受到爱和被爱,这其实是家庭中所有人出现了一种情绪障碍,这可能是一个“家庭问题”。在个体、团体、家庭、社会中,有太多的发生情绪障碍的可能性。一个貌似身体疾病的神经性厌食症,其实是一个情绪成熟的问题,是父母和儿童情绪上的困难和障碍,其实质可能不是身体出了问题,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身体疾病。



心理健康指的是情绪成熟


  “供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的情绪发育成熟,在相应的年龄阶段达到相应的成熟度,这也是健康的标准。

  温尼科特认为成长的第一原则应该是心理健康,也就是情绪成熟;换句话讲,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情绪是否成熟。在成熟过程当中,婴儿六个月前的情绪成熟度又是极为重要的。

  所谓“情绪成熟”,是指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出现相应的成熟度。比如,生命第六个月情绪达到什么样的成熟度,第一年情绪应达到什么样的成熟度,第二年达到什么样的情绪成熟度,只要达到了与年龄相符的成熟度都是健康的孩子

  如果在生命的高年龄阶段总是表现出低年龄的情绪成熟度,这说明孩子是不健康的;在生命低年龄阶段总出现貌似高年龄阶段的情绪成熟状态,这也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低年龄的孩子有可能出现高年龄的情绪成熟度,这是孩子为了活下来被迫出现的,但这是“假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大人”。“小大人”常常是由于其父母软弱无力或身体虚弱有病,无力为孩子提供照护,孩子为了活下去,正常的情绪发展受阻,被迫表现出过早照顾父母的行为,孩子需要用这样一种假象来活着,我们称之为“过早反哺父母”,这是构成假自体病理的一个常见原因。




情绪成熟是人格发展驱力,

供养是足够好环境。


  这里需要区分一下,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成长的第一原则是力比多的成长,是性本能的成长,经典精神分析关注的是性心理的发展。

  如果情绪成熟是人类成长的第一原则,说明促进人格发展的驱力就不是性本能了。温尼科特提出,人类个体发展驱动力是情绪成熟,这个驱力是人类天生的整合、生存和独立的内在倾向,这个力量非常之强大。

  人类一出生,在他的基因里(他的内部),蕴藏着一种朝向整合、生存和独立的倾向。这种倾向就像是向日葵必定要朝向太阳转一样,就像是一颗种子种在地里,它一定要朝太阳的方向生长一样,这都是遗传本质的倾向,而不是一种力比多的能量,更不是性欲本能的能量。

  人类如何能将天生的整合、生存和独立倾向发展成为成熟的情绪呢?

  为了实现这个天生的遗传倾向,人类需要一个环境,这就像一颗种子发芽需要土壤、水、温湿度、空气、阳光等环境条件一样,人类的情绪成熟也需要一个足够好的供养环境。

  温尼科特说:只有足够好的供养环境,才能促进情绪成熟过程顺利发展,儿童健康的发展才可能出现,儿童心理健康了,就会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

  温尼科特这一点说得非常好,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孩子成长和发展失败了,整个家庭就没有了发展动力。孩子不健康了,家庭和社会就都失败了,儿童的发展和成熟是家庭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权利,比如,他们的校车质量很好,儿童如果被歧视、虐待和被羞辱,犯罪者都会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然而,在坏的环境中,人类儿童整合、生存、独立发展的不好,那么“整合、生存和独立的倾向”这股原始力量就会摧毁儿童。儿童被摧毁掉,就意味着家庭被摧毁掉了,社会就被摧毁掉了,民族被摧毁掉了。实际在咱们的社会上,有太多的家庭和夫妻,因为孩子有心理问题而解体和离婚。



精神分析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

  健康就是成熟,不健康就是不成熟。

  对于个体来说,情绪的不成熟是一种危险、痛苦、苦难;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对社会来说是耗竭的、毫无用处的。稍微成熟一点的个体,变得具有了攻击性,对于社会来讲是有点用的,因为社会需要具有攻击性的人,比如警察、军人等等。具有攻击性的人,发展到了能建立“恨、愤怒”的客体关系水平,其攻击性是指向环境和客体的,而不是指向自己的(自我伤害,自杀等)。不成熟(有早期严重精神疾病)儿童的攻击性则是指向自己和摧毁自己的。社会往往对不成熟的个体是遗弃的——许多精神病人要么被锁在家里,要么被收容、被管理了起来。

  精神分析能为社会补充三方面的内容:

  1. 可以容忍个体的不成熟和不健康;

  2. 可以治疗情绪不成熟的个体;

  3. 可以预防婴儿变得不成熟。

  以上也是精神分析对社会的三个贡献。



“供养”不仅仅是为了成熟,

还要让人格变得丰富。

  儿童供养的本质是提供一个“足够好”环境。

  “足够好”环境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

  “供养”的最低目标是让个体变得成熟和健康,最高目标则是在成熟和健康,以及不被精神障碍困扰的情况下,让每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内在现实变得富足、丰富和具有创造性。

  社会需要成熟的人类,但对于不成熟的人,如果他们有些才艺,能对社会提供一些贡献,社会也是接纳的。所以说人格的丰富性很重要,人格的丰富性可以弥补一定程度的情绪不成熟。事实上,社会上有许多情绪不成熟的人适应得也还算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才能、才艺,人格比较丰富。典型的例子如莎士比亚、梵高,他们的情绪发展都有某种程度的不成熟,但他们有丰富的内在世界,社会对他们很接纳,并给予了很高的荣誉。但是,情绪不成熟如果到了精神分裂水平的位置上,才艺就没有了。

  温尼科特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内在丰富性是很重要的。

  温尼科特说,“我们的供养目的在于,能够提供比健康所需要的健康条件更多的东西,如果我已经澄清这个观点就足够了,位于人类进步阶梯顶峰的是人格的丰富性多样性,而不是健康”。


下一期文献解读:

温尼科特《健康和危机状态中儿童的供养》之(二)

“供养”与发展阶段理论



第14期文献研讨会

《从真假自体角度看自我扭曲》

Ego distortion in terms of true and false self

主讲:郝伟杰

时间:2017年2月25日(周六)

报名加客服微信: mthskf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温尼科特学习与研究小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