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爸-詹晶明】 我们的孩子在上学读书初期,有很多是“不会学习”的,毕竟上学读书写作业,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些行为,相比于过去十分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要严格了很多,受约束了很多。 更要紧的是上课听老师说话,真的很不一样,有时会真的听不懂,或者还没有听清楚,老师就已经讲过去,还要反过来提问……回答不出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还有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在课堂上听老师上课说话,与平时听爸爸妈妈说话有什么不同,因此,很不专心,很随意…… 当然,有的孩子过于紧张老师的言语,也会导致恐惧,不知所措地潜意识逃避,表现出对学习的完全不理解等等 我们的孩子“不会学习”是很正常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注意到了呢?其实,我们的孩子“不会学习”还不仅仅表现在小学出入学的时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也同样会出现,比如学习新的功课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出现“不会学习”的状态,有的情绪比较敏感的孩子,对更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包括更换一个新的学科老师都会出现“不会学习”的问题。 “不会学习”是一个比较普遍,并不严重的学习问题,但是我们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却是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创伤。造成这个创伤的最重要原因是——父母只看到了孩子逃避学习、写作业的行为,就以为这是孩子“不愿意学习”的表现,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不会学习”的表现。 的确,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不会学习”是一个孩子懒惰和懈怠的最初原因,而由“不会学习”转入了“不愿学习”的关键因素,是我们父母在与孩子沟通和教育时,其目的非常简单粗暴,常用三种——禁止、允许、责备。 这三种教育目的,往往让我们的孩子处于紧张的疑虑,或恐惧之中。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说自己懒惰,也无法向父母表达,其实他是“不会学习”——孩子根本无法认知到这个概念。所以,每次被父母禁止玩耍,被责备学习偷懒,几乎一切的被允许都是有学习条件束缚在先时,会感到万分的痛苦,转而痛恨自己的学习,课本和作业。 “不会学习”就这么走向了“不愿学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关于如何将孩子从“不会学习”引向“热爱学习”,那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痛下决心,彻底清理到那三个简单粗暴的教育,重新构建一个充满了爱、理解、包容、协助的真诚情感教育沟通模式,我们孩子的“不会学习”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比如平时我们常跟孩子说:“宝贝,该写作业了吧?玩得差不多了哦!”——这是责备。如果把换成有爱的真挚语言就是:
在我们协助孩子回忆老师上课讲课情景时,就是在告诉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会学习”。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越小的时候,越需要这样的引导和教育。 切记切记 我们父母不要仅仅只是掌握了,在情感音阶上的责备、愤怒音符、音调,一定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情绪,让它处于真挚的爱怜欣赏之中,理解包容之内。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令人信服的生活故事,一个美好有趣的回忆,就能让他们从中获取正面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而对于一个中学生,青年人,要想说服他们好好学习,过去的那些故事是难以打动他们的,他们更期望通过哲理的思辨,以及周密的推敲和思考来从中获取学习热情和追逐理想的动力。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真相的追寻和探究已经到了极高的热度,所以,我们的在激发青春期孩子“热爱学习”时,必须真实地与孩子辩论,并战胜他。 比如孩子说他不喜欢化学,所以,他的化学成绩不高。这个观点是不够真相的,我一般都会与这样的孩子说:“你是真的不喜欢,还是真的学不会?这可是两件事情哦!” 引导孩子必须明确地思考“不喜欢”和“学不会”之间的差异在哪里,然后再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的核心观点——一个学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说自己不喜欢的。 这些真相,或者十分接近真相的语言,是可以非常棒地激活我们孩子的学习热情的哦! 一位具有高度教育修养的父母,是能够教会孩子通过公开表达自己意见,并进行思辨的。这样的父母是会向自己的孩子述说自己的疑问和疑难之处,同时诚恳地邀请孩子们也说出自己的相关看法和主张,然后激发孩子们愿意与我们一起慢慢地,严密地进行推敲。 这样的父母,说话的语言一定是温和的,充满了爱和信任的,是时刻在表达愿意理解和协助的情绪的,是完全发自内心的。 亲子之间的这种沟通,能非常轻松地构建起一种信任、坦诚、融洽的气氛,能坚实地奠定我们孩子的善恶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这个做到了,我们孩子的学习热情就一定能得到激活,孩子们为了能更好地与父母,甚至能与一些他们所敬佩的长辈一起参与理性的思辨分析,一定会展开自己的学习能力,如饥似渴的奔跑在学习求知的大道上! 父母的语言,是可以感化孩子心灵的不可替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更是心有灵犀的想通艺术,我确信一切亲子之间的很糟糕的冲突,都是由于我们父母不善于跟孩子沟通而引发的。这中间肯定包括了最大的亲子冲突——父母认为孩子“不愿学习”的懒惰和懈怠,与孩子不接受这样评价的严重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