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其实是在战场之外死于金兀朮之手

 夏天真热2 2017-05-20

宋高宗赵构假秦桧之手,除掉了自己偏安求和的最大障碍----被公认的民族英雄岳飞,不仅使秦桧背负了千古骂名,他自己也被后世诟病不止。

岳飞其实是在战场之外死于金兀朮之手(网络图片 赵构与岳飞)

“苟且偷安”、“屈辱求和”,对父兄“无情无义”等贬词一直与赵构的名字相伴,对他的指责和不满几乎掩盖了他开创南宋王朝基业的所有功绩。

赵构杀掉岳飞,简单说的理由就是他求和,岳飞主战。岳飞属于“干活不由东”。赵构只有满足金国“除掉岳飞”的谈判条件,才能实现它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梦想。此时的岳飞,唯有“仰天长啸”,不死也得死了。

历史留给后代有许多“不合情理”和“不应该”的史实。赵构残酷杀害忠君爱国的岳飞,当属极“不合情理”的冤案。但历史恰恰是由这些合理与不和理事件组合而成的。

翻阅史料分析南宋初年那一段历史,可以看出,宋高宗赵构开始时对岳飞还是满器重的。例如公元1134年,岳飞被赵构下令收复襄阳六郡,史书称为岳飞的第一次北伐,岳飞披坚执锐,身先士卒,顺利完成作战任务,第一次挂帅就获得大胜而归,赵构面子上非常光彩,因为是他让岳飞挂帅的。这年才32岁的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可是从一品的大官,不难看出赵构对岳飞的厚爱。

但随着时局的发展赵构有了心态变化,此时的岳飞也是兵权增大战功不断飙升,加上岳飞个人的性格因素,君臣二人的分歧和矛盾渐渐产生。

历史事实早已佐证,忠臣良将岳飞被害,皇帝高宗赵构是拍板定案者。如果没有赵构的金口玉牙嘣字或暗示,秦桧根本没有那个本事在短时间内就将岳飞父子下狱并杀害。但真正致于命岳飞死命的黑手,小编却坚持认为是岳飞战场上的对手金国统帅金兀术。

岳飞被害死前两个月,他还官赋闲职,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岳飞有生命之忧。突如其来的变局发生在金兀术下了关于“讲和可以,但必须除掉岳飞”的通牒之后。

后人出于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对其蒙冤而死的不平与愤恨,归纳了许多条赵构残害岳飞的原因,有的甚至是根据推理得出的结论。

诸如:认为宋朝是以文抑武最突出的朝代,赵构担心武将谋反,尤其是金兀术曾经说过“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从而增加了赵构对岳家军的不放心,因此才杀掉岳飞;

有人分析认为,历史上的岳飞是一个主持正义、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房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常犯嘀咕,因此最终杀了他才放心。这也是一说;

岳飞其实是在战场之外死于金兀朮之手

(赵构画像)

再如:宋高宗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 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升迁本来是人生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执的岳飞连上四折表示不接受。并表示,现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应加紧 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他还大胆要求皇上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这样,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只好言对他宽慰。更过分的是,岳飞因为高宗在让他节制淮西军北伐问题上出尔反尔,一怒之下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闲居。在封建时代,这属于抗旨不尊,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有一次都可死罪,何况再再一再三。由此认为,赵构早就有了杀岳飞的念头;

还有,岳飞的北伐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正中宋高宗的要害。徽钦二帝迎回来了,赵构的皇位肯定不保,因为钦宗是在皇位上被掳走的,他才是合法的皇帝。这是赵构心中有而嘴上不说的要事,岳飞却不解“圣意”;

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为太子,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岳飞建议高宗立储虽是出于忠心,但他没考虑到,这年宋高宗才三十岁,他唯一的儿子三岁的赵旉早在八年前就惊悸而死,而他在扬州溃退时因惊吓引起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生育,成为他的难言之痛。岳飞立储建议有两大忌讳,一是触犯了正值而立之年的高宗性无能的忌讳,二是触犯了祖宗家法中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忌讳。因而引起宋高宗的痛恨;

还有比较离奇的:有人认为当时有两个小道消息促成了赵构诛杀岳的决心。第一是说,岳飞三十出头就破格当上了节度使,岳飞竟然说在我朝这些大将里面,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飞一个人;第二是说,岳飞解了兵权之后,他儿子岳云和爱将张宪在湖北襄阳举兵要拥岳飞,武力要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上表,言词激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兵权。是这两条让皇高宗帝怒不可遏。

分析推理者认定,赵构所以杀岳飞,是为了篡改历史,只有杀了岳飞,才好掩盖其割地求和、偏安一隅的真相。因为岳飞主战又率军参战,而且有可能“直捣黄龙府”。这历史真相不可留给后人···

无论怎么说,史料确凿记载: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岳飞其实是在战场之外死于金兀朮之手(金兀朮画像)

岳飞之死的根节就在这里。赵构只有杀掉岳飞,金国才同意议和,议和之后赵构也才可以保住皇位,所以,赵构服了。假设没有金国的死命要挟,岳飞已经被削职闲赋,朝廷也没必要以“莫须有”罪名去杀害他。

岳飞最终成为赵构保皇位的无辜牺牲者,这是史实。历史不容假设。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