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秦岭军事 2017-05-22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乾隆花园平面图
            紫禁城宫殿解读(4
宁寿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位于故宫外东路宁寿宫后区西路。养性门西侧衍祺门内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在后区西部南北长160m,东西宽37m,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的窄长地段内建成一座花园,是乾隆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养老休憩故又称乾隆花园
  
 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

1衍祺门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由南端的园门衍祺门入园,迎面是一座人工假山,穿过山间曲折的通路,就进入了第一进院落。

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

第一进院主体建筑为古华轩,轩前一株古楸树,轩因此得名。轩东山峦上有承露台,轩西为凿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有旭辉庭。轩南有假山,其间有曲径。轩东南角有曲廊、矩亭抑斋围成的小院,院内东南堆砌假山,山上小亭名撷芳亭

2、古华轩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古华轩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轩为座北面南的敞轩,面阔3间带回廊,正面悬挂乾隆帝御笔古华轩木匾。卷棚歇山式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柱间置倒挂楣子与坐凳,金柱间安装透空灯笼锦落地罩,用以界分内外,形成内外空间的贯通。
  轩明间内檐和后檐4间悬挂木雕龙匾4块,明间楹联一副,均是
乾隆帝为古楸而题。轩前檐下有古楸一株构轩时树龄已逾百年,倚树建轩,故名古华轩
  
古华轩的装修古朴素雅,尤其轩内天花别具一格,摈弃通常的彩绘装饰方法,采用以卷草花卉为图案的楠木贴雕,典雅高贵,气度不凡。由于图案凸起于天花板之上,在光影的变化中产生很强的立体感,虽不如彩绘贴金般光灿夺目,但其艺术韵味和装饰效果却独具一格,别出心裁。

古华轩是进入衍祺门后的第一座敞轩。轩前有古楸树一棵,正是先有了这棵古楸,乾隆皇帝才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敞轩。古华轩的对联日"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期"

3、禊赏亭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禊赏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亭内的石碑上刻着乾隆皇帝临摩董其昌的兰亭记。亭中石制地面被精细地凿成蟠龙般九曲十八弯的沟漕,这是乾隆皇帝与近侍文臣举行.曲水流觞宴的地方。亭座西面东,座落于须弥座平台上,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抱厦,平面呈凸形,三面出歇山式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宝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饰以苏式彩画。明间后设黑漆云龙屏门,挡住了亭后的高墙,有延伸花园西进之感。北侧有游廊接旭辉庭
  
禊赏亭抱厦内陆面凿石为渠,渠长27m,曲廻盘折,取曲水流觞之意,称流杯渠。渠水来自亭南侧假山后掩蔽的水井,汲水入缸,经假山内暗渠流入渠内。
  亭的内外装修均饰竹纹,以
象征王羲之兰亭修禊时茂林修竹之环境,恰切地烘托了建筑主题。亭前垒砌具有亭园情趣的山石踏步,亭檐下以刻有竹纹的汉白玉栏板围护,渲染了幽雅闲适的意境。

4、旭晖庭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旭辉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内第一进院落的西侧,贴墙随山势而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旭辉庭面阔3间,进深1间,歇山式卷棚顶,上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明间开门,余为槛墙、支摘窗,窗为步步锦格扇芯。东、南两侧前出廊,南侧接爬山游廊。檐下为苏式彩画,甚为精美。
  
旭辉庭因座西面东,且高居于堆山之上,可迎日出,遂得乾隆御笔旭辉

5、矩亭

矩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抑斋西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为方形,座西朝东,四角攒尖绿剪边黄琉璃瓦宝顶。檐下饰以苏式彩画。亭内西面为游廊槛窗,上悬乾隆御笔矩亭,顶部是编织纹天花,为宫内仅有。矩亭南、北、东三面接游廊,向南可通衍祺门,向北可达露台,向东可到抑斋

6、抑斋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抑斋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内的东南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座北向南,仅2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西配殿佛堂
  斋前东南隅叠山上有
撷芳亭斋西为矩亭;斋北可至露台

7、撷芳亭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撷芳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东南隅。其北侧为抑斋,抑斋西侧有游廊相接,游廊西延,转而向南,围成小院,自成一体。游廊转角处建一亭,名矩亭。
  
撷芳亭建于石山之上,高出墙垣,佇立亭中可俯瞰院内外风景。亭为四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檐下饰以倒挂楣子,安白石坐凳栏杆。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达撷芳亭
  撷芳亭形式简洁,体量适中,又可
登临远眺,成为院内重要景观

8、承露台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承露台亦称仙台,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东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台坐落于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之上,面积为7㎡,以白石栏杆相围。栏板高0.42m,宽0.84m,南北相对各两块,西为三块,东为两块,中为入口,栏板间以石望柱相接。台内陆面铺米黄色斑石。台外顺山北下有木石栏杆相拦,南北两侧有石阶通至台下石洞。

洞的正面与南面各辟洞门,正面为朱扉金钉宫门,南为朱漆板门。门洞口皆宽0.8m,高1.9m素白石券。南门券顶上方为半圆形木雕透窗。洞内有佛龛坐北面南,东壁上嵌有石刻的乾隆御书经文,冬日的阳光经透窗可直射在经文上,字迹清晰。

承露台不仅可登高远眺,还与同一院落的轩、亭建筑组合,丰富了院内的建筑空间

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古华轩后垂花门内即第二进院。正房遂初堂东西有配房,转角廊、倒座廊将正房、配房、垂花门联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三合院。院中湖石点景,花木三五。

9、遂初堂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
  
遂初堂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面南,黄琉璃瓦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前后出廊。前廊下悬乾隆御笔满汉文遂初堂。中间开门,余开支摘窗。明间为过厅,穿厅而过可至宁寿宫花园的第三进院落。左右出转角游廊,与东西配房前廊相通。东西配房各5间,北3间明廊,中间开门,南2间为暗廊。配房南端出廊,与院墙垂花门的倒座游廊相接。外檐均饰苏式彩画,虎皮石墙基。正房、东西配房及转角游廊、廊房相连,围成一座方正的庭院。院门为四扇绿漆的垂花门。院内叠石山一座,湖石点景,花木三五,环山植竹,绿树翠荫海墁地面中铺设方砖甬路,以连通正房与东西配房。

古华轩之北,是一座名为"遂初堂"的殿宇。嘉庆皇帝解释"遂初"之名:"盖自乾隆初元,默祷上苍,若得仰同圣祖仁皇帝纪元周甲,即当禅位。"意为乾隆皇帝许愿若能在位六十年,则年满后禅位给嗣君,后来上天果真遂了他的初衷。但嘉庆皇帝接着说:"厥后御极六十余年,凡所措施,无不允符至愿。"意为乾隆皇帝后来御极不止六十年,他的所有愿望都得到了满足。遂初堂中的匾额是"养素陶情",东室的对联有"屏山镜水皆真宰,萝月松风合静观"

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

遂初堂第三院以山景为主。院中峰峦起伏,山间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桥,耸秀亭屹立山顶。院北有萃赏楼,西有延趣楼,东南麓有座北面南的三友轩,三面出廊,东面紧靠乐寿堂西廊。

10、耸秀亭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耸秀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院内堆叠高耸的假山,山顶高耸一亭,名耸秀亭
  
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11、萃赏楼

萃赏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先后修葺。
  
萃赏楼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前后出廊。楼的正面下层为明廊,上层东四间为明廊,西梢间隔为暗廊,明间开门,余为窗。楼的后檐下层两次间各开一门,上层中间开门,余皆为窗。隔扇门均为步步锦隔心,夔龙团纹裙板,窗为步步锦支摘窗。上下檐柱间设雕花彩绘木栏杆。外檐饰博古纹苏式彩画,檐下安倒挂楣子。
  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楼前假山峦峰叠起,洞谷相通。楼西侧有上下游廊与云光楼相接

12、延趣楼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
  
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
  
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13、三友轩

三友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座北面南,三开间式小轩。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黄琉璃瓦卷棚顶,东为硬山式,西为歇山式,三面出廊,这是一种巧借地形的屋顶构造形式,为宫中仅有。
  
轩明间槅扇4扇,中间两扇为门,檐下挂匾三友轩,两次间为灯笼锦支摘窗。轩内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装修题材。尤为夺目的是紫檀透雕圆光罩,罩上竹叶以玉片镶嵌,构思巧妙。东为3扇支摘窗,与乐寿堂隔窗相望。后檐皆为支摘窗,窗外为假山。西次间西墙辟窗,以紫檀透雕松、竹、梅纹为窗棂,疏密相间,雕刻精细。透过西窗,可观赏窗外玲珑的假山与翠竹青松。
  
三友轩的装修题材与轩外的种植物相统一,内外呼应,渲染突出了建筑主题。

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

萃赏楼北是花园最后一院。主体建筑符望阁,阁南山屏之上建有碧螺亭,其造型设计及装修均采用5瓣梅花形或折枝梅花纹。亭南有小虹桥通萃赏楼。山屏西南养和精舍平面为曲尺形。阁西有玉粹轩,阁北有倦勤斋玉粹轩北依西墙有小楼竹香馆,外围一道南北向弓形矮墙。倦勤斋南、玉粹轩北接有爬山廊,可达竹香馆二层。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

14、符望阁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符望阁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平面呈方形,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
   
 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迷楼之称。室内装修制作精美,又以金、玉、珐琅等镶嵌装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给王公大臣,得以入座者有御前大臣、御前行走、蒙古王公、贝勒等。嘉庆皇帝延续了这一典例。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符望阁是宁寿宫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秀色。

15、碧螺亭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碧螺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前的叠山主峰之上,因其形制似梅花,构件亦以梅花纹装饰,又称碧螺梅花亭,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亭平面呈梅花形,五瓣形须弥座,五柱五脊,重檐攒尖顶,上层覆翡翠绿琉璃瓦,下层覆孔雀蓝琉璃瓦,上下层均以紫晶色琉璃瓦剪边,上安束腰蓝底白色冰梅宝顶。每层五条垂脊,分为五个坡面,亦仿梅之意。亭柱间围成弧形的白石栏板上雕刻各种梅花纹图案。柱檐下安装透雕折枝梅花纹的倒挂楣子。亭内顶棚为贴雕精细的梅花图案天花。上下檐额枋彩画为点金加彩折枝梅花纹苏式彩画。亭
前檐下悬乾隆御笔碧螺匾。亭南架一石桥,通萃赏楼二层,东西有石阶,可通山下。
  碧螺亭形体别致,色彩丰富协调,是极为罕见的亭式建筑。

16、玉粹轩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玉粹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倚宫墙,东与符望阁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凝晖堂而建。
  轩广三间,前出廊。覆歇山卷棚顶,绿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轩内隔为三室,南称得闲室,北为佛堂。室内有通道可北通竹香馆。
  
轩前东南侧横亘一道以彩色石片贴面的短垣,北侧则以游廊东与符望阁相接,将玉粹轩前隔出自成一体的小院。轩南与石山相连,有蹬道可达山顶。

17、倦勤斋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后,北倚宫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准备退位后的居住处所。倦勤斋座北朝南,面阔9间,卷棚硬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前出廊,檐下绘苏式彩画。东5间与符望阁相对,东西各接游廊,分别与符望阁东西廊相接,房廊相对,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自然形成东5间、西4间的格局。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5间,明间开门,余为步步锦支摘窗。明间檐下悬倦勤斋匾额。内顶棚糊以团花纹天花。从东次间东前檐柱至西次间西前檐柱建成凹字形仙楼,以纱橱隔为小室数间,设宝座床多处。仙楼为卍字锦底竹丝挂檐,玉璧镶嵌,百鹿图裙板,夹纱双面绣隔心。装修精湛,为乾隆时期内檐装修之精品。中有通道与西4间连通。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西4,顶棚饰以竹架藤萝的海漫天花,周围竹篱环绕,楼阁间白鹤起舞,喜鹊嬉戏,姚黄魏紫,争芳斗艳,使人仿佛置身于天然美景中,实为装饰室内的通景画。此画出自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郎世宁、王幻学之笔,裱糊于室内墙壁,一扫丹柱椒壁之庄严单调。南立一楠木雕彩绘竹纹圆光罩,与北墙裱糊的彩绘竹篱圆光罩遥相对应。西侧一方形小亭,座西面东。亭为木质仿竹纹,亦称竹亭。四角攒尖式顶,上置涂金木宝顶。亭南与亭后有木质仿竹夹层篱笆。后檐两侧设门,供上下场用,此为倦勤斋小戏台,为太上皇在室内观戏而建。亭前亦设一仙楼,面西,正中上下均设宝座床,为观戏时所用。乾隆时,南府太监常在此演唱岔曲。
  斋前由东西两段游廊隔成一个方整幽雅的庭院,院中古柏耸立,有十字方砖甬路,可以行进。西4间前一弧形院墙,中开八方门,通往
竹香馆乾隆皇帝选用最好的建筑材料,征用手艺最精的工艺技师,兴建这所富丽堂皇的殿堂。倦勤斋,堪称紫禁呈内最奢侈、最豪华的建筑物之一
  现建筑完好,东5间辟为游览之地。

18、竹香馆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
  
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
  
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19、云光楼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
  
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养和精舍》诗咏。

 宁寿宫花园布局十分得体,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经营有绪。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20、珍妃井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珍妃井位于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原为宫中普通水井。井眼上置井口石,石两侧凿小洞,用以穿入铁棍上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銮驾回京,珍妃被追封为贵妃,其家人获准将尸体打捞出来,安厝于西郊田村,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妃园寝。
   
 清末宣统皇帝逊位后,珍妃之姐瑾妃在井北侧之怀远堂东间为珍妃设小灵堂,立牌位,以示哀悼。

21、贞顺门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北出贞顺门,往西可走到顺贞门外即神武门内,向北出神武门即可到景山门(万岁门)。

原只有古华轩,旭辉亭,遂初堂开放 。不只现在是否全部开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