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仨 | 我们俩都老了

 生命如花520 2017-05-22

这是百草园精选推荐的第 6 本好书

-《我们仨》-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仨》共读计划的第一天。在接下来的十天里,我们将一起阅读杨绛先生的这本回忆性作品,听她娓娓道来“我们仨”的故事。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我们仨》的第一部:《我们俩都老了》。

/ 原书第一部分只有两页,主要是描写杨绛先生的一个梦境。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幕,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锺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锺书自顾自先回家了吗?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寻觅归路,忽见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忙拦住他。他倒也停了车。可是我怎么也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锺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抗战胜利后,约1946年,摄于上海。从左至右杨绛、钱瑗、钱锺书


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1935后,新婚后的钱锺书和杨绛搭乘邮轮赴英留学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钱锺书听完杨绛的梦,说那是典型的老人梦。何谓老人梦呢?意思大概是梦中人常常迷失、步入荒凉并呼喊着寻找故乡等等,这类梦境元素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只是可能对老人来说更加频繁。人从中年逐步迈入老年,那种莫名的恐慌、虚空,是饱读诗书或行路万里者也不能幸免的。杨绛在梦里行至苍茫无人的地界,有钱锺书陪伴时,二人还可以说说笑笑,但一下子锺书不见了,她便慌了,紧接着便陷入层层凄惶。实际上我们知道,所谓老人梦不是只有老人才会做,年轻人也会,只不过他们醒来后生活与梦境截然相反,亲人朋友随时可以寻找,故乡随时可以归去,错过了下一班车,下下班车总会再来;但老人醒来后却发现,梦中的荒郊野地和现实比起来,似乎并没有可怕到哪里去,故乡如果能回去,就回去了,如果不能则再难归去;错过了这班车,还能等得到下班车的到来吗?爱人随时都有可能先自己而去,亲人朋友也多是分离,五湖四海如何去追寻?更不用说阴阳相隔,再难相聚。但对彼时的杨绛来说,老人梦又是幸福的,因为醒来之后,锺书就在身旁,一切都那样刚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