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印人 | 瓦翁先生逝世七周年祭特辑(下)

 文山书院 2017-05-22

【按语】今年52日是著名篆刻家瓦翁先生逝世七周年,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特约请李路平、李双阳、陈道义、杜志强撰文,分两期刊出,以表对先贤的怀念。



瓦翁(19082008),原名卫止安、卫东晨,祖籍浙江萧山,生于江苏苏州,卒于江苏苏州,享年100岁。生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园林绿化局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苏州图书馆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


“印学三举”忆瓦翁

陈道义


“江南三月雨/雾一样的柔/烟一样的轻/水乡十里撒银丝/船在网中行。”

这是1989年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到苏州观光时,瓦翁在留园为她所吟的诗。今天在瓦翁仙逝五周年的祭日里,我们重新吟诵这首诗,仿佛瓦老的身影仍“在网中行”,如“雾一样的柔”、“烟一样的轻”!

笔者来到姑苏工作,以书法篆刻之缘拜识瓦翁并聆听他的教诲,是十分荣幸而又受益匪浅的。相信每一位结识他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首先,瓦老为人洒脱,人缘好,总是笑呵呵的,在各种场合谈话不仅幽默,而且富有启发性,经常将时事、政策、思想、艺术等理论自然而然地贯穿到他的言谈中,能让听者在欢笑中获得知识和灵感。因此,书法界的、文艺界的、省市政府的、学校的、社区的……许多活动都以请到他出席为荣。其次,瓦老年事高时思维仍然敏捷。比如,2000年,笔者在自己工作的校园里举办了一次书法篆刻汇报展,年逾九十的瓦老受邀莅临指导,观看拙作时问及题款中的“弘远”是不是我的字号,然后就出口成章地说“以弘致远”并落笔题赠勉励我;当校方领导请求他题字时,他立即书“树德”二字作为我们师范院校的座右铭,并嘱咐“可以刻石竖在校园里”。在场的人无不惊叹!又如东吴印社的一次雅集活动,瓦老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也不顾其家人的劝阻,坚持来到活动现场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而且他还顺理成章地提出“我们要抓印学三举:一举曰学篆,不仅是写篆书,更重要的是学篆书之原理;二举曰读印,理性分析古玺尤其是秦汉印美之所在;三举曰博识,不仅能刻印、会刻印,而且还要博闻强识,增加文化修养”。句句涵义深刻,语词铿锵有力,出人意料!另有“九十九向前走”等“名言”,即便在临终前,他还有“永别了人间天堂,再会吧花花世界”这样充满才华的自挽联语。再次,瓦老平易近人,十分关心并提携后学,因此他的学生老少皆有。记得有一次,苏州与青岛书法篆刻联展在苏州文联艺术家展厅亮相,开幕式结束后他拉着我的手来到拙作前,鼓励有加而又善意批评,并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今后要在东吴印社挑点担子。此景此情一直印在我的内心深处!

回忆瓦翁对艺术的贡献,人们常常联想到他“八O后”(80岁以后)在全国展览中获奖的那一手飘逸雅健的小楷,这确实是他名扬海内外的代表作之一。其实,笔者以为瓦老在印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更大,他精鉴别、富收藏,在九十寿辰时,将自己数十年精心收集、珍藏的18种24部明版印谱及少数善本无偿捐献给苏州图书馆,为使更多人从中获益。金陵印友杜志强先生作《片瓦草堂珍藏印学资料述录》,对瓦翁历年所藏印谱等各种印学资料钩玄提要,录叙其珍,我们读后感到瓦老印学题跋亦史亦论,有条有理,可见其研究之深,非常值得后人沿着他的印学道路继续前行并探索。瓦老刻印虽不多,但每每有创意,或表现印文内容的思想性,如 88岁那年,刻了一枚印章“二八年华”、90岁时刻“九十学步”等;或在章法布局上出奇制胜,有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如“片瓦草堂”朱文印以横向取势,留白空灵,书卷文人气息浓郁。他参与创立东吴印社,担任名誉社长,始终关心和支持印社的发展,还专作名篇《东吴印社记》。总之,片言只语难以描述瓦翁的深邃,他的艺术、他的学问、他的胸怀就像他曾经生活过的仓米巷一样悠远而耐人寻味。

近年来,每当我到市文联书协办事的时候,偶尔会情不自禁地走到仓米巷,看看瓦翁的旧居,仿佛感觉到他步履蹒跚的背影及其小院门口回首告别客人的微笑!回忆他生活中富有艺术哲理的言谈,语义深长,而他那并不地道的吴侬软语之表达却像“雾一样的柔”、“烟一样的轻”!

原文载2013年《道在瓦甓——纪念瓦翁先生逝世五周年同门书画作品集》


瓦翁《东吴印社记》



瓦翁《东吴印社记》(局部)


陆俨少题《瓦翁治印》


丹青不知老将至


九十学步


九十学步


人老书荒


人书难老


瓦翁藏书


瓦翁好之


肖形印


肖形印




瓦翁捐献珍稀本明刊印谱五种述录

杜志强


在苏州图书馆数以万计的古籍藏本中,保存了近二百部古今印谱,其中尤以一九八九年卫东晨(19082008)瓦翁先生捐赠之二十四部明代印谱为重要。现择取其中存世较为珍稀之五部述录之,以冀印界同道予以关注,并加以深入地研究,不负瓦翁老献之公藏,弘扬印学之意愿。

一、集古印谱


《集古印谱》(图1),明王常编,顾从德校。明万历刻本,三册(高二十五点五厘米,宽十七点三厘米),残本。线黑口,四周单边,版框高二十点七厘米,宽十三点七厘米,墨色版刷。双面刊印,每面一至八印,四行四列界格划分(间随释文长短而变化),取上印下注版式,下注释文、印质、钮制及考证文字。版心中刻“集古印谱卷几”,下刻叶次,镌有“顾氏芸阁”四字。各卷端顶格题“集古印谱卷之几”,次二行均署名“太原王常延年编,武陵顾从德汝修校”。卷末行有尾题“集古印谱卷之几终”。整装封面题“集古印谱,万历木刻墨刷本三册,卷二、三、四,瓦翁(钤‘瓦翁好之’朱文长方形)”。卷内钤:“传岩之印”白文、“马宗默印”白文,“铁泉”白文,“曼壶龛”白文,“瓦翁”朱文等鉴藏印。

整装衬叶有瓦翁老题识曰:“徐子晋《前尘梦影录》:‘吴门椎拓金石而不解作全角,迨道光初年浙禾马传岩能之,六舟得其传授。阳湖李锦鸿亦善其技,乃得自六舟’。是谱每册钤有传岩二印,定为马氏所藏。瓦翁”

所存卷二上平私印,始于铜印“东富”白文印,止于第四十六叶后幅“山千秋印”白文印。

卷三下平私印,始于铜印“千万”白朱文印,止于第五十一叶前幅铜印“周明印”白文印。

卷四上声私印,始于玉印“董修”白文印,止于第四十二叶铜印“范□之印、范君家印”两面白文印。

该本卷三末叶附有卷一“铜虎符”侧影拓残叶一面,瓦翁老注曰:“此系卷一四十六叶后叶,重写板口,计缺自五十一后叶,迄五十九叶止”。卷四末叶,瓦翁老注曰:“此叶为原四十二叶(重写板口),计缺自卅四至四十一叶止”。

瓦翁老对顾氏《集古印谱》刻本,清晰如此,其珍藏除此“马传岩藏本”墨刷外,尚有隶属原刻“姚起刻本”后印本之“瓦翁藏本”全帙和“副启藏本”朱刷残本。

此《集古印谱》马传岩藏本,是笔者所知见的三部原刻“姚起刻本”墨刷本之一,其它两部是珍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苦铁藏本”、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庞青城藏本”。均为《集古印谱》木刻本之原刻上品,故此虽残存三卷,仍属珍稀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有《印薮》六卷,入子部艺术类存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各处公藏馆有此谱者众,然个中版本均需缜密梳理。

笔者有拙文“关于顾氏《集古印谱》和《印薮》版本的初步考察”发表,详述了《印薮》的版本问题,此瓦翁老藏本三种即是我论证资料的原点。况乎行文中得瓦翁老赐教启迪良多,由衷感激!

二、博古印谱

 


《博古印谱》(图2),明资旭旸编。明万历刻钤印本。一册(高十八点七厘米,宽十厘米),残本。金镶玉装,原叶高十五点三厘米。四周单边。版框高十一点六厘米,宽六点九厘米,蓝色版刷。双面钤印,每面一至四印,二行二列界格划分(间随释文长短而变化),取上印下注版式,下注释文、印质、钮制及考证文字。版心上刻“印谱、卷几”,下刻叶次。卷端顶格题“博古印谱卷之几”,次一行署名“武林资旭旸编梓”。整装封面题“博古印谱残叶,万历刊本。(钤‘瓦翁’朱文印)”。卷内钤“瓦翁好之”朱文鉴藏印。

全册共辑得原谱残叶五叶九面。首存卷二第一叶之前幅,列目“秦汉小玺”首方为“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九字玺,下注释文曰:“白玉盘螭钮,国子博士文寿承云,玺以九字成文制作精妙。其书乃李斯小篆,无毫发失笔意,非昆吾刀不能刻其文,亦非汉已后……(余转后幅,残损)”。残存之叶皆卷五所有,分别是第十一、十二、十七、二十叶。在第二十叶版心上有“卷五终”字样,可推知其谱之规模并不大。

考其残存所摹玺印二十方及释注文字均存见于顾从德、王常所编辑的《集古印谱》刻本。所以可判断出该谱出版年当为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年)以后。具体成谱时间尚待全帙的出现。

印谱编梓者资旭旸,又曾参与了明《古今说海》刻本之编印,其内封有“武林资思亭发兑行”及“武林资旭旸印” 版刻印记。

该谱为知见谱目中所独存,虽为散本残叶也甚是珍贵,它为研究明代篆刻复兴过程中的摹古之风增添了新的实物注脚。

三、虚白斋印厩


《虚白斋印厩》(图3),明王应麒篆刻。明万历钤印本,二册(高二十八点五厘米,宽十七点三厘米),残本。金镶玉装原叶高二十四点七厘米。四周单边。版框高二十一点五厘米,宽十三点五厘米,墨色版刷。双面钤印,每面一至六印,有二行二列、三行二列界格划分(间随印蜕大小而变化)。版心上刻“虚白斋印厩”,中间偏右题“王氏家藏”,无叶次。卷端顶格题“虚白斋印厩”次行下署名“玄都道人王应麒集篆”。卷末行有尾题“虚白斋印厩(下残)”。整装封面题“虚白斋印厩二册(钤‘卫瓦翁’白文印)”。卷内钤:“瓦翁好之”朱文鉴藏印。

册一载印二百一十五方。始于“赵顺私印”白文印,止于“孙庚私印”白文印。

册二载印一百六十七方,始于“才不半古”白文印,止于“王氏家藏”白文印。

在读该谱时有两点需要我们特别留意。一、印蜕下方大多附朱色释文,但由册一第三十四叶后幅论,有三方风格、泥色与原钤均相异的印蜕,仍注有同样笔迹之朱色释文,就此可以认定释文为后人所注,而非原本所有。二、谱间存留有缀钤印章因泥色大多相近非经目验,极易与原钤相混淆,即便留心恐仍有误读。

姑苏江澄波先生《明清江苏印谱考略》著录此瓦翁老藏本。

所知仅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一部二卷本,卷前有苕溪陈毓书万历岁次戊申(一六〇八)孟夏日《虚白斋印厩小引》。其有“先生见今所刻赝讹之多。叹古人神迹湮灭,乃出所藏古印及生平海内好事诸公所索得意之章,选其识用者,集成一帙”之语。读其首叶书影为“天禄永昌”、“永寿”两方,当为集古官印、玉印之类,印蜕下也有朱色释文。又由此本卷端顶格题“虚白斋印厩卷之上”,反观瓦翁老藏本“卷之几”似为刻意剔挖。自度此两岸之本原就是天壤间仅存之一部,当存“所藏古印”、“得意之章”延津剑合以为完璧之可能。台湾藏本详情,尚待印缘待往访读。

四、姓苑印章


《姓苑印章》(图4),明江昌符缉刻。明崇祯刻钤印本,一册(高二十四点五厘米,宽十六点六厘米),残本。单黑鱼尾,下黑书口,四周单边。版框高十九点二厘米,宽十三点一厘米,蓝色刷版。双面钤印,每面八方(首面六方),四行四列界格划分,取上印下注版式,下注释文。版心上刻“印苑”,下刻叶次。卷端顶格题“姓苑印章”,尾题“姓苑印章”。整装封面题“印苑。姓氏印章新安江昌符刻,明崇祯二年刊本,瓦翁。”,瓦翁老墨笔。卷内钤:“瓦翁好之”朱文鉴藏印。

整装衬叶上有瓦翁老识语:《印苑》下集。新安江昌符刻,崇祯二年己巳刊本,姜应甲序。慈溪张鲁庵所藏印谱简目卷三列为“名家刻印卷”。瓦翁记甲戌长夏年八十五矣。

所见本册始于第三十二叶“包拯”白文印,止于第六十三叶前幅“司空图”白文印。

合计存印四百九十六方。所治印章依《百家姓》序次,每姓攈取历代将相学士之名,如:“包拯”、“稽康”、“寇准之印”、“文天祥印”、“荆轲”、“关氏云长”、“怀素”、“白居易”等。他本所存姜应甲序有“君子睹名观感,非惟景行之思已也。即谓昌符有功于春秋之笔耳,岂雕虫之技云乎哉”之语。

本谱着目于《八千卷楼书目》、《叶氏印谱存目》、《冷雪盦知见印谱录目》等,然公藏仅见于西泠印社,为张氏望云草堂捐本。由郁重今先生《历代印谱序跋汇编》可知全本为一帙二册,有崇祯二年己巳岁夏姜应甲序,册一卷端题名后署为“新安江万全昌符甫辑,程高遴士简氏较,王宗弘道任氏订”。读《中国印谱史图典》所载书影,卷端题名、卷末尾题下尚标示“上、下”,而此标示瓦翁藏本均被剔挖,当为书估所为以充全本。

世间存此一部半?稀见贵乎!

五、印范


《印范》(图5),明程正辰摹刻。明崇祯钤印本,一册(高二九厘米,宽十八点三厘米),残本。四周单边,版框高二十二点三厘米,宽十四点二厘米,墨色版刷。双面钤印,每面二方,右注释文。版心上刻“印范”,无叶次。卷端顶格题“印范”,次二行署名“海阳程正辰伯拱父摹,再淑应祥曰吉父集”。书口下镌“黄于皋刊”刻工署名。整装封面题“程正辰印范,明崇祯刊本”,瓦翁老墨笔。卷内钤:“瓦翁好之”朱文鉴藏印。

卷前有崇祯甲戌(一六三四)流火月江造舟序、甲戌天孙渡河程有翱(季鹏)序。程序曰:

……族子伯拱幼慕篆籀,志存复古,遍游吴越。凡有镌刻捉刀,则数踌躇满志,以故神俊可续汉貂。再淑曰吉悦之,集平日所蓄三百有奇,题曰《印范》,印以视人。……

所见正文载印八十二方。始于“帷天席地友月朋风”朱文印,止于“百花潭上人家”白文印。所载以文辞句印为主,间有少量馆斋名印。

该谱以笔者所知见未曾著录,但在关于刻工“黄于皋”的资料中却意外的留下了《印范》镌刻的遗迹。又依程有翱序所言“集平日所蓄三百有奇”来看此恐非全帙,然已为印学研究保存了一位明代皖籍印人及其作品,殊为珍贵!

序者江造舟,字仲桨,号淡寻居士,新都(今安徽歙县)人。其本人辑有《印归》二卷,《广印人传补遗》著录。

从上述五部印谱的述录,我们已经能够深刻感受到其内在的文献价值。

此外,在瓦翁捐本的其它印谱尚有《宣和集古印史》、《秦汉印范》、《皇明印史》、《何通印史》、《皇明印史》,以及《承清馆印谱》、《学山堂印谱》。其中《承清馆印谱》、《学山堂印谱》系列印谱五部,虽各有残损,但各自分属两谱的不同版本,占据了两谱版本系统之大部,它的集中存放为我们研究两谱版本系列提供了便捷。需要指出的是《承清馆印谱》邵鲁重藏本是现在所知该谱版本系列中的最早版本,该版本目前尚未检得它处收藏,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两谱之版本系列的深入研究笔者尚在进行之中。

[] 有关苏州市图书馆珍藏瓦翁先生捐赠印谱的研读,一直以来得到该馆孙中旺先生所提供的优良服务并代为校雠要点,藉此特致谢忱。

——编辑自《苏州图书馆藏稀本明刊印谱十种述录》,原载2012年《印学研究》。




| | |

【联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