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有句话叫:不做生鲜等死,做了生鲜找死。生鲜O2O确实太难做,美味七七、水果营行等等,去年国内生鲜O2O公司死掉一大片。但总还有不怕死的人往里面闯。 一名从亚马逊离职的员工用笨方法干了四年,超过亚马逊, 业务覆盖美国25个州大大小小1200座城市,今年3月初,刚刚完成了D轮4亿美元融资,估值34亿美元,共计融资6.75亿美元,而他有的只有手机app和一群人。 Instacart是一个app,创始人名字叫 Mehta,印度人,在加拿大长大。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上学时选了电子程学。工作之后,先后在黑莓和高通就职,还在工厂干过杂工。后来到了亚马逊,负责网站后端订单履行系统的管理与开发。 在亚马逊两年,他发现两件事:自己非常喜欢开发软件,更喜欢接受挑战。辞职离开亚马逊后,Mehta做过很多事情,包括给社交游戏公司做过广告网络,专门为律师开发过社交网站。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Mehta明白了第三件事:把你最关心的问题解决掉。 Mehta喜欢烹饪,附近超市或市场里总是买不到需要的食材、调味料之类的。他相信,很多人在面临和他一样的困扰。2012年,26岁的Mehta忽然意识到,人们已经把很多事情搬到网上去完成了,购物,约会,看电影……,为什么不能把买生鲜这件事用共享经济搞定? Mehta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发了一个用于生鲜购买和配送的app。上线第一次运行,没有员工,没有用户,他自己下了个单,然后自己跑到店里购买订单物品,再送到自己家。感觉体验不错! Instacart是如何实现如此快速增长的? 1、三无O2O,成本降到最低 Instacart没有仓库,没有供应链,没有产品库存,除聘用员工和租赁办公室,Instacart没有一切物质成本。用户通过Instacart在线选购当地超市或市场的生鲜食品,然后由Instacart的“购物助理”到店提货,并送达用户家。而“购物助理”是兼职的,把自己空闲的时间拿出来帮别人买东西和送货上门,赚取报酬。目前公司全职员工300多名,而兼职购物助理已数万。 2、三点一线,精致化服务 第一点,超市。Instacart与全食超市(Whole Foods)、好市多等超过135个连锁超市和商店建立了合作,以及很多地方性的市场,还与联合利华、保洁、雀巢等160家快速消费品商建立了合作。 第二点,用户。用户打开Instacart的应用,先选择目标超市(会根据用户所在地的不同列出有合作的超市),然后选择所要买的物品下单,选择上门时间(1小时内或者2小时内),确认无误后付款。还会提醒用户选择替换商品,以免用户所要购买的物品已售罄。 第三点,配送员。用户订单会被发送给购物助理,购物助理到店采购,并用自己的交通工具送到用户手中。系统会更新订单状态,提供购物助理姓名,显示其行踪,可以通过GPS看到购物助理的实时行进路线。 3、三类商品不越轨 只做冷藏、冷冻、冷鲜等冷链商品,如蔬菜水果、主食等。这些都是高频消费商品,Instacart也做到了知道城里哪个地方东西更好。目前的产品目录已收录超50000种商品。 4、技术搞定服务 Instacart通过技术手段,让所有购物助手都拿到订单,有钱赚。每个购物助理会穿梭于多个超市、商店,同时完成几个人的订单,Instacart则结合天气、交通以及节庆活动,甚至地方工程建设,给出最佳配送路线。还加入反馈机制,由用户为服务写评价反馈,据此提升服务质量。 Instacart的收入来源有三种。第一种是用户交的配送费,一个小时之内送达,收费7.99美元,两个小时以上5.99美元。今年还推出了会员制,每年149美元,订单金额超35美元就免配送费。第二种是与合作商之间的分成。第三是广告费。目前Instacart在88%的区域市场已实现毛赚。 Mehta认为,一家公司成功与否,项目好不好是一方面,还得看时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共享经济的一个成功关键。他说:“创业的原因,其实就是用你坚信的事情去改变这个世界。你必须十分想做这件事,去解决一个痛点,而不是为了自己。” ———— END ———— 声明:本号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学习交流使用,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涉及版权,请作者留言联系,小编会及时处理。 ——获取更多三农及生鲜零售专业知识可微信搜索公众号“生鲜零售内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