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一介书生,带兵打仗却未尝一败,跨界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伟天英 2017-05-20

一个故事

公元1517年,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抵达江西赣州,负责南赣地区的剿匪工作,当时有四大匪患顽疾:

最强:池仲容;最弱:卢珂

最近:谢志珊;最远:詹师富

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这位最喜欢讲学的儒生现在要带兵打仗了,你觉得阳明先生会最先攻打哪一支匪患?此处先卖个关子:-D,小拳拳一会再捶我胸口。

作战会议

阳春白雪的儒生一跃成为即将被血雨腥风洗礼的军事指挥统帅,阳明先生召开了剿匪作战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最先攻打哪一支匪患,先听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有人建议最先攻打最弱的一支:卢珂,理由是实力最弱,容易干掉,首战告捷,士气大振!说不定嗷嗷叫的气势就出来了,开个好头。

有人建议最先攻打最近的一支:谢志珊,理由是最近,顺手方便,资源消耗降低,占据地利优势。

有人建议最先攻打最强的一支:池仲容,理由是起到一种震慑作用,拿下实力最强的,其它较弱的匪患看到最强的一支都被干掉,招安就有了可能性。

作战会议上,大家吵得是吐沫星子横飞,这时,阳明先生却不动如山,一言不发,静坐进入到精一状态。

兵者诡道

阳明先生似有顿悟,做了一个手势,大家停止争吵安静下来,静得都可以听见头发和汗珠掉落地上的声音,众人皆好奇心学大师将会作出怎样的决策?

最先攻打最远的一支:詹师富。话语一落,众人皆吃惊状,嘴巴都可以塞进大馒头,大感迷惑不解,甚至有人开始鄙视这位书生,会读书不一定会打仗。大家都没有想到先生竟然选择了第四种方案。

阳明先生的理由很简单,最强、最近和最弱的匪患头子都不傻,反而非常狡黠,猜到被最先攻打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精心作了防御;按常理推论,而最远的一支匪患头子猜到被最先攻打的可能性较低,所以防备比较松懈,这是破局的关键点。

奇人就是奇人,不安常理出牌,兵者诡道也,最远的詹师富被干掉后,立即诏安最弱的卢珂,然后是干掉最近的谢志珊,最后才是干掉最强的池仲容。

格物致知

一代心学奇人阳明先生,一生倡导格物致知,我们也不妨来“格”一下这个故事:惯性思维,容易产生思维的盲区,众人皆因思维定式推导出的结论或方案而沾沾自喜,甚至誓死捍卫,想方设法打压抑制出奇思维,明争暗斗,至死方休。一生皆深深困于一个个自己设下的局中,到死了也没有悟到破局的突破口,临死前交代遗嘱:凡我后世子孙,都要入局,破局者族谱除名。

阳明先生致良知告诫我们:不捅破认知这个困局,就没法升华到“良知”,破局就是一句空话。众人皆知,突破认知困局的过程相当痛苦,自我否定,经历生死,腥风血雨,劫难重重,因为有各种各种的因素阻挠你破局,有的人选择沉沦,有的人选择坚韧,有的人选择升华,布局、破局者皆芸芸众生,布的局越大,破的局越难。布的局越简单,破的局越容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