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人物,形象,儿童,钓鱼
【名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处】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注】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说明】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赏析】 前两句重在描写儿童外貌,“蓬头”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诗人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真实。“学”表现了这个小孩子不是垂钓高手,而是初学的,并且学得特别仔细专注。“侧坐莓苔草映身”句是小孩垂钓的环境描写。“侧坐”表明不是端坐,而是随意坐下,符合小孩子无拘无束的心态;“莓苔”则说明他选取的垂钓之地是幽静之地,适合垂钓;“草映身”带有隐藏意味,怕鱼儿看见人的身影,而故意用草隐蔽。这两句再现了这个小孩子的天真幼稚,顽皮中不乏稳重、细致。更多有关儿童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后两句注重心理描写。“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他害怕惊吓了鱼儿,只招手,并不回答,这反映出小孩子的机警聪明。 这首诗,短短几句便把小孩子垂钓时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出来,形神兼备,情景俱佳。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