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去帕米尔高原28次,竟为了画一位素未相识的老奶奶!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5-19


近日,我们前往美女画家燕娅娅的工作室,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一幅幅震撼的作品,还有其背后动人的故事。主持人听着也不禁潸然泪下……




油画家 燕娅娅


从1987年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至今,娅娅记不清有过多少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每一次,心里都有一个声音发狠说,再也不上去了。可是,每一次,心里也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说,还是要去啊,还是要去!并且更大声。大声到打败她对死亡的恐惧。于是,咬咬牙,背上包,娅娅又会上去,把上一次经历的苦与险扔下,不顾一切地与帕米尔高原拥抱。


帕米尔高原已经成为娅娅的心灵原乡,灵魂的栖息地。她迷恋与帕米尔高原相聚的那一刻,就如同她与画布之间的契约。她是一个能量中转站,将帕米尔高原中原始的,朴素的,原生的高贵腾挪到画布上,在都市间构建起一方充满力与美,粗狂而纯净的世界。

——《中华儿女杂志社》海珍


尼沙汗奶奶


从吴作人、韩乐然、董希文开始,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身形之美,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画家。五十年代的黄冑、八十年代的詹建俊、靳尚谊、全山石……在表现新疆少数民族的形象方面,为当代画家开辟了新天地。



像燕娅娅这一代人,既从前辈那里得到启示,又要探寻自己的道路。在绘画形式上,色彩的绚烂和阳光的明亮;在绘画对象上,专注于塔吉克妇女和儿童的纯真、质朴和美丽。“塔吉克的小姑娘”、“心愿”、“南疆·印象”组画、“喀什·印象”组画等作品,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流溢着阳光和色彩的青春世界。在全世界的美术家被焦虑、虚无和绝望情绪所困扰的年代,燕娅娅确立这样的创作取向,有赖于她对帕米的挚爱和在艺术选择上的勇气来支撑。

——中国艺术评论家 水中天


燕娅娅《尼沙汗奶奶》 170*130cm 2005年


书画君语


燕娅娅这一生恐怕与帕米尔高原是分不开了,有太多的故事留在了那里,使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乡愁般的情感。


在帕米尔写生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作品也曾经产生过困惑,停留在表面的反映,缺乏深刻的内涵。但是,当她走进塔吉克人的家庭,当她冲向女神一般的尼沙汗奶奶怀里,相拥而泣的那一刻,燕娅娅懂得了如何画老人。从此,她的画笔注入了帕米尔的灵魂。


“您大概到帕米尔多少次了呢?”

“二十八次。”



【燕娅娅油画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