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源》第五篇三易迷踪

 和风之旭 2017-05-21



   五 .三易迷踪  


  易有三易,它们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有关《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书籍太少,即使是《周易》也有着很大的争议,所以我们一起探讨,对与错,各抒己见。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周易》。因此,我们从《周易》开始。


22.《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典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来对它褒贬不一。称赞它的说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群经之首。反对它的则是认为它就是古代的一部占卜之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周易》的研究还不够,存在诸多疑问,缺乏共识。单凭人们的臆想、猜想来下结论,难以让人信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几千年来争论不已,喋喋不休。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我们以甲骨文的易字开始,也许对《周易》的研究有所帮助。

   这是甲骨文的易,图画会意字。我们把易字向左旋转90度,成。古人为了刻契方便,横字竖写。易有三部分组成:上头是被云遮的半边日,中间是云,下边是雨点。易的含义是:天气变化莫测,时阴时晴,时云是雨,阴阳不定。易的横写浅显易懂,易是一个最容易的字,就连一个小学生也能看明白。可我们自己却楞楞的没看明白。说什么易是简易,平易,变易,不易。日出为易,日月为易。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易是蜥蜴,甚至还有的人认为拿小石子双手互换就是易。如此重要的经典之作《周易》竟被乱说一气。小小的九十度转了三千年。

  《周易》八卦来源于伏羲八卦。《周易》八卦借助伏羲八卦的形式和阴阳符号,以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易”来占卜人事的吉凶祸福。

  《周易》八卦占卜的方法是:把“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分别用“乾坤坎离巽震艮兑”代替,称八卦,每卦六爻,从下而上进行变化,又分八卦,共计六十四卦。以各卦各爻的阴阳符号的变化,根据卦辞爻辞的具体内容进行占卜,这就是《周易》八卦占卜的方法和过程。

乾卦是《周易》八卦的首卦,它代表天,为阳、为君、为父、为仁等。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爻辞是卦辞的具体内容。乾卦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上九的“亢龙有悔”,六爻之中说的都是龙。准确的说乾卦就是“龙卦”。龙者,雷电也,还是一种自然现象。

《周易》八卦的六十四卦就是由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重叠变化而来。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象辞、彖辞、系辞等都是固定不变的。占卜者,用所起的卦去套用固定的卦辞、爻辞等。所以《周易》八卦占卜,泰卦不一定吉,否卦不一定凶。因为这纯粹是一种阴阳符号的变化,和吉凶祸福无关。就是周文王,姜太公再世,他们也算不准。因为阴阳符号的变化和实际的吉凶祸福无关。

  《周易》八卦是周文王所画,那时,还没有五行之说,可是在《周易》八卦的每一卦中都有一定的五行阴阳属性。如乾卦为阳金,坤卦为阴土等等,它和洛书的阴阳五行图案完全吻合,我们不得不说《周易》的排列顺序也是一种拼凑。

  我们知道殷商是奴隶制社会,它的统治基础就是神权观,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大量卜辞中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商朝末期靠烧灼的龟甲兽骨来传达神的意愿的这种神权观已经无法让人信服,再加上殷纣王荒淫无度和残酷统治,奴隶,包括奴隶主贵族纷纷起来造反。殷商王朝岌岌可危。周文王姬昌借被囚在羑里之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写了一部《周易》。《周易》八卦以阴阳符号变卦来定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让人认命懂礼,最后达到治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目的。天命和礼治是《周易》的核心,以阴阳符号为依据的占卜仅仅是一种手段。天命观和礼治思想使周王朝延续了八百多年,直到现在《周易》的天命观和礼治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这才是《周易》的核心价值和历史功绩。

  礼治就是等级,上级管理下级,下级服从上级,越级或不听就是失礼。如乾卦,上九是天,九五是天子,初九、九二、九三、九四,就是天子领导下的臣民。《周易》是一部管理之书。以《周易》八卦去占卜,我想周文王自己也不会相信。有很多《周易》八卦的爱好者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的占卜术,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浪费。

 





23.《连山易》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诅祝》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这就是古籍对三易的记载。

  我们已经论述过,伏羲氏为了对生命的起源和生命过程进行描绘,分别用了两种描绘方式,一是十二个图画会意字,二是人首蛇身图。《连山易》是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用阴阳符号对生命的起源和对生命过程的另一种描绘。《连山易》不是三书八卦,而是六书十二卦。

 

  由图可知,男极在巳,女极在亥。男女结合,孕男育女。子生男午降女,有生有死,循环不已。人的生命就是连续不断的大山,此起彼落,无尽无息。这是《连山易》用阴阳符号对生命起源和生命过程的另一种诠释。

  《归藏易》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它以地、以阴、以母为主。和《周易》一样,服务于当时的社会制度。资料有限,仅仅是自己的一点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