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北京|会玩的北京孩子!

 耽读斋 2017-05-19

“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姐采棉花……”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她……”在你脑海的深处,一定有一块儿最柔软的地方,对这些我们小时候玩游戏的歌谣保持着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也许在某个安静的夜晚,突然闯进你的脑中,伴你边回忆那时候的美好边入睡。看好了,妮子我要开始变身了,为你揭榜北京孩子小时候玩的高逼格的那些游戏。


1. 跳房子

那个时候住在胡同里的我们,在夏天的晚上,经常玩儿这个。还记得怎么玩儿吗?就是在地上画各种形状的“房子“,对这些房子进行标号,最后一个编号的房子我们亲切的称为”天堂“。之后手里拿一个沙包之类的东西,扔进我们画的“房子”里,如果出界了,这一轮你就出局了。如果扔进去了,就开始单腿双腿交换的跳房子,跳回来的时候要把沙包拿回来,如果忘记了,就是输了。妞子我那个时候总是输,为这个游戏没少伤神哭鼻子。


2. 跳绳

小学时候的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一定有一项是跳绳;后来长大了长肉了,跳绳据说又是减肥的神器。我们小时候的跳绳样式有很多,我记得的好像有单摇,双摇,一颠颠,编麻花,一带一。


3. 丢沙包

“单奔儿我倒霉。”和“手心手背”一般是决定此游戏谁是砍人和被砍的方法,不明白的请自行百度。以前在胡同里玩丢沙包,没少被街坊大妈说,被说的理由就是“占地”。想想也是,胡同就那么窄,还来回过车,我们一玩儿丢沙包,整个胡同都堵了,车来车往的容易被碰到,大妈也是为我们好。反正我玩丢沙包的时候,每次被砍到出局,都很不甘心,就暗下决心下次笑到最后的人一定要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那个时候也这样想?


4. 呼啦圈

对于像妞子这样身材的北京妞儿来说,呼啦圈是个永远的痛。为啥,因为套上了就拿不下来了。对于身材好,腰部体现马甲线的童鞋,尤其是女童鞋,呼啦圈绝对是他们最爱的游戏。因为人家的呼啦圈一扭起来,绝对顿时倾倒一片男生。


5. 拔根儿

咱北京孩子玩儿拔根儿一般都用杨树根,为啥,因为那个劲大啊。具体的方法就是两个人,一人手里拿着长长的杨树叶根,把两个叶根交错在一起,两人揪住自己手里叶根的两头,同时使劲往自己怀里拽,谁的手里的叶根儿断了谁输,赢得回家高兴的跟吃蜜似得。另外,咱们北京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学霸有一个封号,叫做---“根儿王”。说道这里,还记得以前你心目中的根儿王是谁吗?


6. 拍贴画

专属于八零后的独特回忆,身为九零后的妞子我,只能装作略懂的样子。后来请教了我的师傅,告诉我,八零后收集拍贴画的人物有奥特曼等一大批八零后熟悉的卡通人物。如果看到这里你脑海浮现出那些卡通人物的话,恭喜你,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7. 弹球

弹球,在父母眼里,是携带细菌最多的玩具。在我们的眼里,是童年记忆最多的玩具。那个时候只要穿衣服就喜欢穿兜兜多的,为啥?可以偷偷从家里拿几个弹球出来玩儿,放在兜兜里,虽然很沉,但是心里还是觉得开心死了。每次看着弹球从自己手里出去的一刹那,都会暗暗为它加油,希望自己的是跑的最远的。原来这种不服输,小时候就在心里种下了。


8. 滚铁环

这个应该是五零六零后在胡同里经常玩儿的游戏了。人生中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接力比赛,应该是从这个游戏开始懂得的。这些游戏玩耍的地方是北京的胡同里,如今,虽然我们不能在胡同里体验了,但是确实是时候忘记工作和电脑,拿起手机,和发小发个微信,儿浪漫的说句“再陪我玩一次这些游戏吧。”,他们的回答一定是“yesI d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