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银屑病关节炎

 负鹏载舟 2017-05-18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银屑病关节炎

    房定亚老中医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业医数十载,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医名远扬。房老用药简捷灵话,吸取现代医学之长,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擅用专方专药,所治银屑病关节炎,疗效显著,现撷其点滴,以飨同道。

    银屑病关节炎是属于银屑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故也称为关节病性银屑病,在中医学中本病属“痹证”范畴。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全身红色丘疹,以后可扩大融合成人小不等的斑块,表面覆以多层银白色鳞屑,关节疼痛,损害以不对称小关节为主,指甲损害如指甲凹陷、横行或纵行的隆峭,查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偏快。房老认为很多病的急性期治疗,是阻断病情发展的关键。现代医学的发展证实,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均伴有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两者在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相互渗透。银屑病关节炎是表皮细胞过度增生的炎症性疾病,与免疫异常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减低。

    银屑病病因:多由机体阴阳失调,复感外邪,或因素体阳盛,内有蕴热,复感阳邪,内外相合,闭阻经络,窜入关节,腐蚀营血,由此造成皮肤关节等损害。

    银屑病病机:多为风燥热瘀,蓄而不散,“燥久生热,热久生毒”,银屑病关节炎急性期多为热毒之邪胶着关节,使气机阻滞,导致关节掀热,痛如锥刺或如毒虫咬伤,如《灵枢》所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西医分析:银屑病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引起血管病变。本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炎症性滑膜炎,本病滑膜主要的改变是血管的改变,毛细血管、小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有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痹。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分析:四妙勇安汤出自《验方新编》,由玄参、当归、银花、甘草组成,功能滋阴活血,清热解毒,原为外科常用方剂,临床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血栓性坏疽等。方中银花、玄参、生地、生甘草、虎杖、白花蛇舌草、山慈姑、鹿衔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当归活血化瘀;白芍缓急止痛。

    临床加减:若关节疼痛明显,关节僵硬,可加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穿筋透骨,逐瘀止痛;若关节红肿明显,皮疹色红,脱屑多可加苦参、龙胆草;瘙痒明显可加白蒺藜、白鲜皮。

    现代医学证实:银花、当归、甘草都有增强免疫作用,生地、甘草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抑制非特异性炎症产生,白花蛇舌草、山慈姑、鹿衔草有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且白芍所含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诸药配伍,则成为有效的抗炎免疫调节药,从而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

    尹某某,男,64岁。患者因诉“反复周身散在皮疹、脱屑20年,近期加重,伴指、腕、肘、肩关节疼痛半年”于200161 7日收住人院。患者20年前始见周身散在红疹,轻度瘙痒,且渐见白屑脱落,局部可见结痂,以双下肢、后背及头部为重,至某院诊断为银屑病,予药外用(具体不详),病情好转,后每于春秋季节发作。半年前全身瘙痒,伴右中指、腕关节及左肘、右肩关节疼痛、恬动不利,时有低热,至某医院就诊查ESR 52 mm/h,并收住人院。

    人院后查体:全身散在皮疹,融合成片,头部如积粉,胸背红如虾皮,伴有紫斑,脱屑局部有结痂,右中指、腕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指甲板浑浊,呈“匙”状指,表面凹凸不平,有纵峭。

    化验:FN7(一),F-,SR 56 mm/hHLB 27(一),类风湿因子(一),C反应蛋白(+)

    中医诊断:银屑痹(毒热痹)。

    西医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

    治则:予中药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为主。

    处方:银花30 g,玄参30 g,当归30 g,生甘草10 g,蜈蚣l条,生地30 g,白芍20 g,水牛角20 g,虎杖15 g,苦参15 g,龙胆草10 g,蒲公英20 go水煎服,每日服2次。

    二诊:连服15剂,患者关节疼痛好转,红肿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及双肩关节明显,脱屑减少,行走灵活,局部瘙痒。

    处方:前方去水牛角、生地、苦参、龙胆草,加稀莶草10 g,蝉蜕6g,白鲜皮2,0 g,汉防己20 g以活血止痛,止痒除湿。

    三诊:连服14剂,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好转,仅觉右肩关节轻度疼痛,疹色暗,无脱屑现象,苔薄腻,质淡红,脉弦。

    处方:银花30 g,当归30 g,玄参30 g,甘草IO g,生黄芪30 g,陈皮20 g,虎杖15 g,清风藤15 g,白花蛇舌草20 g,山慈姑10 g,汉防己20 go

    四诊:服15剂后,患者关节肿痛消失,手指、腕、肘、肩关节活动灵活,全身无红疹,无脱屑现象,复查ESR 18 mm/h,类风湿因子(一),C反应蛋白(一)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