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隶书遇上最萌张迁碑——内附临习干货

 lj0279 2017-05-20


张迁碑

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

隶书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极高。很多学习隶书的同学,都在临习此碑。那么,临帖用笔时你可要当心了!


大家在临帖用笔时一定要注意其力量感:阔笔铺毫而行,不要裹锋不前,要使其笔锋外拓,线条扎实。运笔积点成线,步步为营,不要平拖无力。另外,在书写时,应注意字径不易太小,一般以10厘米见方为宜,或者更大。做为学习气势而言,“大处落墨”固然是指抓重心,“要笔不繁”,但略反其意,用大字临摹小字,亦能收到倍增气势的效果。

《张迁碑》笔划部分临习方法


点的用笔

《张迁碑》中的点,除映带自然、顾盼生姿外,还有方严峻利、圆融浑厚之美,其形态或卷屈、或平伸,或翘首、或俯视,可谓极尽变化。


横的用笔

《张迁碑》中横的处理富于变化。起笔有方圆、轻重之别,收笔有回锋、出锋之变,行笔有的平稳安详,有的轻盈活泼,横势有平有斜。特别是笔画多横的宁,更是变化丰富。

如图一中“君”字的一长横,方势逆起,转锋(一般是拇指向内食指、中指向外稍捻笔管,配以手腕徜向右翻来凋正笔锋)后向右涩行,至“燕尾处用力高挑而出锋,横势虽平,但亦厚重朴拙,出锋潇洒。如图一中前一个“之”字下部的横,亦逆锋方起,蓄势调锋向右涩行,但梢显轻盈,提按有致,“燕尾”则极重,牢牢地托起—上部,且横势尢低右高,在乎正中显欹侧变化之势。有时字这—横的起笔又较轻,收笔重出锋,对比鲜明,如图一中后一个“之”字。字的横笔灵动多姿;


图二巾“其”字的长横,圆起,出锋收笔;“行”字的两横更是富于变化:第一横圆起向右上行笔,力渐重,后向右上稍提力渐轻,收笔回锋;而第二横则方起,向右稍偏下涩行,至尾处用力较大,向右上尽力枱头山锋,打破了两横的均平之势。


竖的用笔

《张迁碑》中的竖,起笔有方圆的变化,方多圆少,中锋涩进行宅,有提按的灵动变化,竖势有直侧的变化。如上面图三“九”的竖(《张迁碑》中“九”字的撇作竖处理)逆锋方起笔,调锋后用力向下涩行,笔势渐重,回锋收笔。“上”字的竖则逆锋圆起笔,向下涩行。“辅”的两长竖行笔中均有明显的提按变化,轻灵活泼。图四“东”字的中竖,曲而不显怯弱;“外”的竖向左下倾斜;“干”字的竖向右下倾斜;”喋”的下竖向左下行笔,带有一定的弧势。还有更多短竖的不同变化,这些大大丰富了《张迁碑》竖的内涵,显示出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临习时宜细致观察体会,认识这些变化,再付诸宅墨。


折的用笔

折画多数为方势直转,用笔斩钉截铁,雄强有力。如图二中“君”字的折,横至折处,蓄势转笔(拇指稍向外,食指、中指稍向内捻笔管)直切而下,劲健而有力。而“负”字的折则横至折处,稍提笔向上,调锋后再向下运行,既有方势,又有圆意。“之”的竖折,有意圆转(亦需指腕配合),以示变化。

《张迁碑》包含了汉隶中的众多美的因素,为汉碑中的精品,为雄浑、古朴书风的圭臬。笔法上可掺用一些篆法,切忌夹杂楷法,这是临习《张迁碑》时的大忌。起笔和收笔时要注意其似方还圆的趣味。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到底应如何表现出它古雅的意境和雄浑的韵味呢?


5月21日,墨池微信公开课,梁奇老师通过“读、临、写”三个环节,为墨友详细解析张迁碑的奥秘。张迁碑结字、用笔特点、行笔过程中如何把握节奏和速度,梁奇老师一一为你解答!


也许你要问了:这次的授课讲师 梁奇 是何许人也?


大部分在我们墨池听过公开课的同学应该对梁奇老师不陌生。他曾开设过《解析摩崖隶书之线条、结字》课程。学员对此好评如潮↓↓↓


梁奇老师的书法作品也曾多次参展,比如第一届中韩议员公务员书法展“萧劳奖”(最高奖);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作品展等。


这一次的张迁碑课程,将由梁奇老师亲自打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结合视频大量演示。你怎么舍得错过?


点击报名:《“读、临、写”三步学临张迁碑》

墨池导师介绍:梁奇

江苏泗阳人,字亦田,号中阳居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吴门书社社员,扬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扬州书法院特聘研究员。

课程介绍

第一节 读《张迁碑》,结字、用笔特点

时间: 05月21日 19:30

1.代表字形分析

2.结字中的伸缩揖让

3.结字中的形断与意连

4.结字中的动态与静态

5.用笔特点解析

6.如何表现金石气与书写性


第二节 临《张迁碑》,细节把握行笔方法

时间: 05月28日 19:30

1.行笔过程中如何把握节奏和速度

2.行笔方法解析和示范

3.代表性笔画解析

4.笔画和单字的夸张写法


第三节 写《张迁碑》,重在临创转换

时间: 06月04日 19:30

1.如何体现《张迁碑》的趣味性

2.结字和章法的疏密关系

3.节选临摹示范

4.《张迁碑》笔意创作示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