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香薰器皿,“味”生活!

 lj0279 2017-05-22

???

         香薰属于中医药传统疗法薰洗法的一种,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儒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医学文物香薰器皿、香药、医书则印证了香薰文化的脉络和曾经的繁盛。

 

 

\

 

熏炉
 

          燃香之器名薰炉,也可以称作香炉,是古人用于薰香取暖、洁室、杀虫、清洁衣披的卫生用具。其质地有金、银、铜,瓷、陶等多种,造型及工艺多较考究。据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钟鼎彝器辨》记载,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从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因为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中冒出,有如云雾缭绕,如入仙境。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珍藏的汉鎏金铜薰炉,是香炉中的珍品,可能是汉朝皇室贵族用品。

 

 

\

 

 

\

 

 

\

 

        熏球在结构设计的持平装置,与近代飞机上用以保持仪表平衡的陀罗仪原理相似。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唐代以前的熏球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西京杂记》卷上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满灯……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其设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因此它同时具有熏衣物和取暖的两重功效,兼具两种用途。故也称“被中香炉”、“卧褥香炉”。

 

\

 

 

\

 

 

\

 

 

 

香球
 

         还有一种卧褥香球,造型为浑圆的球型,又称球薰。结构科学,其对机械物理原理的巧妙运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水平和对物体重心的深刻理解。晋葛洪《西京杂记》记:“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卧褥香球内装置两个环形活轴,香盂置于环形活轴内,内燃碳火、香料,因为香盂重心在下,故无论薰球如何滚动,环形活轴皆能起平衡作用,使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内燃之香料决不会倾覆以致烧蚀衣被,其原理同现代陀螺仪如出一辙,可以薰香消毒被褥。唐朝元稹做诗赞曰:“顺俗唯团转,居中奠动摇。爱君心不测,犹讶火长烧”。宋朝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京师承平日,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在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香球更具体说还可以作为妇女的袖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明朝卧褥香球,铜质,球面是镂空浅雕的优雅花卉,卡扣机关完好,在灯光下,散射出温润的光泽,令人钟爱。

 

 

\

 

香兽
 

        香兽,是动物形状的香炉。珍藏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麒麟炉,是明朝大型香薰器皿,铜质,铸造工艺精湛,造型古朴雄浑。炉体分二部分,上部为盖,透雕云纹,边有四个小麒麟。麒麟与龙、凤、龟并列为中国传统四大灵兽,雄性为麒、雌性为麟。炉耳为一环状龙,造型奇特。此炉麒麟皆为五爪,龙为三爪,可能是皇亲诸侯用品。

 

 

\

 

八角铜手炉
 

          明清香炉的制造工艺达到鼎盛时期,香薰的使用也相当普及。当时的文人高士,书案上多设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薰盒,以营造养性怡情的高雅意境。西风乍起,时值岁寒,民间还普遍使用以紫铜白铜黄铜打制的手炉脚炉,网盖上皆有镂刻精致的纹饰或吉祥图案,无论乡绅庶民,小姐老妪人手一炉,已成明清时一道多彩多姿的市井民俗景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清朝八角铜手炉,在取暖的同时,撒上香料,更可芳香醒脑,舒缓神经,悦情怡性。

 

 

\

 

薰笼
 

        薰笼,用金属或用竹子编成,罩在香炉上,可以香薰衣物或取暖。收藏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明代陈洪绶《香薰图》(仿)即有此物。陈洪绶(1588-1652),明代杰出画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等,诸暨枫桥人。图中绘有一贵夫人安坐于地,怀中拢一薰笼正在薰香。香薰可以舒缓神经、愉悦精神,也可以治疗某些皮肤病、妇科病,还可消毒空气。????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