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腕管综合征”

 康复康复 2017-05-18

腕管综合征

腕管是腕关节掌侧的一个狭窄管道,中间走形肌腱、神经等。其中包括正中神经,控制拇指、食指、中指的运动和感觉。当腕管狭窄便会压迫神经产生手掌麻木、无力、疼痛,这便是所谓的腕管综合征,也称“鼠标手”。

症状

疼痛:腕管综合征起病较慢,起初仅表现为夜间偶尔疼痛和晨起疼痛,就像小针扎一样,白天很少感觉到疼痛,除了抓握物体(如书本、手机等),活动一下手指便可明显缓解。

无力:腕管综合征进展会出现拇指、食指、中指的肌力减弱,握拳和抓物体受限,偶尔会出现握着的东西突然掉落的情况,使用筷子、系扣子等动作变得笨拙。

感觉障碍:手掌会有麻木的感觉,有人会感觉到手指肿胀,而实际上并没有,还会出现手部冷热交替的感觉。

哪些人容易得腕管综合征?

往往没有确切的原因,因为腕管狭窄,任何肌腱炎症、肿胀都会造成正中神经受压,从而出现疼痛等症状。可以双侧同时受累,但优势手更容易受累。

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三倍。常见危险因素如下:

糖尿病、痛风、甲减、类风湿关节炎;

怀孕(孕激素水平升高、体内液体潴留);

腕关节受伤;

   腕关节频繁、高强度活动;

常有人将腕管综合征与长期使用鼠标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装配线工人的发病率为办公室白领的3倍,手部使用震动器械也会增加发病率。有一项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电脑(每天超过7小时)的人,腕管综合征发病率也没有明显升高。

诊断

医生为做出诊断,会做一系列的检查,如Tinel征(叩击受伤神经,出现支配区麻木疼痛为阳性)、Phalen试验/屈腕试验(被动屈腕,1分钟内正中神经支配区麻痛为阳性)。

治疗

首先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等;

手、腕充分休息很重要,有时候需要佩戴护腕以减少活动,夜间佩戴可防止睡觉过程中腕关节屈曲,加重症状;

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

冰敷;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可局部注射局麻药和少量激素消除疼痛及炎症;

手术,切开腕管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目前可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手术,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肿胀和僵硬,抬高手臂、活动手指可缓解。

如果任由病情发展,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感觉肌力的不可逆性减退。

康复锻炼

症状缓解后需要进行腕关节拉伸和力量练习预防症状复发。

预防

正确的手部姿势;

经常拉伸腕关节;

持续工作时间不要太长,每隔半小时左右起立活动手腕等关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