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井

 昵称377489 2017-05-19

                          岁月的勒痕好深呀


      在西方文化经典——《旧约圣经》中,水井是作为一种生命灵源的表征被记载着;与此相似的是,在东方文化的视像里,水井也普遍地给人以家园和根源的认知意识。这意识在现代人的人文情怀中早已悄然地隐褪了,而在古镇嵩口,我再次获得了井之于生命的源头活水之温润感。

      在嵩口古镇,有多少古民居,就有相应的乃至更多的古井。古井是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所拥有的是生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井水知人冷暖,冬天用之不冰手,夏天用之则清凉。无论是饮用、洗漱、灌溉,还是灭火,她滋养、化育和保护了一代又一代黎民百姓。井和古民居一样久远,甚至更加久远。井,看着一座座古民居,在自己面前建起、没落、坍塌;而不管风吹雨淋日晒,不管火灾兵燹霍乱,她都岿然不动,只是以她“低微”的身段处于一旁,沉默静谧地凝视着、惊叹着、沉思着如烟如梦的朝朝暮暮和花开花落。嵩口的许多古井井口石围栏上留有手指一般深的磨损痕迹,这损痕是由打水桶上的绳索磨出来的。这痕迹提示着古井本身存在的历史是何其之悠久,让人为之生有“天地之悠悠,我生之须臾”的感慨。


   看到上方的天窗吗?专门为水井而设。


      嵩口古镇上现存的古井,不但数量多而且样式风格多姿多彩,让人感到特别新奇。井口制式有的是方,有的是圆,真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有的井栏石上刻着建造年月及建造者姓名,有的则不留一字,给人们以更多的怀想。在现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民居——下坂厝,就有两口古井,一口是圆井一口是方井。从直观看,她们共同表征着天圆地方,从理道解,则分别寓托着“方以智”和“圆而神”。200多年后的今天,下坂厝的人还是喜欢喝井水,他们觉得自来水有股怪味,而井水却总是一如既往地给人以清纯和甘甜。


新安井最为熟悉


      也许是出乎传统的心理,在嵩口居民的心目中,古井是有生命的。垅口厝的一口井始终不渝的冒腾出缕缕的白气,主人说井在一翕一辟地呼吸,那白气正是她呼出来的热气。更为神奇的是,当你凑近井口,俯身一望井中,你将看到,那清澈见底的井水泛着一片朗然的天光和清晰的云影;而你的半个身影也恍然映于水中。蓦然之间,你将发现,在这明澈的井水里,天、地、人糅合为一。于是乎,你的心灵深处也仿佛有一股清泉从中油然荡出。

 

                                   这是圣君井


      古井记录着历史,焕发出神奇的宗教色彩。在卢洋村,有一个水井酷似脚印,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水井造型,在嵩口是绝无仅有的,我相信,在其他地方,也是十分罕见的。传说,宋时,嵩口曾遇大旱,民不聊生;道教大师张圣君施法,用脚跺破地皮,一股清泉遂汩汩而出;脚印痕迹一直保存至今。当地老百姓留恋这个水井,留恋这份神奇,小心翼翼的将它围好用好。


紫山三口井各有功用


      一口清澈见底的井水会定期变红,你听说过吗?在月阙村林家祖厝旁的一口古井,平时清冽甘甜,至今仍被饮用;可是每隔六十年的某一天辰时至巳时(7点至11点),井水就会变成桃红,11点后才恢复如常。最近的一次是发生在1977年夏天。这个谜至今无人能解。不知是否与“七星坠嵩阳”的传说有关。相传,唐末五代时,古镇嵩口曾落下七颗陨石,按北斗方位,坠入七座果园之中;其中一颗坠入梨楼园,而林家祖厝就建在梨楼园内。古代凿井时,发现井壁有陨石擦过,因之有异像。


                         卢公脚迹堀成了水井


      “未有月洲张,先有井边梁”,这诗句上古下传,妇孺皆知。月洲是八闽第一文化村,这里诞生了张圣君、张元幹两个响当当的世界级的人物,走出了一个状元一个尚书五十个进士,演绎了父子六人六进士六同朝祖孙十八条官带的绝无仅有的科举辉煌。这大都发生在宋朝时代。从诗中可以看出,在张姓迁入月洲之前,月洲已有梁家居住,可见,月洲不仅人文荟萃,而且历史悠久。这口井现在还在,还在饮用。我舀了一瓢,送到嘴边,用舌头轻轻的舔着,顿时,一股甘甜充斥全身。我知道,我是和先人神人共饮,对话,心灵交流。突然,我大口牛饮,我想多沾点灵气,多带回灵气。


极为罕见的庄中井——阴井


      寻味历时久远的水井,我感受到嵩口古镇到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其中深深地蕴含着一种与我们相违已久的生命情调——殷实朴茂、厚重典雅的东方文化情调。长期浸泡在嚣尘窒息的都市中,而在这深山之一隅,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和感悟着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协和的人文情调。这正是古镇水井的生生不息灵动之处。


 千年太平井现在还在用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