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永福:别人眼中的太子,阿里内部的外臣

 天道酬勤YXJ1 2017-05-17

过去几年,在风云变幻的阿里巴巴,究竟有没有常胜将军?有人说俞永福姑且算一个。从2014年UC被阿里巴巴收购、俞以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的身份入场开始,他在阿里的“仕途”就异常顺利。

不到两年时间,俞永福就坐稳了阿里合伙人的位置,继而成了首位跻身阿里战略决策委员会8人小团体的“外族人”。与此同时,俞陆续拿到高德集团总裁、阿里妈妈总裁、阿里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等颇具分量的头衔。眼见老马把除了电商以外的几乎全部业务都分给了俞永福,坊间悄悄流行起“俞永福是阿里储君”的说法。

俞永福:别人眼中的太子,阿里内部的外臣

这一说法甚至得到了部分阿里系员工的认可。因为除了飞速晋升之外,俞永福着实在阿里巴巴开了不少先例。众所周知,阿里对于自家企业文化向来是强势输出的,阿里政委们始终乐此不疲的在诸如“月饼门”等事件中证明自身的权威。但在俞永福加入后,阿里创始人之一、蚂蚁金服CEO彭蕾却称“允许、鼓励各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群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从管理实操到价值取向的全面破例的确非同寻常。

耐人寻味的是,传说中已将半个“太子印”揽入怀中的俞永福,至今仍没有“花名”,这在“花名”称江湖的阿里系,显得格外异类。用俞永福自己的话说,阿里电商的事业群追求“店小二”文化、服务文化,比如说有花名,但我们没有必要,我们继续推行UC的大五文化。早在UC被收购之初,俞永福就公开强调,这次并购与其他并购案例不同,UC和阿里也不是汇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俞永福的“独立”可以看作是他进军阿里,拿下“储君”的特权和骄傲,不过,骄傲的阿里人会允许一个没名没姓的“外臣”进入?要知道,在金庸的小说里,门派继承人可都讲究血统的。

那么,头顶“储君”光环的俞永福的特权和骄傲从何而来?实际上,俞从来没有接受、甚至有些反感“储君”一说,甚至要求手下公关费大力气删掉网上有关“阿里太子”的戏谑。俞的谨慎并非全无道理,毕竟“储君”这个看似光鲜的身份背后亦隐藏着风险。前CEO陆兆禧上台三年就退场已经不是好兆头,更何况如今俞永福手里的阿里大文娱还迟迟看不到成绩。多少双眼睛盯着这位被架上高位的“储君”人选,拿不出足够亮眼的成绩马上就会引来外强中干的质疑。

从阿里大文娱的业务表现来看,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深坑。马云曾多次表示,未来阿里只做两个H,娱乐(happiness)就是其中一个。因此阿里娱乐版块的盘子越铺越大:阿里影业、优酷土豆、UC、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化、阿里数字娱乐全体上跑道,然而疯狂收购只换来一盘散沙,整个板块缺乏明确独特的战略定位,相互重叠的文化产品更是难以统筹。

娘家UC是大文娱板块的重要分发渠道,但目前没有其他产品与其产生协同效应,单打独斗又困于体量太小,在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腾讯企鹅号、百度百家号的外部竞争中丝毫不占优势。俞的“一点接入、多点分发”的UC产品矩阵设想仍是纸上谈兵,UC浏览器、神马搜索等市场份额随之缩水。

此外,阿里影业作为核心业务,一直没能止损,去年全年净亏损已经扩大到9.59亿,最要命的是这次亏损源于淘票票APP的成本投入不当,可谓战略性亏损。虽然阿里不差钱,而影视行业就是要靠烧钱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但如果阿里影业始终都做拖油瓶,俞永福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

俞永福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尴尬处境,事实上,早在接手整合阿里大文娱之前,俞永福就曾感叹,“我觉得马总也挺狠,叫我自我整合,用阿里巴巴战略决策委员会俞永福去整合UC俞永福。我的角色一个是整合者,另一个是自我整合者。进入高德之后,又是新整合者。”

生意人阿里从来都不会为亏本生意善罢甘休,当阿里大文娱逐渐出现将要被边缘化的风险时,俞永福的“储君”之位还能安然无恙?也许谨言慎行与低调是俞永福的“骄傲”,不过,另一边却是张勇“阿里日”的代言人。风平浪静在江湖从来都是暗流涌动的,不知表面淡定的俞永福,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番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