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科诊疗 ▎急性胰腺炎的急救要点

 杏林叟 2017-05-20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是以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为主诉就诊的,然而腹痛的病因诊断是非常困难的,它不仅可能是腹部器官组织疾病的表现,也可为非腹部脏器的病变,甚或是全身疾病以腹痛表现出来,常使正确诊断受到干扰。因此,要想明确引起腹痛的疾病需要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对于任何急性起病的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患者,均应将急性胰腺炎作为重点鉴别对象,特别是存在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的背景因素如胆系疾病、饮酒时。

诊断要点

腹痛特征

发生时间: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约95%的患者有轻重不等的腹痛,常突然发生在饱餐或饮酒后。

疼痛部位及性质: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急性发作的上腹痛,可向左上腹转移,其中近半数放射至背部。急性胰腺炎起病迅速,30 min内疼痛达到高峰,通常难以耐受,且持续>24 h不缓解。当患者采取前倾位时,疼痛可略减轻。

伴随症状: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随有恶心和呕吐。随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少数重症患者可以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意识障碍。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往往显示剧烈的上腹部压痛及肌抵抗。严重患者体检时可有腹膜刺激征,轻症患者通常没有。少数情况下,可有左侧胸腔积液的体征。出血性胰腺炎时血性渗出液渗入脐周皮下,使皮肤呈蓝色血瘀征(Cullen征),并可渗至左季肋和左腰部使局部呈蓝-棕色血瘀(Grey-Turner征)。如有胆系梗阻,则可有黄疸。

辅助检查

①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

②B超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胰腺的炎症表现,同时评估结石是否为发病的病因。

③CT扫描:可发现胰腺肿大,胰腺周围及腹腔的积液。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

知识链接: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检查解读

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淀粉酶水平一般均升高,血清脂肪酶升高持续时间可能稍长于淀粉酶。

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的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的轻重并不直接相关。

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优于淀粉酶,同时检测两者往往无必要,血清脂肪酶应优选,因为在可能导致淀粉酶升高的非胰腺疾病中,如巨淀粉酶血症、腮腺炎和某些肿瘤,血清脂肪酶仍保持正常。

确诊急性胰腺炎之后,仍每日监测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持续数周,提示持续的胰腺、胰周炎症,胰管阻塞或假性囊肿形成等可能性。

急症处理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严格禁食,严重者就应行胃肠减压。另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血氧分析检查。

②吸氧防止低氧出血。

③保证充分补液。积极静脉补液,对纠正低血流量至关重要。

④饮食:轻度胰腺炎患者一般于住院3~7 d内可恢复进食,并不需要营养支持。重症胰腺炎一旦明确,一般患者数周内不能轻易摄食,应开始营养支持。通常于患者入院后3~4 d内进行评估,对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推荐选择肠内营养(NE)或胃肠外营养(TPN)。营养支持的途径必须因人而异,同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调整。

对症治疗(止痛)

应用地西泮10 mg或苯巴比妥0.1 g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 mg或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上述药物无效时,用硝酸甘油10 mg或硝酸异山梨酯10 mg口服,以取得迅速的镇痛效果,哌替啶50~100 mg,可每6 h肌注1次

针灸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或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或维生素K;局部外敷活血止痛药(大黄30 g,青黛10 g,乳香及没药各10 g,王不留行30 g,菖薄15 g研粉末后加适量蛋清调敷)。

有人报道双侧或左侧腹腔神经节封闭止痛效果最好,由于吗啡易引起奥狄括约肌痉挛,故在应用吗啡时,必须和阿托品合用。

抑制和减少胰腺分泌

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有助于患者症状,并使胰腺分泌减少。

制酸剂:如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200~600 mg/次;法莫替丁20 mg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缓慢静注,2次/d;雷尼替丁150 mg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缓慢注射或150~300 mg持续静滴;奥美拉唑(洛赛克)40 mg加入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氢氧化铝胶20 mL/次,3次/d。

抑制胰酶的药物

如抗胆碱能药物山莨菪碱10 mg或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或加入小壶中;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如奥曲肽能抑制胰腺分泌,抑制局部炎症,保护细胞,治疗胰腺炎。善得定(善宁、奥曲肽)100 m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4~8 h每次,治疗3~7 d,也可延长到14 d。施他宁人工合成十四肽生长抑素,从第1天开始使用,首剂0.25 mg,持续给药6 mg/d,静脉泵入连续14 d或更长,然后减半量2~3 d后停用。

抑肽酶可抗蛋白酶和胰血管舒缓素,有抗休克作用,适用于重症胰腺炎的早期。激肽20 000 U/(kg·d),疗程5~8 d。

监控及治疗并发症

抗感染:急性胰腺炎为非细菌性炎症,但某些感染可以成为发病的原因,尤其国内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胆道疾病。如果继发感染可促使病情加重,因此有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尚有争议,目前多数意见为一般水肿型胰腺炎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胰腺炎出现休克、急性肺功能不全时,可短期(1~2 d)大剂量突击治疗。目前主张适时、适量、短期使用。效果较好的是甲基泼尼松龙,剂量2 mg/(kg·d)。

低血钙的治疗: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缓慢静脉滴注,用量可根据患者临床反应和血钙浓度决定。
小剂量胰岛素:小剂量的胰岛素静脉滴注,不仅能控制高血糖,而且能阻断胰脂肪酶消化腹腔内脂肪细胞,具有抗酶作用。

中医治疗(通腑泻下)

对急性出血性坏死型(重症)胰腺炎应尽早运用通腑泻下药。大黄15 g,芒硝9 g,元参10 g,甘草6 g,水煎服,1~2剂/d;大黄煎剂(30 g),口服或保留灌肠;大黄片(或粉剂)1.5 g/次口服:新清宁片3.0 g口服。

早期非手术治疗措施

介入性治疗——区域性动脉灌注。

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是否优于内科治疗尚不能肯定。无胆道梗阻者,原则上非手术处理即可。

转诊建议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以腹痛伴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为基础,如有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则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结核病史中的胆道疾病或饮酒等背景因素(注:胆系疾病,特别是胆结石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病因,占全部病例的40%左右;其次为酒精,占35%左右),辅以B超或CT等影像检查结果可给予明确诊断。在社区中,多数医疗条件尚不健全,一旦发现或怀疑急性胰腺炎,为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均要考虑转院。

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刘颖 刘凤奎

如有内容合作事宜,可联系小社(010-58302828-6872)哦!杂志订阅电话:“010-58302828-66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