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人工智能让我们的机器越来越像人的话,在我看来,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正在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当我们把人都变成机器之后,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控制人工智能? 项贤明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根据 项贤明教授 5月13日 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任务 各位前辈,女士们、先生们,电脑前面的网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问题。实话实说,对于人工智能我完全是一个外行。本来我是没有信心站到这个讲台上来的,但是有朋友问我:现在不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吗?这一问让我有信心了。 直到现在,大家在本次论坛上听到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大多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比较多,我可能要稍微悲观一点。大家看到我做的这个灰暗的PPT封面,可能就猜到这一点了。刚才关新先生提问现场听众,问谁愿意把自己的大脑和其他十几个高手的大脑连接起来,从而打败对手。我看到现场竟然有那么多人举手表示愿意,真的是非常惊讶。如果是我,我绝对不愿意,并且还要反对。你们想过吗?实际上不是你战胜了你的对手,而是你在别人控制之下战胜了你的对手。你不过就是电子游戏中一具被控制用来作战的僵尸,因为你已经丧失了作为人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属性——自由意志。你还不如古罗马的一名决斗士呢!古罗马决斗士的剑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呢!仅从这一件小事情也可以看出来,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核技术更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新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是凭据什么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这里所说的“主人”当然不是简单粗暴征服自然的Master,而是能玩转这个世界的Player。我们既没有尖牙利爪获取猎物、抵御天敌,也没有浓密皮毛对付严寒。我们凭什么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教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这是因为人类的生理构造未特化和反应机制未确定,赋予了人类以很强的可塑性,使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接受教育积累和形成日益强大的适应能力。人类正是因为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新环境,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从而超越了其它生命存在。远古智人能从非洲到欧洲去生活,并且击败当时已经在那里生活的尼安德特人,说明他们已经具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正是依靠智能,才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的。
当然,智能并不只是简单的脑量多少。如果凭脑量的话,非洲丛林象的大脑比我们要大得多。但是,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却是非洲丛林象的3倍多。如果你今天欺负了一头大象,几十年后这头大象还会认出你来,找你的麻烦。大象的这一能力至少比我强得多,今天我在这里和你相识,明天再见面就有可能记不清你是谁了。这个有趣的例子或许也能说明,给我们人类强大生存竞争力的不只是像记忆这样低级的智能,而是以创新为突出特点的高级智能。 我们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了,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是因为我们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正是智能,让我们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回顾人类进步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曾发生过三次认知革命。今天,在我看来可能正处在第四次认知革命的前夜。 第一次认知革命大约发生在7万年前,由于智慧的产生,特别是语言的产生,人能够组织起来,能够比其它动物更好的协同,从而使智人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原始社会的教育,这是一种“适应为王”的教育。 第二次认知革命,发生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大概在距今1.2万年之前。在这个发展阶段,掌握更多的自然规律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了更多的自然规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过上好的生活。我去年第一次看见闪电和雷雨时开始泡稻种,获得了大丰收;今年偷了个懒,第五次看见闪电才开始泡稻种,结果水稻种下去后只会疯涨,不结稻穗,差点没把自己和家人饿死。记住这些自然规律,实在太重要了。于是,我们看到农业社会的教育,往往都特别强调“记忆”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人在传统上就特别崇拜那些“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人。这种传统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教育。 第三次认知革命,大概是从150年前人类迈入工业时代开始的。在这个时代,人类跟以前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创造出了自然界从来没有的东西,甚至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生命。所以,这个时代越往后发展,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突出。我们今天讨论的人工智能,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在这一时期,人跟自然界的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人类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自然选择了。农业时代的人工选择就开始干预自然选择的进程了,今天我们已经不只是干预,而是能够逆转甚至创造出自然进化过程。在理论上,我们不仅可以让尼安德特人和霸王龙一道复活,而且可以通过修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来创造出某一从未有过的新人种。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十分突出。 那么,第四次认知革命是何时发生的呢?十分钟前,就在我走上台的那一刻,哈哈。我们称这个时代为“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将不仅能够创造出自然界不曾有过的实体事物,而且能够在人脑之外创造出类似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在智能时代,我们甚至可以把部分的智慧工作也交给机器。当初深蓝战胜国际象棋高手时,我们不十分吃惊,因为人背棋谱怎能是电脑的对手?前不久阿尔法狗战胜围棋高手,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为什么?因为围棋和国际象棋不同,它的背后有所谓的“道”,也就是有哲学理念。它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十分复杂的判断和选择,而不只是一步步简单计算的累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别忘了,这个时候机器已经具备了人最重要的能力:它已能够学习。它具有了我们能够成为这个星球主人的重要特征:智能。 我认为,我们在第四次认知革命中要面对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就是人能否很好地实现对自身的控制,进而正确地控制这个世界,特别是控制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竞争对手:人工智能。人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产生恐惧感,或许正因为我对人工智能外行,所以可能比各位更加悲观一些。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别忘了,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的?恰恰是智能!所以,我一开始就说,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核技术更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新技术。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慢慢走向我们的思维核心。起初,人工智能在我们人类智能运作的过程中只是承担了部分记忆的任务,起到了相当于计算机硬盘的作用。刚才很多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将来可以很容易将一个人变成红学专家。的确,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拿一块存储卡从太阳穴这儿塞进去就行了。1T容量能储多少信息?岂止一部《红楼梦》!可以抵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吧?到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承担部分逻辑运算任务来参与我们的思维过程,发挥类似计算机CPU中集成的缓存的功能;在第三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思维的第二核心,可以直接参与我们的思维过程,甚至在某些单项智能上已经超越我们人类。最后,人工智能是否会对我们人类装在这个脑壳里的“CPU”取得控制权?我看我们真的不能太乐观。 有人很乐观地坚信,控制人工智能的一定是人。没错,可是你别忘了。这里说的“人”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每个个人;二是指整个人类。从整个人类的层次上,我们或许可以自信人是人工智能的控制者,我们仍将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但是,在具体个人的层次上,我们还能有这样的信心吗?现在已经出现了自动驾驶汽车了,你往里面一坐,你真的以为你是在开这辆汽车吗?控制权在你的手里吗?或许体验一下就能够理解我的担忧了。就具体的个人而言,少数精英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大众,甚至最终让人类全部沦为人工智能的奴隶,这样的结局并非不可能出现。进而言之,离开了现实的个人,人类就无从谈起,因而少数精英最终失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权可能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未来智能时代的教育,我认为应当是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德行和情感等人性特有的东西应当受到极大的重视。 在未来,甚至从现在开始,记忆就应当不再是我们教育的一项特别重要任务。那时,孩子们将不必再为背书而发愁,也不会为能够在某某TV上背诵很多古代诗文而骄傲不已,因为你拿起手机或未来某种更高级的智能终端,随时就可以查阅大量所需信息。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导交给机器,所以,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导能力也不再成为我们未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孩子们不必为解不出某一道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碰到的荒谬习题而发愁,大学也不会专门招收那些能够解出无数前人其实早已经解决了无数次的习题的人。 在“德、智、体”三大教育任务中,“德”和“体”在未来教育中的位置将日益突出,逐步真正取得和“智”同样的地位。在未来,“知识中心主义”会慢慢淡出教育的舞台,“全人教育”会真正占据核心。当然,今天的教育所重视的创新能力培养,仍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道德、情感等将成为我们未来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如果我们今天不看到这一点,教育还是天天只奔着竞争职业岗位去的话,那将来我们丢掉的将远不止职业岗位,同时也会丧失最为宝贵的自由。况且,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代替人的工作岗位是必然的。可怕的不是机器占据我们的职位,而是机器被人利用成为控制和奴役我们的工具,甚至机器最终取得对包括我们在内的这个星球的控制权。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大家别忘了,人工智能是脱离了个体人的智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前面有不少专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相关规则的制定上,譬如规定必须在所有人工智能机器中植入对人绝对服从的程序之类。我劝大家别过于相信所谓的规则,“杀人偿命”几千年来都是我们公认的规则,但至今不还是有杀人犯吗?真正有用的规则,必须是植根于人心之中的,所以,从现在起就建立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在未来于人类将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情。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核技术要更难控制的技术。人类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好好地组织起来,保障对人工智能的有效控制。在未来的教育中,培养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将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共同要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否则我们失算一步,很可能整个人类就要全盘皆输。 设想在未来我们回眸今日之教育,我们将做何感想?今天,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在教孩子们把大脑这个作为智能核心的CPU当成简单的硬盘来用了。这是何等的弱智教育!如果说人工智能让我们的机器越来越像人的话,在我看来,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正在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如果你以为是把人变得像电脑,那你就高估了今天的教育了!它是在把我们的孩子们变得像一架录音机。你观察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年级越高,往往越像一架录音机。我们教育的最后结果,就是学生被迫记住一大堆对付考试要用到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丧失真正宝贵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多么可怕、可悲、可叹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事情。当我们把人都变成机器之后,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控制人工智能?你只是一架很低级的录音机,你连最简单的微电脑都不是,你还想控制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在未来,我们或许会感叹今天的教育,感叹今天我们没有尽快地从记忆的教育走向创新的教育,感叹我们没有及时认识到道德、情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是我们人类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
面对今天这样的教育,我们还能不能拥有未来?我真的没有十足的信心。教育令人越来越像一架机器,我们将会面对人性的全面迷失。我们将来会不会面对人工智能失控的问题?这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让我们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公元2117年,当然,那个时候改纪元了,应该叫做智元2年了。在上海一个叫思群堂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这个礼堂吧,一帮被机器人戴上镣铐看管着的人正在咒骂:“当年那帮搞教育的蠢货,害死宝宝们了!”他们为什么只骂搞教育的,却不骂搞人工智能的呢?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人工智能工程师啊! 谢谢诸位!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