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妈妈
我老家是个小山村,四面环山,只有两个口子通往县城和圩镇,与著名的溫泉之城、长寿之乡,汤坑县城只有10多公里。站在村后的山顶上,依稀隐约可见象征剰放稻谷的箩筐,四个箩耳都十分逼真,人称大罗村。 妈妈慈祥且和蔼,具有独特客家妇女美德传统的农村妇女,自从孩提开始,我就常常跟着妈妈上山砍柴放牛,学着插秧和种番薯,在体弱多病的妈妈身后,走过了不知多少个山头和田野。每遇新学年上学之时,几个兄弟都要交学费,家里总是凑不足钱,看着妈妈哭愁着向人借钱,但受人白眼居多,实在开不了口的时候,还拉上奶奶一起上门筹借,我们兄弟的心情总是沉重且无法言表,她最担心的是怕担误子弟的前程!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1980年8月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告诫自己要发奋努力,长大后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妈妈为了拉扯六个儿女长大成人, 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物质匮乏的年代吃尽了苦头,默默无私地奉献自己,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与无悔! 妈妈没上过学,总是以言传身教表现勤劳、善良、坚强,总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和能力抚育儿女,帮助别人。妈妈对奶奶的孝顺我们是耳闻目染的。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年幼时,遇到奶奶生病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天天要去陪伴护理。当时我还疑问过,她说每天都要去,给老人家说说话,也许比吃什么药更惯用!妈妈热情好客,无论改革开放后身处深圳大都市还是乡下老家,都秉持客家女性的本色,见到邻居还是来自远方客人都说,请进家来喝茶。客人离开时能送上一袋番薯一袋花生,那是她最欣慰不过的事情了,土鸡蛋几乎是留给我带的。妈妈勤劳节俭,总是不舍得花钱买东西吃,多少年也拿不出钱给自己买,从来身体就虚弱。记得儿时有一次放学回来,闻着邻居饭香,我家却"冷锅死灶",见到妈妈却躺在病床上,我只好掏米烧水,煮个稀饭加蕃薯,一边还用木炭煲中药,这也许就是穷人的孩子,什么家务活农田活都得干!妈妈一路这样走来,家中什么也不舍得丢,以至过了多少年,有一次临春节我们回到老家清扫旧物件,拉了10车拖拉机。妈妈是个勤奋的人,宁愿多劳动,年逾古稀还照料十多位孙辈的生活,没有半句怨言。并仍然下田干农活,每每告诉人,她还能挑一百多斤。妈妈的世界很小,心中只装着儿女,而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常忽视了妈妈。就象妈妈常常忽视儿女已经长大,而我们常常忽视妈妈已经老了一样。妈妈操劳一辈子了,歇息吧! 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黃佳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