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进攻罪恶之地讹答剌

 Winfred吴 2017-05-21

  在叙述这场世纪之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开战双方的各方面情况的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两位统治者之间的对比。
  成吉思汗从白手起家,统一蒙古各部,并进而臣服金朝、西夏、消灭西辽,在征服四海的艰苦历程中,他形成了精明、顽强,遇事冷静的性格,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更是一个罕见的军事天才。
  一般说来,开国皇帝总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比如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唐代开国皇帝唐太宗,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清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等,他们都是从一个普通人打打杀杀,一路血雨腥风走过来,没有过人的本领,早就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消灭了。因此,凡是在群雄竞逐中剩下来的,都是厉害角色。

  花剌子模国的国王摩诃末,他是一个继承他祖辈王位的国王,他的祖先已经给他创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不过,他这个“富二代”也不是一个等闲的角色,他在父辈的基业上,继续开拓疆土,往东,乘蒙古人进攻西辽的时候,占领了中亚两河流域最富裕的地盘,往西,一直打到了伊拉克,往北,打到了高加索山脉的阿塞拜疆。西欧哪个这个意义上讲,他相当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他也是一个厉害人物。

  总而言之,成吉思汗和摩诃末之间的PK,基本上是不相上下的。
  其次我们来看两大帝国之间的对比。
  西征之前的蒙古帝国,东起辽东半岛,西到新疆,南抵黄河中下游,北至西伯利亚,疆土辽阔,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而花剌子模国,也是一个巨人,它的领土东到新疆,西到伊拉克,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南部。地盘一点也不比蒙古帝国少。
  看样子,这两个国家,都是巨人级的,相当于当年的美国和苏联,双方实力都差不多。

  第三我们来看两国军队之间的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两国军队的数量,成吉思汗西征的部队大约是十五万到二十万人,全部是骑兵;花剌子模国的军队也是骑兵,数量大约是四十万。从人数来看,成吉思汗处于劣势。
  另外,从士兵的质量来看,成吉思汗的士兵是蒙古人,而花剌子模国的士兵大多数是突厥人,从人种来看,他们都是一个种族的,是近亲关系,不过突厥人长得比蒙古人还要高大一些,单兵作战,突厥人在身高和体力方面还是占上风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次大战,就像拳击比赛一样,双方都是处于同一个重量级的,他们应该都算是拳击比赛的最高级别——91公斤以上级别了。双方实力基本接近,谁胜谁负,那就看临场发挥了。
  听到成吉思汗前来进攻的消息,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征集了40多万军队准备迎战,部队比成吉思汗还多出一半。但是,为了避免伤亡,摩诃末不愿两军对垒来一场痛快的野外集团战。摩诃末的作战策略是:据城守卫,坚壁清野,你远来作战,打不破我的坚城,我在城里吃香喝辣,以逸待劳。让你蒙古几十万人马在野外游荡,喝西北风。到时你人马疲惫,后勤断绝,还不是被我打得落花流水。

  花剌子模国的国家也是繁华地方在东边,他的主要城市在今天的中亚两河地区,就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俗称河中地区。这里是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城市林立。西边的伊朗高原有点类似我国的西部,虽然地域很广,但基本上是不发达地区。花剌子模国新首都撒马尔罕和旧首都玉龙杰赤以及经济文化中心不花剌都在这里。这三个城市有点像我们的北京、上海和广州,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了。不同的是,花剌子模国这三个主要城市不是南北分布,而是东西分布,首都撒马尔罕在东边,大城市不花剌在中间,旧都玉龙杰赤在西边。

  摩诃末的具体战略部署是:将军队主力(十一万人)配置在都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旧都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库尼亚乌尔根奇)两地;将战略预备队配置在两地中间的战略重镇不花剌城待命机动,随时增援。
  摩诃末的打算当然有他合理的一面,远来的敌人一般总是来势汹汹,急于决战。对待远来寻战的敌人,当然是开始不要理他,自己安营扎寨,休息休息,养精蓄锐再说,等他疲倦了,心散了,再战就能以逸待劳,取得胜利。这一招,中国的老祖宗曹刿早就用了,而且效果不错。《曹刿论战》在中国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鼓作气的成语也是流传千古。摩诃末不知是不是看了《曹刿论战》,反正就把曹刿的老方法用上了,希望趁蒙古人疲倦的时候把他们打败。

  曹刿的方法当然没有错,但是,要看对象。蒙古人从来就在草原上生活,到处游牧,可以说,凡是有草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根本就不要什么后勤供应,牛马吃的是草,人吃的是牛羊肉和牛羊奶。而且花剌子模国中心所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是最好的草原,那草原比起蒙古本地来说还好得多,蒙古人到了这地方比在家里还好得多,摩诃末的如意算盘一开始就彻底打错了。还是我们的老祖宗孙子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摩诃末不了解蒙古人,怎么能够打胜仗呢?

  摩诃末的据城防守正符合成吉思汗他老人家的心意。你把全国的部队分散在几个城市,刚好让我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一个个瓮中捉鳖,你要是集中兵力和我决战,我还不一定打得赢呢!毕竟自己才20万人马,对方有40万人马,双方都是骑兵,而且中亚的民族在身体素质方面比起蒙古人还要强壮一些。不信,你看看今天阿塞拜疆那些壮汉就知道了。

  摩诃末为什么要来据城守,而不是和蒙古人来一场野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经和蒙古人交过一次手,知道了蒙古人的厉害,所以不敢再野外和蒙古人作战了。
  蒙古军在进攻西辽时,西辽末代皇帝屈出律率残部逃走,于是一支蒙古军队奉命追剿屈出律。
  据多桑《蒙古史》记载,此时,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也准备攻打屈出律。对于这个即将灭亡的王朝,谁都想占一点地盘,捞一点好处。
  当摩诃末赶到战场的时候,蒙古人刚刚打了一场打胜仗,打败了西辽军队和他们的同盟军蔑儿乞人。这时,战争刚刚结束,战场上硝烟还没有散尽,摩诃末带人四处搜寻,最后发现了一个重伤未死的蔑儿乞人,摩诃末询问得知,蔑儿乞人已经被蒙古人打败,蒙古人带着大批战利品刚刚离开。
  看到好处都被蒙古人占去了,摩诃末率领军队向蒙古人追去。多桑《蒙古史》中没有说明摩诃末追击蒙古人的原因,我估计,摩诃末可能是认为蒙古军剿灭了屈出律和蔑儿乞人残部,收获了很多金银财宝和俘虏,于是想要分一杯羹,毕竟金银财宝大家都想要啊!
  摩诃末沿着蒙古人留下的痕迹,追了一天一夜,终于追上了蒙古军队。




欢迎您到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成吉思汗家族是如何打到欧洲的——蒙古西征纪实》 第30节
作者: 陈文中



  正在摩诃末准备向蒙古人进攻的时候,蒙古军主帅(《札兰丁传》以及其他一些史书认为此主帅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派来使者,说蒙古帝国和花剌子模国是友好邻邦,双方应该和平共处。并说自己曾经得到过成吉思汗的旨令,说是如果遇到花剌子模国的军队,应该友好相待。现在既然遇到了贵军,请求把自己所俘获的蔑儿乞人和得到的财物分一些给贵军。

  蒙古军队在这里为什么这么谦卑呢?我想还是双方实力差距的原因,并非术赤所说的双方是友好邻国。蒙古军队刚刚和西辽人以及蔑儿乞人打了一仗,消耗了不少兵马,大家也很疲惫了。现在碰上兵强马壮的花剌子模人,肯定打不过他们,不如主动示好,把一部分战利品送给他们,好让自己安全撤退。
  按道理来说,术赤这样做真的是仁至义尽了,我辛辛苦苦缴获的战利品白白送给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但是高傲的摩诃末却自恃自己的军队比蒙古军队多,对蒙古人送的这么一点东西看不上眼,他需要的是消灭蒙古人,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抢过来。于是他对术赤说,成吉思汗虽然命令你们不要攻击我,但是上天却命令我来攻击你们。我将要消灭你们这些异教徒,以报答伟大的真主(真的是狂傲得可以)。
  蒙古人求和不能,不得已只好应战。
  摩诃末率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向蒙古人进攻,蒙古军队同仇敌忾,也勇猛的向花剌子模国人冲杀过来,结果是蒙古人反而杀进了花剌子模的阵地。

  呵呵,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摩诃末这下见识了蒙古人的厉害,切身感受了“强中更有强中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蒙古军队先是击退了花剌子模军的左翼,进而直捣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所在的中军,在蒙古人凶猛的进攻下,摩诃末的军队快要崩溃了。
  就在中军快要被击溃的时候,幸好太子札兰丁亲自率领的右路获得了胜利,击退了蒙古军队。他一看父皇危急,赶紧率右路人马驰援中军,激战一番,这才稳住阵脚。
  双方鏖战至太阳落山了都没有分出胜负,于是各自鸣金收兵。
  入夜,蒙古军燃起了很多火堆,迷惑敌人,然后全军却悄悄地撤退,等第二天早上花剌子模人发现了,蒙古人早就跑远了,追也追不上了。

  这次战斗带给摩诃末的震惊是很大的,拉施特在《史集》中这样记载:“他心中惶惶不安,内心的纷乱扰乱了外部行动。当他亲眼看到敌人的强大和威力,了解了此前发生的惹起战祸的原因,慌乱和忧愁的心情逐渐支配了他,他的言语行动中时常流露出后悔之意思。”
  经此一役,摩诃末始不敢蔑视蒙古。他曾对身边的亲信说,我遇到过的敌人有很多,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厉害的军队!
  确实,摩诃末当年也算一个厉害角色了,但是,在天下最厉害的蒙古人面前,他只有挨打的份了。
  因此,在开战之初,虽然摩诃末拥有40万军队,比蒙古军队多出一倍,但是摩诃末还是很担心。他自认为自己军队的数量虽然远远多于成吉思汗的军队,但是,花剌子模军队纪律的严明性,士兵的效忠程度以及士兵耐苦服劳的习惯等都远远比不上蒙古军队,况且己方作战之动因也远比不过对方(毕竟战争是由自己挑起的,对方是师出有名嘛),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据城防守,不主动向蒙古人进攻,也不和蒙古人进行主力决战。

  摩诃末的这种对策正符合成吉思汗的心意,你一个个城市分散防守,正好让我集中优势兵力,一个个来消灭你们,就像老话所说的那样:江边洗萝卜,一个一个来。
  成吉思汗首先要攻打的就是那个“也拿勒索”先生杀人放火的讹答剌城。摩诃末给讹答剌城派去了5万人马,后来想想还是不放心,又派大将哈喇察带一万人马去,协助“也拿勒索”守城。
  成吉思汗亲自领兵前来,“也拿勒索”先生不敢掉以轻心,他整修了城堡、加高了城墙,还在城外修了一道外部防守堡垒,把军用物质也全部准备齐了。等这一切工作都做好之后,就静等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到来了。
  公元 1219年秋天,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讹答剌城下。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这样记载道:他们兵临讹答剌城下,
  杀气腾腾,连闪电也不敢向前迈步,

  霹雳也不敢高声布道
  “也拿勒索”先生已经布置好了城市的各项防务,城内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他派马步兵驻守城门,自己则登上城楼查看敌情。他从城楼上举目眺望,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他所看到的骇人景象吓得他用嘴咬住了自己的手背(这个动作确实奇怪,但历史书上确实是这么写的)。
  只见城外空旷的草原上已经成了一片军队的海洋,黑压压的看不到边际,雄狮劲旅,人吼马嘶,金鼓齐鸣,声震大地。你想想看,20多万人马挤在一块旷野上,那声势有多浩大,难怪“也拿勒索”先生吓坏了。
  当时的花剌子模国人,后来变成成吉思汗的手下官员的波斯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志费尼先生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这样描写当时的场面:
  天变蓝,地变黑,
  大海因金鼓齐鸣而沸腾。
  他用手指向原野上的人马

  一只无穷无尽的军旅。
  让大地变黑,那人马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攻打一座小小的讹答剌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马,英明的成吉思汗根据对方的防御部署,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决定。他派二儿子察合台和三儿子窝阔台在这里围困讹答剌;派大儿子术赤进攻周围的小城市;自己和小儿子拖雷则取中路,渡锡尔河,向西南横渡红沙漠直逼花剌子模国的中心城市不花剌。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先打不花剌,这是很有讲究的,不花剌在两个首都中间,攻下不花剌,就截断了新旧两个都城的联系,就可以关门打狗了。而且,同时围困、进攻花剌子模最重要的三座大城市,可以使它首尾不能相顾,左右无法互援,便于自己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成吉思汗的这一招钳形攻势,已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被搬上了各种军事教材。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来看讹答剌城的战争吧。
  因为在蒙古军队到来之前,“也拿勒索”先生派人整修了城墙,构建了外堡,修缮了军备,并且大量储备粮食及军用物资,加之城内的守军数量也还可观,所以蒙古军队围攻了5个月之久,都没有把它攻下来。
  但是蒙古人有的是耐心,围城对他们来说是拿手好戏,因为他们就在城下的草原上一边围困敌人,一边放牧,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般的军队,在进攻敌人的时候,往往由于后勤供应的原因,但求速战速决。但是蒙古人却不同,他们是游牧民族,他们远征的时候,赶着羊儿马儿一块前进,士兵饥渴的时候,喝的是马奶,吃的是羊肉,并且一旦食物不足,还可以把马杀了来吃,万一遇上攻城之战一时不能马上获胜,蒙古人则在城下就近放牧,长期围困。
  所以,蒙古军虽然围困了五个月都没能攻破讹答剌城,但蒙古军士气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在城下放牧,继续围攻不懈。你想想看,花剌子模国有的是优质的草原,结果蒙古人的战马越养越强壮,羊群越养越肥 ,蒙古人的生活越来越滋润。

  蒙古人一般放牧,一边攻城,生活战争两不误。城下,巨大的攻城利器——抛石器一字排开,为数众多。每次攻城的时候,蒙古人的抛石器把石头抛到城墙上,把城墙的守军砸得血肉横飞,以致他们一看到城下的抛石机开始工作,收据就赶紧找一个地方藏起来。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更让讹答剌人胆战心惊的是另一种从来也没见过的新式武器——火药。通过抛石器,蒙古人把引火球(火炮)、蒺藜火球、毒药烟球、霹雳炮、雹天雷等众多花剌子模人见都没见过的火药武器抛上城墙,一时浓烟四起,烈焰燃烧,响声震天,弹片横飞。



http://freetxt.,TXT小说共享论坛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成吉思汗家族是如何打到欧洲的——蒙古西征纪实》 第31节
作者: 陈文中



  所以,虽然城高墙固,兵精粮广,蒙古人一时未能攻克讹答剌城,但是蒙古军队的进攻带给讹答剌军民的震惊是巨大的,尤其是蒙古军的新式武器——火药武器的使用带给讹答剌人的震惊和恐惧,那简直是无法形容!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蒙古人怎么会使用火药武器?火药不是汉族的发明吗?
  你可别以为蒙古的铁骑只会在草原上奔袭。同西夏和金国打了那么多次仗,他们早已学会了如何打阵地战,如何攻城。排兵布阵,攻城略地,在他们来说早已是不在话下。而且这次听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大将木华藜从金朝前线给大汗送来了5000人的中原工匠以及一些先进的攻城工具。这无疑是极重的一份厚礼。

  说实话,虽然当时世界战争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但是当时的中国俨然已经一只脚跨进了热兵器时代,当时的中国,火药武器已经是高度发达。
  自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明之后,火药与军事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种火药武器也随之发明。利用火药武器来攻城,在中原地区已是广泛运用。蒙古军队大肆侵略中原,攻西夏,战金国,侵南宋,与各国军队交手无数,早已学会了攻城战法和火药武器。(唉,可惜的是,宋朝拥有如此先进的武器,却抵挡不住蒙古的铁蹄)
  这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火药武器,对于中亚的花剌子模国人来说,完全是一件陌生的东西。因此,当攻城的蒙古军士首次使用这种先进武器攻城时,讹答剌人惊得魂飞魄散。
  围困日久,城内人心惶惶,军民士气低落,讹答剌人的处境变得绝望起来。
  这时,讹答剌的另一员大将哈喇察扛不住了,他劝“也拿勒索”先生投降,把城池献给蒙古人,让蒙古人饶了他们的性命。“也拿勒索”知道自己是引起战争的罪魁祸首,投降肯定是死路一条,坚决不肯投降。当然,理由不能说出来,他冠冕堂皇地对哈喇察说:“如果我们不忠于我们的国王,我们如何为自己的变节辩解呢?我们又拿什么理由来回复穆斯林的谴责呢?”这理由多么崇高,要是不了解“也拿”先生的前因后果,你一定会认为“也拿勒索”是一个爱国忠君的伟人。其实,世界上的事情大多是这样,冠冕堂皇的话语后往往有见不得人的隐私。

  但是哈喇察可不愿意做替死鬼,他要逃跑。当天夜里,他率领自己的那一万人马打开城门准备冲出蒙古人的包围圈,找一条活路。但是,他刚刚打开城门往外冲,蒙古人就顺着打开的城门往里冲,结果你就想得到了,蒙古人冲进了城里,而蒙古铁骑一旦冲将起来,谁人能挡?
  伟人列宁曾经说过一句话:堡垒总是最容易从自己内部被攻破。想想也是,灭掉强大得不可一世的苏联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自己。
  而同一个道理,国民党也是自己灭掉自己的,连老蒋自己都说“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
  蒙古人围攻了几个月之久都没能攻破的城堡,一下子倒叫花剌子模人自己给打开了,这真的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蒙古人喜出望外,抓住机会,如饿虎扑食,直扑城内。于是一番厮杀,杀他个措手不及,不仅大获全胜,而且也抓住了准备逃跑的哈喇察,俘虏了他的军队。
  蒙古士兵把哈喇察带到了察合台和窝阔台面前,哈喇察请求投降,察合台说:“你不忠于自己的主人,我们又怎么能够指望你忠于我们呢?”于是把哈喇察和所有士兵全部杀掉。

  蒙古人用刀来欢迎敌人的“叛徒”。在重血性的蒙古人那里,无论哪一方面的叛徒都是可耻的,这是蒙古人处理叛徒的独特做法。例如,王罕之子桑昆的马夫阔阔出,因为让他的主子死于荒野,被成吉思汗处死。又如,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几名背叛者来投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砍头以作为他们的劳苦之报。相反的是,泰赤乌部纳牙阿,劝其父兄放掉被他们捉住的首领——成吉思汗的死敌,倒因此受到成吉思汗的嘉奖。这与咱们汉人的思维有所不同。汉人讲究的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者择主而事。遍观一部《三国》,无数的将领不断地跳槽,改投他主,直到找到自己中意的主子为止。例如,刘备先是依靠幽州太守刘焉发的家,其后投中郎将卢植,再其后,靠曹操,投袁术,依刘表,直至自己扯起大旗单干。又如,五虎上将之一的赵子龙,初在袁绍帐下,后来弃袁绍而投公孙瓒,最后为刘备效忠卖力;谋臣荀彧,旧事袁绍,后弃袁绍而投曹操;智谋贾诩,先事李傕,后为张绣用为谋士,最后为曹操重用;虎将太史慈,先在扬州刺史刘繇手下效力,后为江东“小霸王”孙策重用;大将徐晃,初为杨奉所用,后改投曹操。这样的事例简直太多了!而以多数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可过多指责的。

  由于哈喇察的逃跑,蒙古军队得以顺利地占领了讹答剌的外城,他们把城内的居民统统赶出城外,大肆掠夺财物。“也拿勒索”先生则带着两万人马躲进了内城,死亡已经不可避免,他们决定和蒙古人以命相搏,他们每一次派出50人冲出内城和蒙古人厮杀,拿身子去拼刀枪,给蒙古人带来了极大的伤亡。这样,在内城他们又坚持抵抗了整整一个月。

  两万人马就这样零打碎敲全部消耗光了,最后,内城只剩下。蒙古人终于冲进了内城,“也拿勒索” 他和两个手下跑到房顶上继续抵抗。
  “也拿勒索”这种战术非常奇怪,每次派50个人和数万蒙古人拼杀,无异于把一只绵羊放到了狼群中,对狼群造不成很大的伤害,毕竟50个人的进攻力是非常有限的,要是一次出动一两万人马和蒙古人来一场硬拼,可能对蒙古人的杀伤要大得多。这说明这个“也拿勒索”先生水平实在不行。按照他的这种战术,别说2万人,就是10万人也会被蒙古人一一“笑纳”的。

  由于察合台命令捉活的,站在屋顶上的三个人还可以抵抗一下。蒙古人“优待”的是他,所以没有人用箭射他,他两个手下可就没有高的待遇,很快就被射杀了。于是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屋顶上继续负隅顽抗,武器用完了,他就在屋顶上用石头在砸蒙古人,宫女帮他拿石头,他负责往下砸。呵呵,讹答剌的女人也是好样的,和“也拿先生”战斗到最后。最终,连石头也没有了,蒙古兵冲上屋顶把他捉住了。“也拿勒索”先生被绑个结结实实,系上了沉重的铁链。

  我一直想不通,这样视死如归的“也拿勒索”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为什么不死的壮烈一点,从屋顶上纵身一跃,那不精彩得多,再不济也一刀吧自己给杀了,那样也不会落到蒙古人的手里。无论这么样,都不会再被蒙古人羞辱了。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也拿勒索”成了蒙古人的俘虏,被蒙古人好好羞辱了一番。
  察合台把“也拿勒索”送到了正在攻打花剌子模国首都撒马尔罕的成吉思汗那里,把他交给自己的父亲处置。
  看到仇人,成吉思汗说,你不是要钱吗?好,我成全你,让你带着银子去死。成吉思汗命人把银子烧成溶液,然后把滚烫的银水灌进“也拿勒索”的耳朵,这个贪鄙的家伙就这样完蛋了。
  蒙古人占领了讹答剌之后,除了工匠之外,把所有的男人全部杀死,把城市拆毁,内堡和城池被夷为平地,就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从此变成了一片荒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