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松地名故事之——陈汉

 夜黑心明 2017-05-19

 陈家老屋是元末明初陈汉的出生地,也是根。陈汉山、陈汉沟,山(水)依人名而名,人依山而名,演绎着一段人文山水的历史故事。

  陈汉是陈家老屋东吴名将陈武的后代,从小习练武功,他为人忠厚侠义,体力过人,武艺高强。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群雄四起,民不聊生,地方不得安息。时淮西定慰付使余阙,分治安庆,大部分时间主治宿松。他身先士卒,号召乡民设寨联防自保,抗击流寇,纷纷响应。

照片来自网络

  一时宿松大量建寨,其中以陈汉、石良、吴仕杰为最。其时,陈汉为防匪御寇,保卫家园,维护一方安定,毅然聚众结寨于三溪河口附近的伞架子山(下),并以此为大本营,扩大势力,联系宿松西北部及东北部等山区的乡义团勇建寨设障,保卫家园,以架子山为中心,旗下共有48寨,使之成为乡义团勇的义军首领。

  元末朱元璋得势,陈汉为顺应潮流,毅然接受朱元璋的招安,将所统的48寨归附于明,并凿修了的自今隘口至今北浴小隘岭(旧称株树岭)的运兵运粮大道入蕲。大道为全长50里的重要战略通道,是为明太祖朱元璋日后攻克鄱阳湖、湖广打开了条捷径的山区陆上通道,屡建战功。

  而且在洪武二年,宿松籍石良将军西征、南征时,走的也就是这条路。建立明皇朝后,陈汉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奉议大夫,南京大都督断事。授庸田令、赐采地。采地即是当初结寨聚义的伞架子山。自此伞架子山依陈汉之人名而易名叫“陈汉山”了。

照片来自宿松交警在线

  有陈汉山,则陈汉山外之水、之沟,就称陈汉沟了。也就是说,依陈汉人名而名的地名始自明初。不过当初的陈汉山、陈汉沟的范围仅只有伞架子山(陈汉山)及陈家老屋周边地区。此后直至民国初,依陈汉沟之名,因各代行政建制这需要,其范围已扩大到包括今北浴、陈汉两个整乡的范围。

  1949年解放前后加入今柳坪乡(旧称长溪山)而名“陈长乡”。解放后设陈汉区,又纳入了隘口、西源和柳坪,陈汉区辖地,被广泛称为“陈汉地区”或“陈汉山区”。1992年撤区并乡,设陈汉乡,其今范围基本上和旧称范围相近。(吴汉亮)

▍内容来源:宿松新闻网;广告合作请加微信wsssr5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