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纪念邓广铭师,恢复历史学的叙事传统

 天命之剑 2017-05-22

 邓氏史学的特点是:学跨文史,研究与叙述并重。这个特点,完整地体现了历史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之基本精神,堪称模范经典,最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在历史学界,邓广铭先生是我极为敬仰的一位大师,也是我时时感到亲切,一直引以为楷模的老师。他的教诲和恩德,我终身铭记,他的学术道路和学术精神,我学习继承。

我在北大历史系14年。从学生时代办“求实学社”开始,因为(邓)小南同班的近便,请邓先生取名题词,做顾问,听教示求帮助……,四年下来,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邓先生。82年毕业,统一分配工作,我最初打算回故乡成都,四川省的名额是公安厅,我不想去。邓先生知道我的想法后,将我留在北大中古史研究中心。

当时的中古史研究中心,是中国中世纪古代史研究中心,断代从魏晋到宋,我的毕业论文和兴趣,一直在战国秦汉。邓先生专门和我谈了断代的事情,要我重新考虑。后来,他和周一良先生商量,说田余庆先生研究魏晋上及秦汉,就安排我去给田先生当助教,在中世纪古代史中收留了我这个战国秦汉史的异类。这是影响我一生的大事,终身难忘的恩德。

如此的恩德,还有很多。八十年代我醉心于史学理论,高呼史学危机时,邓先生既宽容也告诫,我去日本留学和留在日本教书时,邓先生既理解也期待,说来话长,事情也多,以后有机会再谈。今天,我想多谈谈如何继承邓先生的学术道路,发扬邓先生的学术精神这件事情。主旨就是今天的题目:纪念邓广铭师,恢复历史学的叙事传统。

邓先生的学术道路和学术精神,超凡出众。归纳这种超凡出众,就是学跨文史,既研究历史,也书写历史。这个特点,是邓先生不同凡响的所在。

我们知道,邓先生受知于胡适先生,以《陈龙川传》作毕业论文,后来写有《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等人物传记,堪称人物传记的名著。他写《宋史职官志考证》,为陈寅恪先生所赞赏,尔后不断积累众多的研究成果,成为宋史的一代大家。

人物传记,是历史叙事,职官志考证,是历史研究。邓先生的很多研究论文,都是围绕着人物传记中的问题而作,论文写出来,又不断地将新的成果补入传记当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邓先生还念念不忘将四部人物传记重新增补改写。邓先生的学术,是研究与叙事并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个特点,是邓氏史学的精髓所在,也是最值得我们反思和继承的精华。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思考,我逐渐认识到历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历史学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的科学基础,有两点含义:1史料的可信度;2解释的合理度。这两点,集中体现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的人文性,也有两点含义:1历史学的本源和主体,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叙事;2在历史学的4个基本要素时间、空间、事情和人当中,人是连接其他要素的关键。

研究与叙述并重,邓氏史学的这个特点,完整地体现了历史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的基本精神,堪称模范经典,最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今年五月,我到华东政法大学,做了《补“史记·軚侯利苍列传”——研究、叙事和思想的交合》的报告,进一步从实践和理论上明确了:

研究和叙事,是承载历史学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叙事,接近于艺术,追求美。研究,接近于科学,追求真。历史叙事,是在研究基础上的叙事,在求真的基础上求美。我所选取的经典范例,就是邓广铭师。同时也讲到,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是研究和叙事的交合,田余庆先生的著作,特点是夹叙夹议,是一种精致的人文艺术史学。

历史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就内容而言,历史学是所有人文社会学科的母体;就方法而言,历史学游走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就未来而言,历史学包含了各种非虚构的巨大空间。有了这种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阔思路,改变现状中的自闭和萎缩,建立起开放和拓展的大历史学新观念。

今天,对我自己来说,在倡导这种开拓的大历史学新观念的时候,出席纪念邓广铭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这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我今天发言的题目:

纪念邓广铭师,恢复历史学的叙事传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