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诱惑那么多,你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
原创
2017-05-19
猴哥
妖猴电影
文|猴哥 大家好,我是猴哥,首先欢迎从热搜电影榜过来的各位新朋友,有人说我把她吞并了,其实更应该说是融为一体了。 我每天都要看电影,听人说过喜欢看电影人大都内心丰富,只是没人知道。 我总感觉,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产生兴趣。以后我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妖猴电影,毕竟烂片那么多,我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挑好电影看。 今天没事的时候,我又把很喜欢的那本《瓦尔登湖》拿出来翻,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那今天的电影故事就从这句话开始讲吧。 一 春。 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翠绿的山环抱着一片湖,平静的湖心筑着一间寺庙。 一叶扁舟通过一扇木门,连接外面的世界。 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供奉着一尊小小的佛像。 湖面上的寺庙 他们的生活简单的就跟满山的绿一样,但是分外纯净。 老和尚一脸祥和,小和尚天庭饱满,天真活泼。 每天清晨,他们都划着小木舟上山采药。人还小的时候,生活大都凭天性,小和尚上山采药,也追蝴蝶,看到蛇直接抓起来丢一边,他站在高山上往下瞭望,此时他眼中的全世界就是湖中的寺庙。 老和尚和小和尚 小和尚 在山上,有个小水潭,潭里有鱼和青蛙,潭边有蛇,他们本来都在享受着生命和自由。 有一天,小和尚玩性大发,他把鱼、青蛙、蛇统统抓来,用绳子在它们后面绑上石头。小和尚看着它们艰难的行动的时候笑的很开心。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理由,就像每个人小时候,都喜欢父母扮演傻子逗自己一样,小孩都有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天性。 鱼青蛙和蛇 老和尚在背后把小和尚的行为都看在眼里,半夜把一块石头也绑在了小和尚身上,小和尚早上醒来觉得很痛苦,老和尚就对他说:去把它们身上的石头解开,如果它们中有一只死了,你心里将一生都背负着一块石头。 之后小和尚找到它们,发现除了青蛙以外,鱼和蛇都被石头折磨死了,面对亲手制造的死亡,小和尚嚎啕大哭,这个春天,让他第一次为生命而哭泣。 鱼和蛇都是无辜的,小和尚也是无辜的,因为生命对快乐有本能的追求欲望。所以猴哥常常觉得,那些动不动就对小孩又打又骂的父母真是无趣的很。 春生 二 夏。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和尚长成了青年和尚。 一个夏天,青年和尚第一次看到两条蛇在交配,之所以是蛇不是阿猫阿狗,是因为蛇有情欲与诱惑的象征。 这个时候的青年和尚,心里装的不全是寺庙,还忍不住偷窥者通往外面世界的山路。 青年和尚 这年夏天,寺里来了一个养病的少女。青年和尚仿佛就像触电般双眼一直停留在她身上。 把她接到船上的时候,他的生平第一次触及一种完全不同于师傅的温润肉感,到底什么感觉,大家可以想想第一次亲吻的感觉就明白了。 爱欲摧毁理智,在一个人年青的时候,这几乎是绝症。 青年和尚与养病少女 在经过一次次有意无意的触碰和欲拒还迎的试探后,他们的情欲就像夏日的阳光一样,把两个年轻的身体吸引到一起,一举点燃。 青年和尚把少女带到小潭边的大石头上,疯狂做爱。 在片中,水是欲望的象征,他们做爱的时候,溪水奔涌。 奔涌的溪水 肉欲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爱得深,但是这种激情会控制人一切的感官,这种短暂的美妙可以让人颠倒痴狂。 青年和尚和少女 当然,夏天的结尾,他们的事被师傅撞见了,少女的病也好了,于是,师傅让少女离开了大山。 片中有个场景,他们夜晚在船上做爱,清晨还飘在湖中,所以老和尚用绳子绑着一只公鸡飞到船上,才把船靠了岸。 在我理解,这里的公鸡有警醒的象征。关于欲望,要适可而止;关于爱情,短暂的是激情,真正的考验在于平淡的流年。 公鸡 老和尚告诉青年和尚,淫欲会唤醒占有的欲望,占有欲会招来杀身之祸。 青年和尚不听,少女走后,夜不能寐,收拾好行囊,随着少女的脚步走出山间,他以为他的幸福在远比青山绿水更美好的尘世凡间。 三 秋。 转眼多年过去了,老和尚更老了,又到了一年秋天。 有一天,老和尚从外面买了一些食物,他在报纸的一角看到了已经中年的和尚,此时的他,是一个被通缉的杀妻犯。 不久,已入中年的和尚回来逃难了,带着俗世岁月刻下的沧桑、带着逃亡的恐惧、带着因仇恨而扭曲的脸、和一把带血的刀。 中年和尚 原来,他出山后,找到了那个少女,结婚,但是之后发现妻子外面还有男人,他受不了了,杀了妻子。 老和尚重新接纳了他,并且告诉他:我们的罪孽总是由爱而起,由欲而生,世间诱惑何其多,占有之心何其大,只是忘了我们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 猴哥把这个电影看了好几遍,每次听到“我们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的时候心里就会一揪,因为我发现,过往太多的折磨都是没有看开这句话。 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 中年和尚和老和尚 在警察把他带走之前,老和尚让他刻了一地的《心经》,在老和尚看来,法律能制裁的只是人的肉体,而内心的安宁是需要洗涤灵魂的。 电影中有个细节让我觉得挺有趣,中年的和尚抄经抄到最后,警察也起了善心,清晨帮他披衣,这似乎表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孤岛。 送别 冬天来临之前,老和尚用一把火把自己焚化了。他知道,这个冬天不再属于自己了,尽管他对人间一直怀着一种巨大的悲悯。 四 冬。 他没有被判死刑,在多年后的一个冬天,他回到了山间的寺庙,潜心修行。 青灯古佛,化解不了人内心的恶,永远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后来,来了一个蒙面女子,留下了一个孩子。 最后和尚用绳子绑了一块石头上山。 片中多次提到石头,小和尚在“春”里知道了石头的负重,但到了“夏”里,却看不透情欲也是一块石头,“冬”里背着一块石头上山,来到超脱万物的地方,此时寺庙在他眼里,不过如细沙一般渺小。 凡尘俗世,如浮光掠影,这应该就是佛常常说的,拿得起就要放得下吧。 浮光掠影 五 又一春。 春天又来了,翠绿的山环抱着一片湖,平静的湖心筑着一间寺庙。 蒙面女人送来的小孩长成了一个小和尚。 于是我们看到,还是在那个水潭里,小和尚捡起了一颗小石头,塞进鱼的嘴里,鱼就死了。小和尚又捡了一颗小石头,塞进青蛙嘴里,青蛙死了。小和尚还捡了一颗小石头,塞进蛇的嘴里,蛇也死了。 小和尚因为很快乐,笑声在山间回荡。一切都是轮回,电影里的角色都没有名字,因为他们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又一个小和尚 六 猴哥今天给大家讲的这部电影来自金基德导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整个画面美的让我几乎忘了电影中的台词。 李安曾说,“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面,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去黑暗里检验一遍,这样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应该如何去面对生活。”金基德的电影经常给我这种残酷有美好的感觉。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自始至终都发生在远离红尘的山水之间。可就是如此简约而唯美的叙事,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间的生与死、爱与恨、灵与肉、罪与罚、沉沦与救赎、智慧与无明、解脱与轮回..... 一念之间 这部电影有太多值得推敲的细节,太多充满禅意的画面,每一个人都可以透过它来观照我们自己的内心。 电影中有很多死亡,不论人还是动物,都没有自然死亡的,生命的终结都是他人有意或者无意的摆弄。 其实,如果抛却死亡这样一个极端的结果,我们日常的生活,同样也是他人左右的一种内容。 导演对人性有深刻的同情。 人生,便是一场春夏秋冬花开花败的过程,没有永远的得意,也没有永远的失意,而我们要做的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只有灵魂的自由,才是别人无法剥夺的自由。 就像开头提到的《瓦尔登湖》里说的那样: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猴哥收藏了超清版本,后台回复“春”,给你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