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怀 乡 张卫忠![]() 故乡月洲的端午,每年都过得极为平静。适逢“疏疏数点黄梅雨”的季节,因而在我的印象中,故乡的端午总是湿漉漉的。乍暖还寒的斜风细雨里,声音也像被降了温度,周边凝固得阒无声息,只听到雨脚在清亮的瓦楞上行走的“沙沙”声。雨中归燕的呢喃,温馨而亲切,带来些许的暖意。远处水田里赶牛耕作的农人,喝牛声悠长而苍渺,更增添了山村的宁静。 ![]() ![]() 端午,该是一年里准备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进入四月,村里的女人们,便要戴着篓竹叶蒙的斗笠,到毛竹林里采捡新竹脱落的笋衣。带些绒毛的褐色的毛竹笋衣,是故乡最好的包粽叶(喜欢绿色的箬叶的,便要在四月十五或五月初一,到镇上的墟市去买)。自然脱落的笋衣天然地卷成筒,女人们一布袋一布袋地捡回来,就像背回一袋一袋书画的卷轴。 四月里女人们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互相帮忙着搭上木梯,爬到高高的棕榈树上砍大蒲扇似的棕叶。兴许是镇上有加工棕绳、蓑衣的作坊吧,村子里许多人家房前屋后都种着棕榈树。这种棕榈树树节较长,所以叫竹节棕;又因为棕丝如枣红色的马尾毛,也叫马尾棕。修长的树干凌空而起,树梢包着待剥的棕片,像个长长的棒锤,顶端是簇生的大蒲扇似的叶子。这些棕榈树穿插在房前屋后的杂地里,傲然而立,一把把蒲扇上的剑状叶,在空中勾勒出美丽的剪影,形成独具热带风情的景致。这些剑状叶,很有韧性,村里杀猪时,就是最好的绑猪肉的带子。端午节时就是最好的绑粽子的包装带。女人们选取老叶连同长长的叶柄一并砍下,沿裂片一根根掰下剑状叶,把叶背上的筋骨撕去,再在根部一头打个结,一条绑粽子的长带子就成了。她们把一大束的带子绾成捆,晾晒在屋檐下备用。她们还顺手用带柄的棕叶制成几支夏天驱赶蚊蝇的拂尘。 ![]() ![]() ![]() ![]() ![]() ![]() ![]() 到了午后偏晚,锅里的粽子熟了。留下第二天早餐过节要吃的份额,其他的粽子都要及时挂在楼厅或走廊通风避阳的竹竿上。因为花生、豆类粽子不耐保存,女人们都要按记号安排家人先吃掉。米粽留着最后吃,其中用两张大笋衣包的大大的方形粽,因为状如牛脚,叫牛脚粽,最耐保存,有经验的女人,最长可以保存月余。因为多次蒸煮,反复风干,加上牡荆灰碱水的作用,剥开笋衣的米粽,金黄中透着古铜色,笋衣的纹路紧致密实地印在上面,表层是那么透亮,发出琥珀的光。这样的牛脚粽,用锋利的菜刀一片片横切下来,用农家茶油煎过,蘸上金黄的蜂蜜,是绝等的美食,谁看了都会垂涎三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