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话是一些行业的特殊术语,它根据的是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的相应的行规。和田玉行业,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文人墨客以及有身份、有地位、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士,因而与其它行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小编为大家汇总出一个“超全收藏版”,以助于朋友们收藏和田玉。 1.俏色: 又称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琢成图案纹饰,增加表现力。 2.蛀孔: 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往往指玉石子料表面的皮称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4.沁色: 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5.脱胎: 指出土玉器经人工长期把玩盘摩后,玉质晶莹亮润,色泽愈发鲜艳的一种变化,犹如羽化成仙,脱出凡胎。 6.白化: 玉器入土后,受到埋藏环境地下水的影响,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透明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7.喇叭孔: 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 8.管钻痕: 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 9.老坑和新坑: 实际上是按人们发现并开采玉石的先后年份来分的。不过,按着地质学观点看,它们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代是相同的。
10.象鼻穿: 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 11.通心穿: 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 12.斜刀: 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并行的双阴线中,磨去其一的线墙,使之成斜坡形。 13.汉八刀: 汉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线条粗劲、简练,雕琢极少,似八刀刻成。 14.透雕: 指镂空雕法。 15.游丝毛雕: 汉代特有的刀法,指线条织细如丝,作断游动状。 16.剔地平雕: 先在玉料表面设计主纹,把主纹外的地子均匀琢低在一定深度,将主纹凸显出来。 17.圆雕: 指立体雕法。 18.小四、中五、大六 玉器行有一些价格表述方法,外行人是很难听懂或看明白的。“小四、中四、大四”价——小四即1000元-3999元;中四价即4000元-6999元;大四价即7000元-9999元。以此类推——“小五、中五、大五”价——小五即10000元-39999元,中五价即40000元-69999元;大五价即70000元-99999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小三、中三、大三”;“小六、中六、大六”;价格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二、三、四、五、六就是10元、百元、千元、万元、10万元的意思,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几位数。还有小小四,即一千至二千。小小五以此类推。 19.赌石: 司马迁笔下的那位“赌玉大师”卞和要抱着“和氏璧”痛哭——“神仙难断寸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以其“赌”性浓烈、刺激性强、风险大而利润高,吸引着八方玉商参与下“注”。买家如果懂行、眼力好、运气佳,购得上品,瞬间就能成为“暴发户”;相反,如果货看走了眼或时运不佳,将会血本亏尽,倾家荡产。“不怕大裂怕小绺”,“宁赌色不赌绺”。 20.相玉: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进行“相玉”设计。“相”即是“看”,看后琢磨思考,以判断玉石的内在质量,和外形的优劣,而后立意确定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21.制玉(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不叫雕玉): “玉不琢不成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 22.开玉: 玉石原石的外表皆有皮,采用各种型号的开料机,在较好的保留籽料原石外皮的前提下,将原石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和大小。 23.掏膛: 有些玉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应先以钢卷筒掏其膛,完后玉中心必留一根玉柱,则用小锤击碎。如器物口小而膛大,可再用弯的扁锥头掏其膛。 24.上花: 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的,皆用边薄似刀的小圆钢盘(名丁子)或小钢砣(名轧砣)磨冲之,工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 25.打钻: 有些玉器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金刚钻打透花眼,钻圆孔,然后才能用搜弓。 26.透花: 钢钻钻孔后,以钢丝一条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玉孔,复结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固定住玉器,加细石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弯锯搜花一样。 27.打眼: 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能扶持,得用22厘米-24厘米高的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金刚钻,右手拉绷弓助金刚钻以打眼。现代玉雕业使用专业的打眼工具——超声波打孔机,速度快,效果好。 28.划活: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就是根据所构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形象地划(画)出来。“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关键的一环。 29.琢磨: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就是指玉器的具体制作。制作玉器行话称“琢磨”。因为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它与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别。玉石琢磨,是一种十分谨严的技艺,高手琢磨的玉件,能达到“小中见大”、“以轻显重”的艺术效果。 30.碾磨: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也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铬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玉雕业的行话讲,“七分采,三分磨”。 31.开门: 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32.捡漏: 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3.包浆: 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34.吃药: 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35.走眼: 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36.掌眼: 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37.有一眼: 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38.国宝帮: 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39.交学费: 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40.土咬: 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41.提油: 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42.绺裂: 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和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43.走宝: 针对卖主而言,一件好东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时,收藏爱好者便是“拣漏”了。 44.行价: 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45.压堂: 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46.贼光: 刺眼的光叫“贼光”。 47.滚籽: 是经过人工磨制,后经人工染色做假皮。 48.嫩: 透明度大但不灵,有娇嫩的感觉,年头不够。 49.油: 非凝脂的油性感觉。 50.干或僵: 不温润,没有油性,发石白。 51.瓷: 如瓷质。 52.松: 结构不紧凑。 53.暴(起性): 在制作中易起鳞片。 54.串石: 浆石侵入内部又称“串石”。表现为:石钉:呈圆钉点状,有的外表看一点到里面呈喇叭型扩大。有的外大里小。 55.石花: 不规则如花点状。 56.石线: 长短、粗细不同的石线分布与玉中。 57.水线: 水线在玉面上反映出蛋清或透明色呈细脉状是质地不均形成的现象,往往比玉质部分要硬,用好也是优点。 58.盘玉: 是通过手把玩,或皮肤表面有意识地进行摩擦。但是人体皮肤含有油质,盘完玉后应用干净软毛巾擦掉油质。 59.养玉: 包括擦玉、盘玉在内,注意正常的湿润度,像佩件、手镯类通过佩戴可以达到玉石内部及表面达到一定的润而透的效果。 60.避: 避碰伤碰坏,保存妥善,避免与酸碱类物品接触,避免长期强光照射,以免损伤玉石表面结构。 行话的形成是和田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和田玉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少趣闻和趣事!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怎么样,你明白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