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的魔力:马温璧旧藏

 天宇楼33 2017-05-20








台湾也有很多古玉藏家,台北宇珍最近推出了两场台湾高古玉藏家的藏品拍卖,其中之一是马温璧先生的专场。马温璧生前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热爱收藏,收藏种类虽多,但最热爱的还是古玉。他不但收藏古玉,还到各大出土地实地考察,注重古玉的研究。他曾写过很多关于古玉的文章,“马温璧”其实是他文章的笔名。




商青玉璇玑形二联环


长10.7、6.4cm



玉璇玑为带牙之玉璧,又名“牙壁”,始于大汶口和龙山文化。




商青玉素环


直径12cm





商晚期玉牙璋


长25.2cm



牙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早期、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其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亦有出土。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边璋,上刻跪式和站式人物于山头,山脚下置歧首式牙璋,此说明牙璋用途除“起军旅”、“治兵守”外,亦是祭山神之礼器,正如《周礼.考工记.玉人》中所述:“于大山则用大璋”,然“大璋”应是如边璋纹饰的大型牙璋。




商黄玉弧面涡纹璧


直径3.2cm



涡纹形状似太阳之像,过去所谓涡纹,实为太阳与云气的结合体。




商青玉鱼


长7.1cm



玉鱼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晚期,在古代为重要玉佩饰,是玉器常见形象之一。




商玉戈


长20cm





商玉虎


长5.6cm



虎呈俯卧状,小耳,低首张口,以象鼻钻孔饰脸颊与口,阴线饰臣字眼。本器以静态卧虎为具象,形体概括简练,运用寥寥简单阴刻线条,表达出瑞虎内在精神与整体效果。




商晚期玉虎


长8.6cm



虎为百兽之君,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被人神化。仰绍文化墓地内发现以蚌堆砌的龙、虎造型,说明虎和龙同为人们崇拜的神兽。本器以双阴刻线加大斜刀手法装饰,具有浅浮雕效果的纹样,亦使虎之威猛神气赫然而生。




商青玉勒项链


长4.5cm



管状玉勒这种玉器形制从远古迄今,一直存在于玉的族谱中。古人有佩戴兽牙和骨管的遗俗,当文明的演进由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石制和玉制的器物逐渐取代了骨角,用玉制之管来代替骨,不仅美观,且更显尊贵。




商青玉勒项链


长3cm



勒有圆勒及方勒之别,圆勒子有上下一样粗的圆状,也有中间缩为细腰形,或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形,或一头粗一头细的喇叭形、秤砣形等。方勒子为方柱形,与琮相似,惟大小不同。




宋白玉五岳宝书佩项链


3.7×2.7cm



正面浅浮雕五岳图案,分别为右上为东岳泰山,右下为南岳衡山,左下为西岳华山,左上为北岳恒山,中间是中岳嵩山。本件佩饰以玉佩、流珠为设计蓝本,藉顾况《金璫玉佩歌》所说“五岳宝书”为题。




春秋青玉勾连云纹亚形饰项链


长1.8cm



“亚”字形玉片非常罕见,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一书中所述:“凡器之有亚形者,皆为庙器,盖亚形所以象庙室耳。”五件亚字形玉片,代表五世宗庙。本组佩饰以五件亚字形玉片镶金框,即表“五世其昌”,赋以繁荣昌盛的吉祥寓意。




春秋玉龙纹齿边长形饰


长13.8cm



扁平体长片状,周边琢出对称齿脊,两面浅浮雕蟠龙纹七组相绕,头部刻划精细,圆目张口,上唇上卷与鼻相连饰勾云纹,龙双身躯线条蜷曲相连,雕琢极细的细线纹和卷曲的勾云纹。整体纹饰繁复,造型精美,体现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器身正中间钻孔,以供系佩,近两端边缘各钻一孔,以便垂饰其他玉饰。




西周青玉镂雕交龙纹臂饰


长6.7cm



龙形象起源早,在商代多表现为蜷曲形态,被称为“卷龙纹”。西周多表现为双龙相互盘绕,两尾相接的则被称为“双体龙纹”或“交龙纹”。细审商早期到西周晚期之龙纹,其演变是由直线到曲线、由古朴到自由,而在春秋时期之交龙纹上更为明显。




春秋玉勾连云纹束腰勒一对


长3、3.3cm





商青玉三牙璇玑


直径11.8cm



璇玑,又称璿玑,为带牙之玉璧,又名牙壁。牙璧是玉璧的一种变形,数量虽然不如玉璧多,但流传时间较长,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辽东半岛地区,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夏、商和西周时期。




战国青玉卧蚕纹龙形佩


长9.9cm



春秋时期,礼玉减少,装饰玉大增,纹饰细密繁缛,由简向繁演变。战国时期,玉器更加多样,造型生动活泼,各种S形龙凤玉佩大量出现,线条生动,装饰华美,表现出勃勃生机。




战国金柄玉环首刀


通长18.8环直径3.4cm



本器依其尺寸推测应是《书刀》,《释名》有曰:“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而《后汉书》刘盆子传中,有“古者记事书于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一说。




春秋玉涡纹箭簇一对


长6.7、7cm



本对箭镞形制趋以流线,双翼对称,无使用痕迹,应为春秋战国时期礼仪兵器。




战国青玉谷纹龙形佩


长11.8cm



本件龙形佩是战国时期玉龙的典型形象,造型规整,刚劲俐落。其边角线规矩见锋,透雕内部磨光,刻细微处如发丝,纹饰华美,改变先前单调图案化之纹样,展现横空出世的灵性和霸气姿态。




战国青玉龙形佩一对


长12.2、12.2cm





战国青玉卧蚕纹环


直径7.2cm





西周青玉出戟双面神人面纹佩


长4cm



玉雕人面、人首最早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有学者认为,史前出土的一些玉人面和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不是神人像而是巫觋像,是巫觋通神时佩戴之用,以玉事神。




西周青玉镂雕人首龙形佩


长6cm



本件玉佩造型为人龙合体,形象奇特,与周代其他人龙合体图案不同,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亦用镂雕技法,在装饰上强化西周晚期在造型内雕琢单一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




西周白玉龙凤纹佩


长8.2cm



《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鸣于岐山。”凤鸟形象在西周得到特别的尊崇,就像是祖灵一般。本佩以凤为主体、龙为辅,造型奇异,纹饰精美,是件形神兼俱之佳品。




春秋玉蟠夔纹韘


长5cm



春秋战国时期,韘极为流行。然春秋战国时期玉韘有一明显特徵,即因形制短矮无法容纳勾弓弦的横向凹槽,另外表面雕有纹饰。此反映出玉韘已不能用钩弦和套在拇指上,仅仅是作为佩戴于身上之装饰品。




西周青玉弧面云龙纹璧


直径4.3cm



本件龙纹璧重视图案在器面上的舒展布局,其龙纹身形流畅曲线尽在有限的圆形面上精湛琢出,强调出形神并重与雕工细致的表现,具体效果达到设计与制作俱佳的组合,是西周时期雕龙的工法特征。




西周青玉琮


高5.4宽7cm





战国青玉蚕纹璧、龙首形佩组佩


璧直径3.6佩长4.4cm





战国白玉龙首形佩


长3.6cm





春秋白玉琮


高1.8宽4.5cm



玉琮为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此时期琮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




西周青玉琮


高5.7宽8.5cm





西周青玉鸟形佩


长7.1cm





西周青玉璜


长11.3cm





春秋战国玉马蹄形璜一对


长4.8、4.8cm





春秋玉云纹琮


高2.7宽4cm





西周青玉虎符


长3.6、4.4cm



符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或践约凭证。在周代,符节以玉制成,《周礼·春官·典瑞》:“珍圭、牙璋、谷圭、琬圭、琰圭,王使之瑞节。”此种符节,制作简单,容易伪造,所以到了东周之时,便改用“合符”。合符中,又以虎符为最多见,虎符制度就是把整体的虎形符剖分为两片,天子与将领各执其一,以铜制为多,也有玉制。




汉青白玉翁仲


高3.9cm



汉代古人佩戴玉翁仲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辟邪。因翁仲为秦朝将军,秦始皇见其高大威武,便命令他带兵镇守边关,后人便以他的身貌刻成玉器饰物,加以随身携带以作为驱魔辟邪的利器。




隋青白玉熊


长3.8cm



整器结合浮雕、线刻等多种技法立雕而成,雕工简练娴熟,着重刻划熊的双眼及姿体动态,在写实的基础上力求神似。




汉青玉卧猪


长11.5cm



整器以抽象方式表现卧猪形态特徵,每条线条平直有力,似像以刀切出,为典型“汉八刀”雕刻技法。




汉青白玉镂雕双凤纹佩


长4.3cm





东汉玉瓶形饰


长6cm





汉玉跪姿人


高5.6cm



汉代玉人造型丰富,堪称中国艺术史上与雕刻史上之典范,其中以跪坐人更加鲜见。整器造型雕琢大致均为砣类工具所完成,刀法明快,动作形态自然逼真。




东汉青玉勾连云纹龙形佩


长12.3cm





汉玉剑饰四件一组


剑首直径4.2剑格长5.5cm

剑卫长7.1剑珌长6.1cm





汉青玉镂雕双龙出廓璧


长8.3cm



两汉是一个经学与神谶并盛的朝代,在重建商周用玉礼仪制度的同时,更是承前启后。史书记载,汉璧用于祭祀、朝贺、徵聘、进献、婚娶、丧葬和佩饰,为汉代文化的典型特色。出廓璧即在玉璧的外缘轮廓处附设各种镂空纹饰,最早见于战国。




汉青玉卧蚕纹璜、璧二件一组


璜长32璧直径20.5cm



二件取同一玉料琢制成,双面皆浅浮雕饰卧蚕纹,亦即谷纹,在谷纹之间的器表,留下制作时打格子条痕,刀法线条刚硬,线条简练挺拔,张驰有力,此类风格属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之作。




东汉白玉镂雕双螭虎云纹璜


长15.3cm



东汉时期,由于政治动荡,玉璜作为礼器制作规模和数量渐衰微,此时玉璜,开始与玉觹、玉韘一起,逐步变形为佩。




战国~汉青玉谷纹璜


长19cm



汉代玉璜形制、纹饰与雕琢工艺技法,是从战国同类器中沿袭、衍变而出,两者前承后续关系明晰而共同性颇多。




魏晋青玉梯形佩


长14.3cm



梯形佩其用途是组玉中,位于底端的佩饰玉,本件梯形佩具有典型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玉器风格。




金白玉嘎拉哈坠饰项链


长3cm



嘎拉哈是北方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辽金时期为北方游牧民族常猎取动物或宰杀自己放牧的牲口,将部分上好的骨头或野兽骨关节取下当成玩具,或是随身佩戴饰品。以玉为材质雕刻成的饰品,是为贵族或文人雅士高阶者所佩饰。




西汉玉蛋形器


高4.7cm





东汉青白玉司南佩


长4.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