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D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上篇)

 MITOMMY 2017-05-19

本文作者:黄靖,张彩霞(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  全球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膳食和生活方式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维生素D与各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和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方法  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特别是Meta分析,对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以及膀胱癌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维生素D干预还可改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而维生素D与其他肿瘤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  提高体内维生素D水平可能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并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尚需国内外更多高质量的人群研究,以进一步阐明维生素D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维生素D;营养状况;肿瘤;风险;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he occurrence of cancer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It is known that diet and life styl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 This review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and cancer risk and prognosis. Method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s about vitamin D and cancer risk and prognosis, especially Meta analysis, were recruited for further comprehensive summary. Results  Vitamin D status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breast cancer, lung cancer and bladder cancer risk, and c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patients,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and risk of other cancers is still inconclusive. Conclusions  Adequate vitamin D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cancer, and can improve prognostic outcomes of cancer patients. More well-designe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re need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and risk and prognosis of cancer.

Key words: Vitamin D; Nutritional status; Cancer; Risk; Prognosis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际肿瘤机构(International Agent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统计,2012年全球共有1,4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并造成820万因肿瘤死亡的病例。而在中国,据2016年发表的《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估计[1],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264.8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1.49/10万。肿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膳食和生活方式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类固醇衍生物,以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最为常见。维生素D2由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成;人体皮下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换为维生素D3[2]。人体内的维生素D也可来源于食物或营养补充剂,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海水鱼、肝脏、蛋黄、鱼油和菌类等。自身合成和膳食(或营养补充剂)来源的维生素D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微粒体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 [25(OH)D],25(OH)D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半衰期长,因此常被用来评价人体维生素D水平[3]。25(OH)D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 1α-羟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 [1,25(OH)2D],1,25(OH)2D是维生素D的生理活性形式。维生素D的生物学效应主要通过与其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而发挥作用。维生素D除了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平衡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也具有抗肿瘤作用[3],主要的抗肿瘤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4]。


关于维生素D与肿瘤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相关的人群研究,包括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较常见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本文将对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膀胱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皮肤癌等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各项Meta分析进行系统回顾和概括,以进一步阐明维生素D与恶性肿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


1 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居所有肿瘤第四位,每年新发病例约33.1万,每年死亡病例约15.9万[1]。2011年Ma Y等[5]对9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维生素D摄入和血中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维生素D摄入量的最高水平组和最低水平组相比,发生结直肠癌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88 (0.80~0.96);而血中25(OH)D浓度的最高水平组和最低水平组相比的RR 及95% CI为0.67 (0.54~0.80)。剂量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血中25(OH)D浓度每增加10ng/ml,可降低结直肠癌26%的发病率,其RR (95%CI)为0.74 (0.63~0.89)。而根据结直肠癌不同部位的亚组分析发现,维生素D摄入的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发生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并RR(95%CI)分别为0.79 (0.67~0.90)和0.78 (0.63~0.93);血中25(OH)D浓度的最高水平组和最低水平组相比,发生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合并RR (95% CI)分别为0.62 (0.43~0.81)和0.61(0.43~0.79),结果见表1。

2014年Maalmi H等[6]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对血清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共纳入5项前瞻性研究、4项来自欧美地区、1项来自日本,共2,330名结直肠癌患者。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高水平组和最低水平组相比,结直肠癌全死因死亡率和疾病别死亡率的合并危险比(hazard ratios, HR)分别为0.71 (95%CI=0.55~0.91)和0.65(95%CI=0.49~0.86),结果见图1。另外,研究还发现,血中25(OH)D的浓度每增加8ng/ml,可降低结直肠癌9%的全死因死亡率和10%的疾病别死亡率,其合并RR(95% CI)分别为0.91(0.81~1.01)和0.90(0.84~0.97)。


以上研究提示,较高水平的维生素D摄入量和血中25(OH)D浓度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血清25(OH)D水平较高的结直肠癌患者,其预后也较好。

 


2 维生素D与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癌的发病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167.1万,每年死于乳腺癌的病例约52.2万[7]。而在中国,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7.3万,每年死亡病例约6.2万[1]。Kim Y等[8]在2014年发表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30项前瞻性研究,对维生素D摄入和血中25(OH)D浓度与乳腺癌的发病和预后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摄入量和血中25(OH)D浓度的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发生乳腺癌的合并RR (95%CI)分别为0.95(0.88~1.01)和0.92(0.83~1.02);其中6项研究的剂量反应分析显示,维生素D的摄入量每增加100IU/d,可降低乳腺癌1%的发病率,合并RR(95% CI)为0.99(0.98~1.00),另外有13项研究的剂量反应分析显示,血中25(OH)D浓度每增加10ng/ml,可降低乳腺癌2%的发病率,合并RR(95%CI)为0.98 (0.96~1.00)。在乳腺癌患者中,血中25(OH)D浓度与乳腺癌疾病别死亡率和全死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合并RR(95% CI)分别0.58(0.40~0.85)和0.61 (0.48~0.79);剂量反应分析显示,血中25(OH)D浓度每增加10ng/ml,可降低乳腺癌12%的疾病别死亡率和16%的全死因死亡率,结果见表2。


然而,Sperati F等[9]于2013年对2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对象包括5,372名绝经后妇女。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的绝经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合并RR为1.11(95%CI=0.74~1.68),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能并不能降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较高的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和血中25(OH)D浓度对乳腺癌的发生很可能有保护作用,而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然而,关于维生素D与乳腺癌发生和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局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3 维生素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10万[10]。在中国,前列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7万,每年死亡病例约2.4万[1]。Gilbert R等[11]于2011年发表了一篇Meta分析,对25项研究进行了剂量反应分析,并未发现膳食摄入和营养补充剂来源的维生素D、血中25(OH)D和1, 25(OH)2D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病之间有明显关联。其中9项为队列研究、10项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6项为病例对照研究。对11项包含8,722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进行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膳食摄入和营养补充剂来源的维生素D每增加1000IU/d,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 OR)为1.07(95%CI=0.87~1.32);对14项包含4,353名前列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剂量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血中25(OH)D的浓度每增加10ng/ml,合并OR值为1.04 (95%CI=0.99~1.10);对7项包含1,361名前列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剂量反应分析显示,血中1, 25(OH)2D的浓度每增加10pg/ml,合并的OR值为1.00(95%CI=0.87~1.14),结果见表2。


然而,2014年Xu Y等[12]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指出,血中25(OH)D的浓度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呈正相关。该研究纳入了21项来自欧美国家的研究,包括17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项队列研究和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1,941名前列腺癌患者和13,870名参与者。结果显示,血中较高浓度25(OH)D会增加17%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合并的OR(95%CI)为1.17(1.05~1.30),结果见图2。

2015年,相俊等[13]对3项关于使用维生素D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Meta分析,两项来自美国、一项来自加拿大,共计2,243例患者。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补充维生素D能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死率,合并OR值为0.23(95%CI=0.18~0.29)。


由于针对维生素D与前列腺癌发病关系的两篇Meta分析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因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维生素D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很可能改善其预后,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别死亡率。


4 维生素D与肺癌的关系

肺癌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的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0.5万,每年死亡病例约56.9万[1]。Zhang L等[14]于2015年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对维生素D摄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癌的发病进行了研究。该项Meta分析共纳入12项前瞻性研究,其中9项为队列研究、3项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共有288,778名参与者。结果显示,维生素D摄入与肺癌的发病并无明显相关,合并RR值为0.89(95%CI=0.74~1.06);而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癌的发病呈负相关,合并RR值为0.83(95%CI=0.77~0.90),结果见图 3。该研究指出,机体维生素D的水平(包括维生素D摄入和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癌的发病呈负相关,合并的RR值为0.84(95%CI=0.78~0.90)。


5 维生素D与胰腺癌的关系

在中国,胰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8.6万,每年死亡病例约7.7万[1]。Liu SL等[15]于2013年发表的Meta分析中,纳入了9项前瞻性研究,共计1,206,011名参与者,以探讨维生素D的摄入量和血中维生素D水平与胰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胰腺癌的发病并无明显关联,合并OR(95%CI)为1.14(0.90~1.45),结果见图4。分层分析显示,在研究血中25(OH)D水平与胰腺癌发病关系的6项研究中,得到的合并OR值为0.98(95%CI=0.85~1.14);在研究维生素D摄入量与胰腺癌发病关系的2项研究中,得到的合并OR值为1.05(95%CI=0.84~1.32);在另一项研究大量日光照射与胰腺癌发病关系的研究中,其OR值为1.42(95%CI=1.03~1.97)。上述研究指出,目前尚未有充分证据表明机体维生素D的水平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联,因此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