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修改文章

 ljlz4 2017-05-18

     修改文章是个苦活,不少人往往不肯在这方面下工夫。有些人写文章才思敏捷,下笔千言,挥手立就,然而却不愿静坐片刻对其大作检查推敲一番,让文章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究其原因,其一是做事毛糙,性格浮躁,缺乏沉稳;其二是自以为是,过于自信;其三是对写文章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其四是把握不住修改要领,自己不能修改。

    古人写文章,非常重视文章的影响,他们认为文章是要流传的东西,万万不可草率从事。魏文帝曹丕就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写文章同治国安邦结合起来。唐代的文学家李翱在《答朱载言书》中也说:“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于后代,能必传也。”可见,古人不仅把文章看成服务于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能从对后世负责的角度认识写文章的深远意义。这种态度,非那些把文章看成随意消遣的浅俗文人可比。古人的这些思想今日看来还并不过时,他们对文章重要性的认识真可谓声如响雷,振聋发聩。

    凡是作文者,都想流传于世,供自我欣赏陶醉者百无一焉。作者只要存心为文,书于笔端,就可以说造就了社会产品,必须要考虑其社会效果,要狠把文章质量关。修改文章的方法也不过是审查立意,调整结构,补充材料,充实内容,修改字句,贯通语气等等,虽然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但却不可掉以轻心。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重视。汉代的王充说过:“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这是对文章立意重要性的强调。鲁迅先生写文章,写后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因此一般人写文章更应该好好修改,千万不要文章写了一扔完事,以为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

     笔者认为,人的写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学习和勤奋锻炼的结果。文章是“挤”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想使自己有的文笔犀利,才思敏捷,必须善于修改文章。然而修改文章,应当遵守两条原则:

    第一,文不厌读。文章写好后,要趁当时的思维灵感还没有消失,趁热细读几遍,不妥之处随即修改。然后放一边,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再读,有不妥处再加修改。“初读时未见可羞处,姑置之;明日取读,......比之前时,稍稍有加焉;复数日取出读之,疵病复出,凡如此数日,方敢示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第二,文不护短。“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白居易《与元九书》)文人自负,文人相轻,文人孤傲,文人酸腐,这是古之通病,今之恶习。古往今来,人都爱听恭维奉承,不爱听逆耳之言。如果有人指其弊端,不是火冒三丈,也要满脸堆霜。找人故意挑刺的人,古人能有几人呢?今人能有几人呢?话说回来,能看出文章的不足,即便意见有些偏颇,不太中肯,听了总能受益,何能有害?可是人们还是喜欢拍马溜须之语,听了舒服。细细想来,人毕竟不是神仙,再完美的文章也不可能一点毛病没有,请人挑挑毛病绝不是坏事。三国时,曹植“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与杨德祖书》)我想,曹植的写作能力肯定提高很快。曹植对自己文章不护短的精神是所有文人们都应该学习的。

    以上是灵感所致,凡夫俗子之论,无甚创见和高明,读者朋友看了不妨一笑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