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邹建刚、姜海 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再发心悸2天呈无休止发作就诊。患者既往有室缺外科修补术史。 图A 发作时心电图 图B 静脉推注20 mg ATP后记录心电图 图C 经腔内电生理检查(左)及成功消融靶点影像图(右) 【读图解析】 1.图A:心电图为QRS波相对较窄(约120 ms)的心动过速,RR间期规整,频率约155次/分,发作时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左胸V5、V6导联呈rS形波。门诊心电图考虑为①左室特发性室速(分支型室速),②心动过速时Ⅲ导联每个QRS波后可见(+)“P”波,结合患者既往有室缺外科修补术病史,房速不排除。 2. 图B:入院后给予20 mg三磷酸腺苷(ATP),可见心动过速一过性终止,后又发作心动过速,心动过速与窦律的QRS波形态一致,考虑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合患者既往有室缺外科修补术病史,房速可能性大。 3.图C:经腔内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时His电极呈“H-V-A”,冠状窦CS34的逆传A波早于His电极的逆传A波,证实为左侧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靶点于冠状窦内CS34处成功终止心动过速,证实为心外膜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 【提示】 结合上一期(1月5日)心电图(点击查看)典型分支型室速病例,本期展示心电图亦貌似分支型室速。但本患者对维拉帕米不敏感,且有室缺外科修补手术史。一般心脏外科手术后,多见疤痕介导的房速;患者心动过速时Ⅲ导联可见(+)“P”波(图B中第6、7个心室波箭头示),窦律下也有相似的“P”波(图B中第5个心室波箭头示),提示此正向“P波”是自身心室波的成分之一,因而房速诊断存在疑问。 最终腔内电生理证实为左侧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所以,体表心电图的分析切忌主观、片面,还需将发作时与窦律时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甚至需要腔内电生理检查才能揭示正确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