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于心,不畏将来2017年05月20日 ■陈永伟
席勒曾有言道:“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如箭飞逝,过往永静不动。”过去,人们总认为未来来得很慢;今天,人们却惊异地发现,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当人工智能的未来已经展现在眼前,这个“未来”究竟会带来些什么,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李彦宏的《智能革命》一书,就是一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作品。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公司的掌门,李彦宏在人工智能方面一直属于“默默学习派”。在印象中,他似乎很少卷入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之争,以至于人们在谈及相关话题时很少会联想到他的名字。然而,他执掌的百度公司却掌握着发展人工智能最关键的“燃料”——庞大的数据,而他本人也拥有多项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彦宏绝对堪称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而这部作品也绝对是一部专家之作。 那么,在“专家”李彦宏眼中,人工智能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在他看来,这会完全产生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人工智能+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机遇与挑战将会同时到来。 机遇在哪里呢?李彦宏在书中援引百度首席运营官陆奇的话说,人工智能可以让人们“知道更多、做到更多、体验更多”,而在这些“更多”的基础上,个人、产业,乃至于国家都可以享受到好处。 在个人层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带来新的交流和体验方式,大大便利人们的生活。举例来说,目前人们与计算机交互的主要手段是通过鼠标和键盘,这种交流方式在客观上给人机交互带来了成本。而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人们将可以用更加符合自己习惯的方式(例如自然语言)进行操作,这将极大减少人机交互成本,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在产业层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为准确的定位、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更为丰厚的利润。以制药业为例,过去,一项新药的研发需要经历长期的研发过程,并且很难针对个人的特征来进行配方。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将庞大的基因数据库与海量的健康信息结合起来,从而很快发现规律,制作出个性化的基因药物。 在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将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提供良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将取代石油、天然气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工庞大、制造业发达的大国,其每天创造出的数据是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如果中国可以利用好这些数据,就能在国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有机遇就必然有挑战。正如李彦宏在书的标题中所隐喻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一场“革命”。既然是“革命”,就必然会除旧布新,会产生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就必然会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尽管我们暂时还不用像《终结者》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去思考如何战胜妄图毁灭人类的智能机器人,但很多令人头疼的现实问题其实已经到来。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来大批的失业;人工智能也会造成“数字鸿沟”,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人工智能也会造成权力的再分配。除此之外,诸如隐私权、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也在不断地拷问着人们。面对未来,人们并不轻松! 那么,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在书中,李彦宏除了提出一些框架性的设想外,并没有过多涉及这一问题的回答,但这正好也给我们留下了更为充分的思考空间,只是需要我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还要不念过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