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牙医!

 gardonl 2017-05-20


家长是接触孩子的第一人,面对孩子刚刚长出的牙齿应该格外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孩子可能不愿意刷牙,家长应该多多敦促,监督孩子的口腔卫生。为了加强对龋齿的抵抗力,也可以让孩子在家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饮食方面:经常吃甜的、软的食物不仅增加孩子患龋齿的风险,也不利于颌骨的正常发育。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硬度的食物,孩子在咀嚼时的力度刺激可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有利于牙齿正常长出,排列整齐。切勿啃咬过硬的物体,会有牙折、牙裂的外伤风险。这时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可促进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保证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


多观察平时孩子是否有吃手指、吐舌头等小动作。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仪表,也严重的影响牙齿的排列,应予以阻止。但是家长不应该生硬的命令或制止,应该耐心的发现这背后的原因:张口呼吸的孩子可能因为鼻腔堵塞,只好用口呼吸,这时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鼻腔的问题;经常吃手指的孩子可能常常紧张、焦虑,这些心理可能恰恰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引起的,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反思,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改正问题。


最好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口腔医师。很多情况下孩子不一定都是有病痛,而纯粹是口腔保健、保养。家长可以跟孩子说:“牙医呢,就是让你张开嘴巴,看看你的牙齿好不好看而已。然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等孩子到了诊所,发现只是例行检查,并没有什么痛苦,医生的和蔼可亲让孩子打消恐惧心理,从小就认为看牙没什么。


如果没有过看牙或听说看牙的传闻,孩子都认为看牙医是很有趣的事情:可升降的治疗椅,可滑动的医生座椅,可以喷水喷气的三用枪,还有那些瓶瓶罐罐,都是很好玩的东西。


所以,家长在平时不要用医生用牙医用拔牙来吓唬孩子,要给孩子形成认识,看牙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就像购物一样是日常必需的事情。相反如果孩子在第一次看牙时就留下了害怕恐惧的印象,以后恐怕就很难转变了。


治疗时,牙医通常都会先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坐在治疗椅上来适应那张椅子,减轻恐惧感。看牙过程中,家长对待孩子要耐心,但态度要坚决,不能轻易许诺孩子不用某种器械,要告诉孩子,治疗是必须的,爸爸妈妈不懂,要听医生的话,医生用的器械都是必须的;同时,适时鼓励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对实在难以配合的孩子可以分次治疗,主要是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在治疗过程中,不要反复询问易引发孩子焦虑的问题,不要在治疗前质疑孩子的耐受性;如果家长将某种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医生很难再与患儿沟通,根本无法治疗。例如有些家长听说需要拔牙说,“那可不能拔,拔牙多疼啊”之类的话。这样,就根本无法进行治疗了。


TePe幼儿牙刷(天猫有售)


还有,对于懂事的孩子,医生会告诉他,牙齿不治会有什么后果,比如好吃的东西都没法吃等等;不讲道理的孩子,医生会从一开始就将家长请出诊室,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看不到大人的时候挺乖的,看到大人就开始闹。


有些家长就做的很好,她孩子看牙时很恐惧,她很坚决地告诉孩子,治疗是必须的,并从网上给孩子看了一些看牙的相关视频,再治疗时一直在旁边鼓励孩子,孩子坚持的很好,治疗非常顺利。


很多人认为带孩子看牙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困难。但是只要用对方法,就没什么好烦心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牙医,所以为了孩子共同努力吧!

口腔医学网

分享爱牙护齿知识 微信号:aikouqiang

关爱牙齿,更关心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